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全面深化改革:新起點之“新”要求

劉偉2014年06月09日09:42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新起點之“新”要求

  新的歷史起點對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提出新的歷史要求。那麼,如何理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從總體目標來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中,經濟改革的目標只是總體目標中的一個子目標,經濟制度和體制只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一部分。國家治理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領域的體制機制,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就是在制度體制上使各領域及相互間在權力、責任、利益機制上相互統一、協調,使權力有相應責任的約束,使責任有相應利益的刺激。國家治理能力則是指運用治理體系的水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必然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改革全面、系統、協調推進,如此才能取得成效。同時,在對改革績效的判斷和檢驗標准上,從貧困時期偏重生產領域的效率及人們物質生活的逐漸改善和更加豐富起來,到今天在強調效率目標的同時,更加關注分配領域的公平,更加關注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分享改革帶來的發展福利,在不斷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更加注重高層次的物質、精神生活內容,因而改革的總目標就必然更為系統、更為全面,包含更為豐富的歷史追求。

  從現實途徑來看,要求由二元經濟狀態下城鄉改革在不同時期分別展開逐漸轉變為城鄉統籌,使城鄉間形成統一的、相互聯系的改革發展整體。現階段,城鄉間孤立的展開改革已不可能。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已使城鄉二元經濟狀態發生了深刻變化,雖然二元經濟狀態依然明顯,特別是城鄉間二元體制差異仍較顯著,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已進展到必須從根本上克服二元經濟狀態的歷史關鍵時期。而且,這種二元經濟狀態的根本克服需要重大的制度創新:一方面,就經濟改革而言,必須依靠要素市場化包括農村勞動力市場化的完善、農村土地確權和市場流動、建立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特別是培育農村金融市場、加快資本市場化,等等﹔另一方面,就總體改革而言,必須使城鄉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方面體制改革統一為一個整體,因為二元經濟局限的根本克服是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歷史劇變。

  從推進方式來看,要求由“摸著石頭過河”為主的探索方式,向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方式轉變。也就是說,在總體目標、總的方向等方面,在改革的歷史邏輯和進程上,由頂層統一設計,提出統一命題,但在具體實踐上,則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逐一探索。這是因為,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和多方面的協調性以及矛盾的深刻復雜性,要求必須在改革方式上將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統一起來﹔另一方面,經過36年改革實踐,我們所積累的經驗和我們所面對的新困難,使得我們既有需要也有自信將兩者統一起來。

  此外,在新起點新形勢下,改革的任務、改革的重點、改革中的相互關系等各方面,也都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這些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有力的研究闡釋,從而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作者劉偉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動趨勢研究”負責人、北京大學教授)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