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呂世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與定位

2014年04月09日08:3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意識形態領域新變化對策研究”負責人、河南大學教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在科學認識中國國情、時代特征和社會主義本質,認真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長期實踐探索逐步確立的。可以說,關於中國國情、時代特征和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的思想基礎,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的實踐基礎。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狀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

國情決定任務,任務決定道路。近代以來中國國情的特殊性,決定了社會發展隻有通過具有世界社會主義意義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才能實現。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批判國民黨在本質上難當中國民主主義革命領導者的大任。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分析中國社會的特殊性質和矛盾,提出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主張。正是這條革命道路解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贏得了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邏輯必然。隻有社會主義才能鞏固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條道路以社會主義為基本價值導向,以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現狀為基本實際,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基本目標。其本質就是要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來完成並超越西方發達國家通過資本主義制度實現的生產力和社會進步,進而實現人類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

以和平與發展為兩大主題的世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的現實性背景

如何科學分析和把握時代主題?這是我們正確制定內外政策的客觀依據,也是判斷中國在世界格局中所佔位置的依據。從世界范圍看,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技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把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一方面,中國隻能在當今世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仍佔統治地位這種環境下謀求發展﹔另一方面,國際交流與合作普遍化使中國通過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可能。

鄧小平關於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為基礎,以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當代變化為根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依據社會基本矛盾的狀況,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時代主題的判斷,但他們分析時代性質時,在不同歷史階段強調時代問題的重點是不同的。馬克思、恩格斯從物質生產實踐出發,創立了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學說,並提出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列寧既強調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壟斷的矛盾,又強調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國家的矛盾即民族矛盾,強調戰爭與和平是時代的特征。斯大林在列寧概括的基礎上又提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矛盾,突出強調兩種社會制度的矛盾。毛澤東弱化東西矛盾、強化南北矛盾,突出地從經濟發展程度角度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敏銳捕捉到世情的變化,從縱向發展和橫向比較中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不失時機地提出利用世情變化,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條道路有這樣幾個基本內涵:其一,堅持中國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鄧小平強調,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其二,把發展提到全人類的高度。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在當代中國的發展交叉為共時性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們既要從發展角度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立,又要從對立中看社會主義的發展。其三,把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發展中國的途徑。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基本方式。其四,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我黨始終強調人民主體和人民利益本位原則,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視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時間性定位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對待馬克思主義,反思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挫折教訓。

馬克思歷來反對把他的理論當作“歷史哲學”的公式硬套,每個國家的發展取決於它“所處的歷史環境”。反思蘇聯的解體,不是因為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招致的失敗,而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把馬克思關於在發達資本主義基礎上的社會主義設想硬套到資本主義沒有經過充分發展的東方國家的社會主義實踐中,並把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絕對化、普遍化。二是沒有把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建設模式區別開來。馬克思講的社會主義是緊密聯系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認為生產資料歸社會佔有是生產社會化的客觀要求。如果把蘇聯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的體制模式化、絕對化,實際上也犯了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對社會主義實踐作了超歷史、超階段的理解。這實際上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是蘇聯共產黨長期脫離群眾,政治上、思想上又追求西方自由主義,最終失去了政權基礎和意識形態主導權。

以此反思中國的現實,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強調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性,就在於它明確強調我們所實行的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而不能拘泥於社會主義的一般形式和抽象標准。隻有突破框框,把社會主義一般原理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相結合,才能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責編:趙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