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趙堅:我國應實施集約型城鎮化發展戰略

2014年05月21日13:4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研究”首席專家、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據統計,本世紀頭10年,我國267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建成區面積增加了1.4萬平方公裡,佔同期全國新增建成區面積的88%。分析上述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 (每平方公裡產出),可以看出當前城鎮化過程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平均粗放的城鎮化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二是特大城市每平方公裡產出與國際大都市存在很大差距﹔三是城鎮化出現蔓延式擴張傾向﹔四是平均粗放的城鎮化不可持續。因此,建議實施集約型城鎮化發展戰略:一是發展以特大型城市為中心的大城市群。總體布局可考慮以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20個左右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為中心,發展由通勤鐵路連接鄰近眾多中小城市 (距大城市中心不超過70公裡)組成的大城市群,讓每個大城市群在1.5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區域容納3000萬—4000萬人口。這可以更集約地利用土地,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規模經濟,也能有效縮小地區收入差距。未來10年,我國農村新轉移出來的幾億人口應主要集聚在這些大城市群。二是深化行政區劃和財稅體制改革。實施大城市群戰略,需要修建通勤鐵路以發揮特大城市的輻射作用,帶動催生一批沿線中小城市和工業園區。但是,在現有行政區劃體制和“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下,修建跨行政區的通勤鐵路難度較大,軌道交通的疏解功能難以發揮。同時,“攤大餅”式的擴張方式,加劇了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引發了限制發展特大城市的呼聲。實際上,造成特大型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嚴重滯后,以及缺乏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三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制定規劃和政策,大城市群能夠發展到何種規模,如何成為更具活力的大城市群,應有一個市場選擇過程,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資本的作用。

(責編:趙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