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劉進田:家風家訓的現實意義

2014年05月21日13:41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驗—超驗關系方法論模式中的價值哲學研究”負責人、西北政法大學教授

重視家風家訓是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我國的家風家訓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隨著時光推移,產生了班昭的《女誡》、顏之推的《家訓》、司馬光的《家范》等家訓著作,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則”、“家箴”、“家約”。明清時期,家風家訓文化最為流行。清人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關家訓的名言警句,影響廣泛。我國傳統家訓中雖有一些封建主義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愛幼、勤勞儉朴、耕讀傳家、自立自強、勤政廉潔、為人正直、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勤奮學習等內容,至今仍不乏借鑒價值。

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應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訓、家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繼承的同時,根據新時代新要求對其加以創造性轉化,可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和培育起到積極作用。

建設家風家訓能夠健強個體的心理和精神。在多變多樣的社會生活中,人的心理和精神往往會產生困頓、迷惑,此刻如果你想起父母講的一兩句有哲理的話,就會感到安然妥帖,就會克服心理和精神障礙。國學名家湯用彤、湯一介父子的家風祖訓是:“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這一家訓幫助湯用彤、湯一介渡過了一生中的很多難關,足見家風家訓在個人安身立命中的重要作用。這也給我們在個人成長中重視家風家訓教育提供了重要啟示。

建設家風家訓能夠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長期以來我們偏重於對青少年的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又偏重於學生的智育,使教育偏離了本義。重視家風家訓教育,發揮家庭在培養人的文明素質、道德素質中的作用,可以彌補目前的教育偏差。中華文化向來重視家和家文化,家文化、家風、家教對人的教育作用很大。直至今天,如果我們說某人素質差,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家教不好。這是因為,家教就是通過家風、家訓、家范、家箴等方式來施行的,家風家訓弱化了,人的文明素質的培養就會受到局限。

建設家風家訓能夠提高國民的精神文明水平。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常言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人生活的場所有家庭、有單位、有公共領域,這些領域和場所都應有所規范,這樣生活才會有良好秩序,才會和諧溫暖。家庭的規范就是家訓、家范。家風、家訓所孵育的良好素質會延伸到家庭外的社會生活,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責編:趙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