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夏敏:中琉邦交語境中的涉琉文學

夏敏2014年03月12日09:1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中琉邦交與涉琉文學研究”主持人、集美大學教授

《使琉球錄》是冊封使前往琉球留下的各種發現、辨異、述史和記錄見聞的文字,從明嘉靖五年陳侃始作《使琉球錄》,除去兩次例外,所有冊封使歸來皆著使錄並刊行於世,流傳迄今共13部。

古琉球與中國有著507年的邦交(宗藩)關系,是中國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明清之際,中國相當多的文學作品取自琉球題材 (如清沈復 《浮生六記》之第五記“中山歷記”等),琉球國被日本吞並(1879年)前的所有公務文書和國史 (如 《中山世鑒》、《球陽》等)和所有文學作品均用漢語創作。中國涉及琉球的創作活動始於冊封使使琉球歸來的各種《使琉球錄》,裡面記述了他們往返及逗留琉球期間的事跡與見聞,這些使錄文字中不乏精彩的文學描述以及各種詩文,成為明清之際中國文壇海洋書寫最精彩、最集中的風景之一。而琉球漢語詩文,通過琉球人來華朝貢、京閩求學、接待冊使以及琉球的久米村的華裔后人推動,也是精彩紛呈,特別是其中的中方部分,蔚為大觀。

明清涉琉文學作品的中方部分,首先集中出現在歷代《使琉球錄》中。

《使琉球錄》是冊封使前往琉球留下的各種發現、辨異、述史和記錄見聞的文字,從明嘉靖五年陳侃始作 《使琉球錄》,除去兩次例外,所有冊封使歸來皆著使錄並刊行於世,流傳迄今共13部。明朝的冊封使都是經過科場篩選、進入到六科和行人司的文職官員,清朝自第二批使臣開始,確定翰林和內閣中書為正副使臣,他們都有相當好的文字功底和學問,很多是明清名負國朝的重要文化人物,如清康熙年間文名甚負的徐葆光(亮直),他在所有冊封使中逗留琉球時間最長,計有八個月之久,方苞在《送汪舟次奉使琉球序》稱:“亮直夙以文學知名,茲其行也,其耳目震駭乎乾坤之廣大,而精神澡雪於海山之蒼茫,吾知其文章,必有載之而出者矣。”由這些冊封使書寫的“使錄”文字,相當一部分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如清嘉慶年間隨趙文楷使琉的副使李鼎元《使琉球記》,以日記體記述趙李二人由京入閩,由福州南台島行舟至那霸,再到冊封事畢歸舟回閩的每一天,語言平實近人,而多處賦予文學性的筆法。從明代蕭崇業之后,不少使琉球作者還將各自創作或搜集的涉琉球文學作品附於使錄卷末當中。如明冊使蕭崇業和謝杰二人使琉球途中互相詩文唱和,集成《皇華唱和集》共18首附於其《使琉球錄》中,其中16首是同題唱和。有些作品並未出現在冊封使使錄中,而是由冊封使本人單獨刊印成冊,如趙文楷的《槎上存稿》,汪楫的 《海東吟稿》、《琉球竹枝詞》等。《使琉球錄》中的文學書寫集中於冊封琉球王的唱和詩文、琉球景點觀光和習俗介紹以及往返琉球途中遭遇風暴、祈求海神媽祖保佑的驚心動魄的文字。

其次,隨同冊封使前往琉球的一些文人、從客,也留下了相當多的文學作品。作為使臣的隨員,他們是出於對琉球外交需要而受使臣力邀成為同行人員,按規定正使可帶3人,副使可帶1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出類拔萃的文字高手。例如崇禎六年(1633)隨同冊封正使杜三策前往琉球的從客胡靖留下了 《杜天使冊封琉球真記奇觀》(后名《琉球記》)一書,是所有使錄中唯一一部以文學及繪畫形式編輯而成的作品,該書末尾附有胡靖本人在琉球寫下的《中山詩集》。清代使琉球使者周煌的從客王文志撰有《詩集》。

再次,一些與冊封使有著友好交往的文壇朋友,在冊封使行前歸后就朋友使琉球大事彼此進行詩文唱和,也是涉琉文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趙文楷、李鼎元之行,“一時廷臣及四方士大夫贈詩,凡近體二千余首”。與王士禎齊名的清初詩文大家朱彝尊在好友汪楫使琉球前夕,便賦詩多首(如 《題汪檢討楫乘風破浪圖》等)相贈。其他人像理學名臣湯斌、毛際可都有詩文贈送汪楫的本次出征。這些唱和酬答的涉琉球文學作品,表達了我國文人對冊封琉球這一官方行動的高度重視,它們既包括冊封使及其相從赴琉球人士去國或歸國時與友人們彼此的相互贈答,也包括與琉球文人交往時彼此贈答的詩文之作,比如一些琉球文人向中國文友主動索要詩文,或者與琉球文人有交往的中國文人贈與琉球朋友的詩文,例如光緒八年,琉球人蔡大鼎擬刊刻《北上雜記》,約請中國好友謝維藩作序,謝不僅贈序,而且贈詩六首。蔡大鼎晉京朝貢所得詩作輯為《北燕游草》,共收259首詩歌,集前他人賀詩就有12人35首之多。這些贈答之作,體現了中琉文人的密切交往,以及對兩國友情的高度珍視。

最后,明清有大量作品以琉球為文學題材和意象,展開各種奇特想象。

這些作者大概多少聽聞過琉球的各種傳聞和書籍,或許與使琉球文人、琉球文人有過這樣或那樣的交往,於是在他們的作品中,多多少少寫下了以琉球為對象的文學書寫。這裡面既有湯顯祖、蒲鬆齡、王士禎、姚鼐、方苞這樣的文壇巨子,也有名微言輕或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作者。

(責編:張湘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