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7日15:1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自2010年12月28日立項以來,已開展研究2年半時間有余。項目總體執行情況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順利。在2011年年初,項目舉行啟動儀式和首次學術研討會后,對研究人員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統分工,確立了首席專家總                                             體協調並直接承擔重要內容研究、各子課題研究人員分工負責並建立首席專家與子課題負責人聯系機制的研究模式。在2011年,課題組重點進行了全國范圍的重點調查和抽樣調查,獲取了大量有益收據,並進行了系統整理和分析﹔同時,開始有序安排收集知識產權資料和信息工作。2012年開始,一方面繼續大規模收集、整理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進行關於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現狀問題的研究﹔另一方面,開始重點進行一系列專題研究,在《情報資料工作》等專業刊物上發表文章。同時,舉行了數次學術研討會,以統一認識,推進研究工作。該年還逐步啟動了對測試版數據庫的研究與設計。2003年以來,課題組除了繼續收集、整理和研究現有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以及國內外現有相關數據庫建設現狀,撰寫和發表專題論文,開始整理和編纂著作,研究重點則轉入測試版資料庫研究和設計、運行。目前已初步設計出測試版數據庫,並正在針對其中的各種問題,從用戶體驗、檢索便利和專業角度進行優化。

項目自立項以來,一直較重視課題組內部的組織協調機制建設和運轉。採取的主要是措施有:一是定期或不定期舉行項目小型學術活動,各子課題組之間相互溝通有關情況,同時由首席專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協調,例如針對研究中不同項目組在資料收集和整理上的交叉重復問題加以解決,同時統一大家的認識﹔二是安排秘書,對課題組成員內部進行日常聯系,並及時向首席專家報告,掌握各子課題研究進展和遇到的問題﹔三是首席專家主動與各子課題負責人和其他主要研究人員加強日常聯系,就研究工作內容、已取得的成績等問題進行溝通﹔四是通過建章立制的形式,實施規范化管理,這主要體現為一些管理制度和辦法之類,如項目研究成果獎勵制度、項目子課題負責人職責與分工制度、課題研究秘書日常聯系制度等﹔五是建立通訊錄、公共郵箱和QQ群,便於課題組成員聯系,共享信息與思想。

具體而言,迄今為止已開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績如下:

一是進行了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調研活動,取得了一批一首資料,並進行了資料統計。有關情況將在后面介紹和說明。

二是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基本分析工作。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收集一直是本課題研究的基礎性質工作。為此,本課題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採取多種方式收集、整理了大量相關資料。有關情況見后部分的說明。

三是對國內外現行知識產權數據庫以及涉及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收集的考察、了解和分析。課題組以一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的研究為基礎,對這類文獻和信息進行了清理和分析,目前已形成《國內外知識產權數據庫建設現狀研究》的初步報告,約20萬字。對國內外現行知識產權數據庫及相關數據庫研究的目的在於為本項目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方案提供參考與借鑒。

四是在進行資料和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同時,結合知識產權法和圖書情報學等知識和原理,進行了項目階段性成果的寫作。目前已在《情報資料工作》、《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與情報》、《現代情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民論壇》、《武陵學刊》、《黑龍江社會科學》、《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中國教育信息化》等上公開發表論文和調研報告共23篇,出版編纂著作1部。另有3部編纂著作及1部獨撰著作已完成初稿,計劃年底正式出版。此外,以項目首席專家為主筆,還就項目建設總體思路撰寫了6萬多字的專題報告《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總體思路》,目前該報告還在修改、完善之中。

五是項目召開了多次學術會議和小型研討會,為研究承上啟下,集思廣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關情況亦在后部分介紹和說明。

六是強化與外部專業機構和人員的交流與合作,對有關知識產權數據庫公司、軟件公司、數據庫網站(如萬方公司、知網)和有關專家進行了訪問,聽取了專業意見。同時,聘請技術專家進行指導,課題組充分與技術數據庫專家進行溝通和協作,就未來的資料庫建設方案設計進行多次研討,為項目技術方案設計的推進奠定了基礎。

七是測試版資料庫設計、開發與試運行。為加強對項目的深入研究,根據項目研究計劃安排和研究的實際需要,課題組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至今,進行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樣本數據庫設計(測試版)。目前,樣本數據庫初步設計已經成型,並正在就試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與聘請的技術專家和顧問團隊進行協調,力圖使測試版數據庫逐漸成熟。同時,逐漸加大測試版數據庫的樣本量,強化數據庫內部資料的協調,增強用戶體驗滿意度。在測試版數據庫設計、資料添加、編輯和技術整合過程中,課題組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並針對新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本測試版數據庫(DEMO)即樣本數據庫,是為了未來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提供一個具有實用價值、檢索方便、內容豐富、用戶體驗良好的樣板數據庫。其研究應用價值值得高度肯定。在本課題申請終審答辯綜合意見中,專家組提出的建議之一也是關於樣本數據庫建設。為此,本課題組除了對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建設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証分析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於樣本數據庫的設計、開發、試運行。課題組按照研究內容,分為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庫、司法案例庫(其中又開辟名案專區)、知識產權機構庫(含知識產權行政機構、司法機構、商業機構、教學科研機構等)、論著庫(含論文和著作,其中論文又分為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等多種形式)、科研項目庫(含各個層次、級別的知識產權科研項目)、人物庫、知識產權大事記,以及知識產權百科等分庫,每個分數據庫建設採取課題小組負責制。測試版數據庫設計解決的共性問題有:(1)不同資料的分類和層級,這需要結合知識產權專門知識、圖書情報知識和用戶體驗,並考慮計算機實現的功能﹔(2)界面展示設計和效果,這需要考慮設計的簡潔、實用、查找便捷和人性化,強化用戶體驗﹔(3)資料編輯、加工標准化問題。為此,各課題小組經常互相切磋,互相啟發,逐漸對測試版數據庫資料選擇、編輯、技術整合、檢索要領達成共識。目前,在測試版數據庫進行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各課題小組已經分別對上述不同分數據庫添加了樣本資料,並進行深度加工。特別是考慮到深度加工是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中最富有活力和增值價值的部分,課題小組憑借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專長,對法律法規、司法案例、論著、科研項目等分庫按照設計的內容,分別進行了專業性加工。例如,通常的法規庫只是簡單的法律法規信息,或者充其量涉及簡單的附加信息。本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庫則針對每一條涉及法條主題、法條釋義、歷史沿革、法理解析、他山之石、案例,這樣可以對法條背后的信息進行充分放大。同時,借助於數據庫內部的互鏈機制,強化知識的系統性和網絡化特征,便於系統掌握知識產權知識,及時獲得相關信息。

八是在在項目研究中注重人才培養和提升學術研究水平。如2011年9月接受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就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中的國內外數據庫建設現狀與經驗借鑒展開研究﹔2012年9月接受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就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的理論基礎進行深入研究﹔2013年則將接受一名具有圖書情報和知識產權雙專業背景且從事數據庫建設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在首席專家指導下加入研究團隊。

本項目各子課題包括: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基礎理論研究、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現狀研究、國家知識產權立法與政策文獻及信息資料規范研究、國家知識產權行政確權與執法文獻及信息資料規范研究、國家知識產權司法判決與政策文獻及信息資料規范研究、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方案研究、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技術支持系統建設研究等。其研究也主要體現在上述各方面內容的完成上。各子課題研究與課題總體推進具有同步性和協調性,均按照總體部署,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了預期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后,為與《國家知識產權事業十二五規劃》關於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基礎建設重大工程的內容相吻合,擬新增子課題“傳統知識、民間文藝、遺傳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建設研究”。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調研活動情況

調研是本項目立項以來一年內完成的重要工作。其內容包括問卷設計、實施調研、分析軟件設計、統計分析、調研報告撰寫幾部分。調研工作由首席專家馮曉青、主要成員楊利華等負責。具體從事的活動情況如下:

一是問卷設計。承擔相關部分的課題成員會同秘書組,自2011年3月20日開始進行調研問卷設計工作。根據調研對象和研究內容,經項目首席專家確認,完成了《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調研問卷4套的設計工作。四套問卷為:專業版(針對知識產權法官、律師、確權管理、教學科研等專業人士)、實務版(工作中可能觸及知識產權問題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成員)、學生版(未來知識產權事務和網絡信息的主要受眾)、公眾版(網民)。

二是調研實施。從2011年4月20日開始,四套問卷的調研已經展開。通過個別聯系、實地走訪、定向發放和網絡調查等方式,已發放實體問卷2萬份,網絡版1份。

三是調研分析軟件的設計。在進行項目調研的同時,委托相關人士進行統計分析軟件的設計,得出了統計數據和分布圖。

四是調研分析與研究。自2011年8月1日開始,進行調研資料的統計工作。以萬份調研資料為基礎,進行調研分析研究。

五是調研報告撰寫。調研成果以調研報告的形式呈現。調研報告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調研對象(大學生、知識產權專業人員、社會公眾、科研人員、企業等)的知識產權知識認知狀況、知識產權信息需求狀況、知識產權信息網絡需求。相應地,形成了“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實証研究——對1673份專業版調查問卷的分析”、“高校學生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需求實証研究——對3035份調查問卷的分析”等調研分析論文,並已經發表。

本次調研活動成果除了適合於部分刊物發表外,更主要的是,調研數據資料為項目下一步技術方案的設計如何比較准確地把握用戶需求,形成良好的用戶體念,奠定了很好的實証基礎。在2012年5月底至今進行的項目資料庫建設方案用戶界面的設計研討會中,這些調研資料就取到了較好的支持作用。

此外,實地調研和考察也是本課題研究中的重要方式方法。為了解相關資料庫(數據庫)建設的情況,從中得到啟發和借鑒,課題組與國內大型法律信息服務公司(如法律快車)建立了合作關系,對法律信息服務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考察和交流,特別是對用戶體念和把握方面給予了高度關注。課題組還對中國知網等大型數據庫公司進行了多次實地考察交流,與國家專利局專利文獻部專家進行切磋。隨著研究的進展,課題組還將繼續與國內代表性法律資料庫建設單位保持聯系,並進行必要的實地考察與交流。

(二)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本項目涉及大量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內容,課題組成員圍繞國家知識產權立法文獻與信息、知識產權審判案例與司法文獻、知識產權機構(包括審判機構、行政機構、教學科研機構、商業服務機構等)文獻與信息、知識產權論著及教育培訓文獻與信息、知識產權重大事件文獻與信息、知識產權人物信息、知識產權確權文獻及信息等,進行了大規模的資料收集,為后期研究和資料庫樣本選取與方案設計奠定了比較扎實的資料基礎。例如,目前已收集到幾乎所有的國家知識產權立法性質的規范性文件數千個,其中商標法部分已出版編著著作(《商標法修改與立法實踐 附百年商標法律規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著作權法和專利法部分也已整理成初稿,計劃年內出版。又如,知識產權司法案例收集約8萬個,另收集到所有知識產權經典名案約1千個全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信息收集到1萬個,國內高校知識產權教學研究機構信息,以及各個層次的全國知識產權方面科研項目近5千個、知識產權相關圖書信息5千個等。這些基礎性質的資料收集工作還在進行。

課題組在大量收集和整理相關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的基礎之上,正建立相關基礎資料庫、專題數據庫和案例庫。在相關基礎資料庫建設方面,主要是研究和設計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的總體構架,目前已經基本成型,但仍需要大力優化。在專題數據庫方面,針對知識產權立法文獻及信息、知識產權機構文獻及信息、知識產權科研項目信息、知識產權重大歷史事件文獻及信息、知識產權論著信息建立初步的專題數據庫,其中知識產權立法文獻及信息專題數據庫收錄4千多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知識產權機構文獻及信息庫收錄約1萬個機構的相關信息,知識產權科研項目信息數據庫收錄約5千個各級機關和單位批准或發布的知識產權科研項目基本信息,知識產權論著信息數據庫收錄約5千本知識產權圖書基本信息,2萬篇知識產權論文基本著錄信息。同時,還重點收集和整理了知識產權審判案例,建立了知識產權普通案例庫和名案庫,分別收集約8萬個知識產權判決書和1千個名案判決書。對於知識產權確權與執法文獻及信息,一則由於其數量巨大(如專利文獻數百萬篇),二則基於政府信息尚不夠透明,暫沒有進行大規模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收集和整理,而主要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數據庫,並在其基礎上進行深度開發與利用。

(三)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活動情況

為推進課題研究,集思廣益,提高課題研究水平,本項目自立項以來已進行2次較大型專題學術研討會,1次中型學術研討會,以及5次小型學術研討會。這些學術活動為課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操作指南,大大推進了課題研究的進展。現將幾次主要學術會議的基本情況和內容簡要介紹。

1.第一次學術研討會

2011年3月,本項目舉行了首次大型學術研討會。課題組專家學者以及邀請的圖書情報、計算機軟件與數據庫、知識產權法學等領域的專家共約四十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在本次學術研討會部分,會議分三個單元進行,分別涉及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的價值與目標、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收集與整理的要求和規則、國家知識產權文獻與信息資料庫建設方案等內容。與會專家學者就國家知識產權文獻與信息資料庫建設的定位展開了充分討論,主要意見集中在數據庫的建設以公益性為主還是更應側重商業性,最終以公益性數據庫為主,兼顧商業成長性的定位取得了大部分專家的認同。對本課題的最終目標地位,各位與會專家也各抒己見,特別是相關技術領域和部門研究人員提供的實務意見,為本課題開辟了新的視角。如何兼顧和當前已展開研究與建設的各個已有知識產權數據庫的關系,也成為討論的重點。與會者認為,研究成果應力爭繼往開來,既突破創新又利用已有資源節約成本。會議中圖書情報領域專家則介紹了當前知名數據庫的優缺點、經營模式及其發展策略,認為當前現有的知識產權數據庫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背景資料和經驗。最后,項目首席專家希望通過知識產權法學、圖書情報學和技術學科的交叉研究與融合,使最終研究成果更貼近現實需求,減少法律障礙,運行更加完善,為知識產權信息資料庫建設和實踐提供創新模式。通過各領域專家的熱烈發言,本次研討會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新觀點和視角,首次學術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2.第二次學術研討會

2011年12月3日,本項目舉行了第二次較大型學術研討會。由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舉辦於北郵科技大廈。本次活動也被納入中國政法大學校慶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來自全國各地數十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專業博士和碩士生也參加了本會。與會者從各自專業角度對國家知識產文獻及信息資源建設現狀及資料庫構架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構建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3.第三次學術研討會

2012年5月25日,本項目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舉行了第三次學術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課題組主要成員,協助參與課題研究的知識產權法專業博士生和碩士生,以及知識產權法專業進站博士后李喜蕊、付夏婕和特邀技術咨詢專家暴海龍博士(計算機軟件與數據庫設計領域),共約30人。

4. 2012年6月初三次小型學術研討會

項目在2012年5月25日召開學術研討會后,又緊接著在6月4日、6月6日和10-12日先后主要就資料庫界面技術設計方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研究。其中,在10-12日期間,還專門邀請到了廣州恆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和產品總監作為外聘咨詢專家全程參與后兩次活動。

5.2013年5月25日、6月25日兩次小型學術研討會

為解決測試版數據庫設計、樣本數據添加、編輯及運行中的各種問題,推進課題研究,課題組在2013年5月25日召開的小型學術會議上,主要討論了以下問題:一是數據庫進一步固化、完善,相關的事務安排、技術指導﹔二是數據庫建設的思路和對策﹔三是各課題小組負責人對各分項目進程的匯報、交流。在會議中,有專家提出法律問題需要首先解決,此次會議主要解決技術問題,小組修改意見要點——技術解決——小組技術反饋、測試——新問題意見要點——第二輪技術解決。各課題小組在匯報和總結各自承擔部分問題時,提出了各小組之間加強研究協調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如普通案例流程圖問題、知識產權人物搜索框問題、知識產權大事記時間搜索不周全問題等。課題首席專家馮曉青教授在本次會議總結中則指出:(1)下一步推進,需要各課題組和技術相配合與溝通,項目目標管理進程控制,需要各項目小組組長承擔更多責任﹔(2)每一部分需要文字報告,各部分反饋意見詳盡﹔(3)充分發揮課題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4)對測試版數據庫各項目形成模板,用以體現數據庫設計思想,指導數據庫的進一步開發、完善。各項目數據量需要能夠實現數據庫基本搜索效果,能夠表達數據庫設計理念及需要展現的用戶基本體驗,即需要一定的數據量。

一月后,即6月25日,課題組又召開了第二次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的內容是:中期總結項目運營情況,安排下期工作內容。在會議中,各課題小組負責人分別演示了本部分測試版數據庫展示和運行情況,並指出仍需修改的任務,各位老師根據各組的情況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期望,由各組匯報人解答。同時,會議中提出了對研究人員下一步完善測試版數據庫的要求:(1)各組將運行發現的問題總結並報課題組聘請的技術專家黃文洲、計算機專家王運嘉等﹔(2)信息共享,保持各研究小組之間信息交流的暢通和理解的一致性。(3)在暑假爭取對發現的新問題予以解決,並且刷新數據庫,以便各組進行測試,測試期間如有問題,各組直接與聘請的技術專家聯系,目標是暑假結束后能完成本階段軟件與數據庫的固化,以便進行正式演示。(4)各組人員在暑假結束后進行第一次正式演示。第一次演示將從客戶體驗的角度進行,總結本項目比其他資料庫的優勢與仍需改進的地方。各組需准備《演示步驟說明文件》,演示時,依據演示的主要設計思想與功能模塊,對應該文件的說明,逐項逐步演示。演示的終極記錄版(可播放式)可作為演示“模板”。各組除了保証各組數據數量和質量外,還要建立一定量的“模板”,要求“模板”精益求精,要能全方位的展示該部分的設計理念和功能,並且不能出現明顯錯誤。

這兩次會議,進一步統一了研究小組的認識,增強了大家的信心,對於推進本項目的深入進行,特別是測試數據庫升級、運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開展國內外學術合作情況

為推進課題研究,課題組比較注重與校內外機構和專業人員開展學術合作。主要有以下幾類情況:一是聘請其他高校精通專利等知識產權、數據庫、計算機等方面的專家以課題組顧問或邀請參加人員的形式參與到相關研究、學術會議和論証中。例如,邀請數據庫專家暴海龍博士參與課題研究﹔與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冉從敬、吳志強副教授以及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肖冬梅教授等既精通知識產權又精通數據庫或信息管理方面的專家經常進行學術探討和交流﹔二是與涉及法律數據庫研究與服務的網站、公司建立了經常性的業務交流關系,如前述與廣州法律快車建立了合作關系,邀請其技術總監和市場總監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就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的模版設計與運行進行現場交流和互動,又如與中國知網進行了密切的學術交流。這類學術合作與交流將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而繼續往前推進,其中包括對國外知名法律和相關數據庫建設的合作交流。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011年3月20日,本項目舉行了開題論証會。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教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初審及流程管理部副部長何越峰研究員、校長助理兼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王衛國教授、科研處副處長林燦鈴教授、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趙旭東教授、原國家商標局副局長及中華商標協會秘書長曹中強先生、項目首席專家馮曉青教授、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所長來小鵬教授、李玉香教授、陳麗蘋教授,陳健、劉瑛、楊利華、周長玲、鄭璇玉副教授等校內專職教師、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歐陽晨紅研究館員、浙江師范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王雲娣研究官員、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中心主任蔣東興先生等涉及圖書情報、計算機技術方面的研究專家以及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何倫健先生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吳新華先生等)等部門的代表和中國知識產權報等媒體代表約四十余人與會。黃進校長、何越峰研究員、王衛國院長、林燦鈴教授、趙旭東副院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課題的重大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課題的開展提出了真知灼見。開題報告會由來小鵬教授主持,項目首席專家馮曉青教授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情況。

本次開題論証會取得了良好效果,為課題盡快展開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框架。《中國知識產權報》、《法制周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門報道,法制網、法大知識產權網、中國政法大學網站、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網站等對活動綜述也進行了轉載。

同時,為擴大對本項目研究和成果的宣傳,首席專家馮曉青特別在其個人學術網站(馮曉青知識產權網,系國內知識產權領域第一個由知識產權法教授舉辦的公益性學術網站,目前訪問量近百萬)顯要位置開辟了本項目專版,發布本項目成果和相關會議、活動信息。

在《工作簡報》報送方面,課題組按照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要求,每年及時報送了《工作簡報》,內容涉及重要學術會議概況、重要學術活動和研究進展,如針對2011年工作,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提交了2期工作簡報﹔針對2012年已取得的工作,課題組已完成另外2期工作簡報,提交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13年7月最新的簡報則是關於測試版數據庫研究和設計的進展通報和介紹。通過及時報送《工作簡報》,加強了與主管部門的聯系,也擴大了本項目研究的影響。

在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方面,已應邀向《人民論壇》投稿,向《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版”投寄情況介紹材料,分別發表了課題階段性成果(《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構建》),刊發了課題介紹情況(2012年9月)。今后還會繼續選擇合適的內容向有關刊物欄目投寄稿件。

代表性成果簡介

代表性成果之一:《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實証研究——對1673份專業版調查問卷的分析》(作者馮曉青、劉迪,發表於《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7期)。

該調研報告認為,從事知識產權相關職業的專業人士是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的重要用戶群,相比於其他知識產權用戶,其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需求量大、需求面廣、需求層次較高,其對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的意見和建議將對資料庫的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了解專業人士對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需求、獲取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現狀、對資料庫的要求和建議等問題的基礎上,針對用戶的需求,提出切實可行、符合實際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方案是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的重要內容。

該調研報告通過對來自於全國各地知識產權教學研究部門、審判機關、專業服務機構、中介公司等的1673份專業版調查問卷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獲得了第一手關於用戶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需求、主觀認識、對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的評價與建議等有用信息,為下一步關於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提供了實証基礎。

該調研報告採用書面調查研究的方法,通過對北京、貴州、哈爾濱、湖南、山東、上海、廣州、台灣等省市和地區的從事知識產權事務的專業人士發放問卷,通過對問卷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從而得出研究結論。

該調研報告通過對1673份專業版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的建設目標應該是建設一個資料全面、信息整理規范、信息供應渠道統一、信息權威、更新及時的數據庫,建設運行形式應該是由政商合作建設和運行,服務渠道是單獨建立信息服務網站,收費方式是按照信息類型與服務層次,對基礎信息免費、增值信息收費。

代表性成果之二:《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研究》(作者馮曉青,發表於《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3期)。

該文探討了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對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性,剖析了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存在的問題,如我國公共性質的知識產權信息平台建設總體上存在分散而缺乏整體性、缺乏統一制度和規范體系,運作效率不高的弊端。以專利信息數據庫為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盡管數量較多,但深度加工不夠、數據庫資料欠缺完整和規范,檢索技術和手段較為落后,不能有效地支撐對技術創新和專利戰略實施的需要。該文提出了促進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該文認為: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技術創新活動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保障。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需要大力改進和完善,特別是應加強知識產權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信息網絡服務平台﹔在企業層面,則應建立與其技術創新特色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信息平台。特別是就知識產權公共信息平台的網絡化建設而言,需要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網絡等。在總結現有經驗的基礎上,需要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和交流平台。以專利為例,需要立足於國家專利數據中心的基礎數據資源,建立和完善國家專利信息公共服務與交流平台。同時,加強專利信息公共平台的體系化建設和網絡化建設,整合全國各地方專利信息平台,提供綜合性的專利信息服務。在地方層面,則需要建立立足於地方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信息服務與交流平台與網絡,本著信息共建、資源共享的原則加以落實。

該文提出的觀點和思路對於我國加強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特別是基於當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服務於我國技術創新,具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文對於建構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網站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代表性成果之三:《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構建》(作者馮曉青、楊利華,發表於《人民論壇》2012年1月)。該文指出,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建設既是國家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知識權文獻及信息功能的綜合性和信息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體系的復合性。在這一體系中,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集成最全面、基礎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滿足普通民眾的基本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需求,是各行業、地區、部門、單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系統的基礎。

文章認為,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這一基礎文化工程的建成,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平台構建。為此,需要了解國內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用戶的范圍與具體需求,把握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內容與形式特點,確定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平台的用戶目標及其功能定位。在多層次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體系中,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平台是基礎。它收集最全面、原始、基礎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採用簡明、通用的信息加工規則,提供最普通、最好用的信息檢索工具,服務普通群眾基本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需求,並為更專業的信息收集、更深入的信息加工整理、更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提供依據。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雖然致力於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環境的改善,滿足公眾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需求,但並不限於純公益的免費服務。如果它能夠在確保知識產權基礎信息的無障礙利用的同時,通過科學的信息加工與處理,解決特定公眾的信息分析、處理與整合要求,挖掘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商業價值,該信息平台的社會價值將更大。

第二是平台構建的外部借鑒。需要了解與研究國內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平台的現狀,研究與借鑒域外有影響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平台的經驗,包括其內容、形式與利用方式,分析其受到普遍認可的原因。外域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公共服務與商業開發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成熟經驗,也值得在建立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時仔細分析,合理借鑒。實踐中,我國部分企業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高價使用國外專利檢索與分析平台檢索本國專利信息的狀況,值得國內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者反思。

第三是解決建設難點、明確基本方案。研究與解決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建設的主要難點,包括“信息獲取”、“技術支持”與“持續運營”三個方面。“信息獲取”難題主要源於知識產權事務的多頭管理現狀和知識產權事務的多樣性。“技術支持”難題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構建基於用戶的信息加工處理規則,以便將諸多不同來源、不同形式與內容特點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匯集成一個有機的信息系統,便於管理,更便於普通用戶的利用。這需要集中圖書情報專家和知識產權專家的智慧,根據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特點,參考國際上通行和成熟的知識產權著錄標引規范,制定一個簡明實用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整理標准﹔二是吸收先進而實用的信息平台建設技術,確保該平台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信息檢索需求,使用簡便、反映快捷、針對性強,而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拓展空間。“持續運營”則涉及到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的建設與運營方式選擇。如果著眼於優化社會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環境,將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建成一個純公益性的免費平台,將最便於民眾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利用。

同時,需要明確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建設的基本方案。這主要涉及“整合”與“應用”兩個方面。“整合”包括信息收集與整理兩個環節。在收集環節,進行不同來源尤其是不同職能管理部門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聚攏、規整。首先是對大量處於自然分散狀態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的扎實搜集與整理,如知識產權機構、人物信息,知識產權研究論著與課題信息,知識產權歷史事件等,這在國內是首次系統的整理,需要相當多的投入﹔其次是與相關部門溝通與協調,將目前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整合到統一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上。惟其如此,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上信息的全面性、准確性、及時性要求才能實現。在整理環節,整合主要指將來自不同渠道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進行加工整理,使來源不同、性質有別、形式多樣的海量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成為一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信息系統,能夠實現用戶按照自己的檢索習慣,自由、方便而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應用”包括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用戶應用需求的考量,以及對當今數據庫建設中的成熟經驗與技術的借鑒和應用。滿足用戶應用需求,是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存在的基礎,因此平台設計時,需要切實考慮不同信息用戶的應用需求,從最大程度滿足最普遍用戶的最基本利用需求出發,設計和建設該信息平台。需要注意對當今先進而成熟的信息服務經驗與技術的應用,確保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在技術上的“國家”水平,既高質量地滿足現實的信息處理與服務需求,又具有適當的未來發展空間。

該文的學術價值在於,為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勾勒了一個整體思路和框架,為本項目的研究提供了指南和指導,為推動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技術路線。

該文的概要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表,該文本身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網站轉載。該文已具有一定社會反響。

代表性成果之四:《我國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的組織理論》(作者馮曉青、付繼存,發表於《情報資料工作》2011年第5期)。該文認為:知識產權歷史信息反映了一定時期國家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制定與實施的狀況。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的組織構成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的重要內容。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組織理論需要研究我國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組織的現狀、組織原則、組織方法和組織形態等基礎性問題,以便為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研究提供依據。文章指出: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直接源於法制現代化的內生需要與殖民地時期外國法制的輸入,並受到不同經濟體制的決定性變革,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成為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精神實質與特色的組成部分。對知識產權歷史信息資源的發掘、整理與組織是重現我國知識產權生長環境,展示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剛性,全面理解知識產權制度的重要保障。但是,基於信息透明度不夠等原因,我國知識產權歷史信息資源的組織體系尚不成熟,遠不能實現知識產權研究的信息需求。歷史信息與現行制度的割裂使得知識產權呈現出一種不連貫的發展態勢,影響制度底蘊的研究。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國知識產權研究在忘卻歷史基礎上的重建就是源於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的缺失與低層次散布狀態,加強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組織研究具有重大價值與現實意義。

文章對我國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的組織現狀、組織原則、組織方法和組織形態等問題均進行了專題研討。文中總結認為,我國知識產權歷史信息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和發展的情況。這方面信息盡管很多年代較久,不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但在對當代我國相關知識產權問題的研究和考察中,其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特別是,知識產權歷史信息本身屬於知識產權信息范疇,在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時,這類信息的價值不可忽視。知識產權歷史信息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我國知識產權制度運作的概貌,如何確立合適的方法和路徑選擇知識產權歷史信息,整合至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中,並在選擇好文獻后如何便捷地在建成的資料庫中被查找和利用,需要進一步研究。

該文為本課題組織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並入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中提供了理論指導,對於如何對待和處理我國知識產權歷史信息也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代表性成果之五:《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內容選擇及建構思路》(作者馮曉青、趙秀姣,發表於《武陵學刊》2012年第5期)。該文從信息源選擇、資料庫平台建設、數據的收錄加工過程等方面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的建設提出建議。成果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專題數據庫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針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行為文件資料庫,成果認為應採用以下模式:第一,按照關於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分類標准,收納全部現行有效文件和部分已經失效的文件,便於系統學習、研究和參考﹔第二,對其中重要條款、重要概念、重要制度和原則,分別進行深度專業標引,使用戶可以方便地獲取相關附加的專業信息﹔第三,保持適時更新狀況,對新增的這方面文件,及時進行增補和深度專業標引。

針對知識產權司法案例庫,成果認為擬建設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將著重於以下方面:一是知識產權司法案例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要盡量涵蓋所有公開的知識產權司法案例。二是知識產權司法案例的專業加工與深度標引。擬提煉每個司法案例的內容提要、關鍵詞與主題詞,對每個案例中的關鍵概念和原理進行專門解釋和延展性注釋,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對同類案例的快速檢索和分類。除此之外,建立每個案件的案例地圖也將是一個創新性工作。三是及時新增最新案例,並對最新案例的進行專業加工。通過這些手段旨在實現以下目的:用戶能夠方便地找到需要找到的案例﹔用戶能夠對選取的案例進行深度挖掘,更好地理解案例的精神和背后的法理﹔用戶能夠方便地進行同類案件的查找和學習,便於系統學習和研究。

針對知識產權論著資料專題庫建設,成果認為其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專著,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這些文獻及信息是從事知識產權研究,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目前,國內相關數據庫和網站收錄的這些知識產權論著資料比較分散,缺乏系統的整合,同時存在資料信息不齊的現象,擬建設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在內容上需要包含這些板塊,並注意信息及時更新。

針對知識產權科研項目專題數據庫,成果認為從目前我國涉及知識產權科研項目的數據庫和相關網站的情況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其一,信息嚴重缺乏,除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網站能夠比較全面地找到相關課題信息外,其他信息很難找到,更不用說課題成果的公開。其二,大量課題成果以內部信息的形式存在,沒有充分發揮資源共享、知識共享的特點,以致使國家和地方花費了很多資金資助的課題成果,在實質上沒有取得最佳社會效果。為此,擬建設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將建立專題的知識產權科研項目板塊,在對現行知識產權科研項目進行詳細分類的基礎上,盡量全面展示現有知識產權課題成果的信息和內容。其中,課題成果簡介和精要將是這類文獻及信息實質內容。

針對知識產權機構專題數據庫,成果認為從目前我國涉及知識產權內容的數據庫和相關網站提供的信息看,尚缺乏完整、系統的知識產權機構文獻及信息。為此,擬建設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將整合現行我國各類知識產權機構的信息,分門別類地提供相關文獻和信息。

針對知識產權人物庫,成果認為為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工程建設,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人才的作用,擬建設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應整合現有知識產權人才信息,建設富有自身特色的知識產權人物庫。同時,為更好地宣傳和發揮知識產權高級人才在推動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識產權人物庫中專門建立知識產權專家庫和高級專家庫。

針對知識產權事件庫,成果認為目前我國對知識產權大事的記載主要存在於《知識產權年鑒》和事件發生期間的媒體報道中,總體上缺乏系統收集這類文獻及信息的資料庫。為此,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可將以19世紀以來知識產權領域內具有重大影響的大事記以年代或主題列序,涉及知識產權立法、司法、行政管理、教育與人才培養、政策與文化、相關的工作與會議、涉外知識產權合作、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等內容。

針對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的界面設計,成果認為應建立知識產權法專業信息分類體系,遵循中圖法的分類體系,結合知識產權法的學科特點,可確定知識產權本體,輔以漢語拼音字順索引表,使文獻信息簡明集中。同時,應注重檢索字段選擇多樣化和專業檢索、高級檢索的優化。成果還主張實行動態熱門信息與定題分析服務:實現動態信息瀏覽,在檢索平台的主頁設定非檢索入口提供如下內容:主題詞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信息集中﹔最新、最熱門信息﹔以點擊量決定的優秀文獻。

該成果提出了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數據收錄和加工科學的規范問題。成果還認為,盡管是國內的知識產權文獻數據庫建設,也不能忽略國外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對中國用戶的參考意義。

課題部分成果發表后,在學界和社會獲得了良好評價。課題展開的調研和系列學術會議等活動則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中國商標法研究與立法實踐——附百年商標法律規范 馮曉青、楊利華(主編) 編著著作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50萬字  
2 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實証研究——對1673份專業版調查問卷的分析 馮曉青、劉迪 調研報告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7期 1.2萬字  
 
3 中美英行政管理型知識產權網絡信息服務對比研究 李喜蕊 論文 湘潭大學學報(哲社版)2013年第1期 1萬字  
4 我國保護發明創造立法和政策文獻分析——從《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馮曉青、劉成軍 論文 《南都學壇》2013年第1期 1.3萬字  
5 國家知識產權文獻數據庫系統設計方案與思路 仇壯麗 論文 《現代情報》2013年第2期 0.6萬字  
6 我國知識產權商業性服務機構現狀研究 姚泓冰、馮曉青 論文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0.8萬字  
7 我國商標法律規范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以1993-2011年頒行的商標法律規范為視角 馮曉青,王艷秋 論文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1.2萬字  
8 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台建設研究 馮曉青 論文 《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3期 1.2萬字  
9 中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及市場規制的完善研究 馮曉青,邵沖 論文 《中國市場》2012年第20期 1.4萬字 引用2
10 從中國商標立法狀況透析商標法第三次修改焦點 鄧毅灃 論文 《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 0.6萬字  
11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規范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兼論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中的部分法律法規體系構建 楊利華、郝喜 論文 《武陵學刊》2012年第5期 1.2萬字  
12 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科研課題立項狀況研究——基於1994—2011年科研項目的數據分析 馮曉青、陳先君 調研分析報告 《時代法學》2012年第6期 0.9萬字  
13 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平台構建 馮曉青、 論文 《人民論壇》 0.43萬字字 CSSCI引用1次
楊利華 2012年第2期
14 我國知識產權歷史信息的組織理論研究 馮曉青、 論文 《情報資料工作》2012年第5期 1.2萬字  
付繼存
15 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建設內容選擇及建構思路探析 馮曉青、 研究報告 《武陵學刊》2012年第5期  0.9萬字 引用1次
趙秀嬌
16 我國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網絡現狀研究 馮曉青、 論文 《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 1萬字字 引用1次
李喜蕊
1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專利領域課題狀況研究——以1999-2011立項課題為考察對象 朱瑞雲 論文 《邵陽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0.9萬字 引用1次
18 高校學生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服務需求實証研究——對3035份調查問卷的分析 馮曉青、高媛 調研報告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年第21期 0.7萬字  
19 我國專利信息數據庫建設原則與利用體系研究 唐思慧、 論文 《圖書情報工作》2012年第11期 0.8萬字  
魏靜雯
 
20 論我國專利信息服務平 劉友華、 論文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0.6萬字  
台的構建 劉琳 2011年第5期 
21 全球化背景下傳統文化知識產權數據庫建設的模式分析 張冬、 論文 《對外經貿》 0.6萬字  
劉敏 2012年第8期
22 我國知識產權的審判機構與人才狀況 馮曉青、 論文 《南都學壇》2012年第4期 0.9萬字  
黃海玲
23 我國知識產權研究現狀探討—基於1994—2010年知識產權博士學位論文數據分析 馮曉青、 論文 《時代法學》2012年第4期 1萬字  
彭茗慧
24 我國注冊馳名商標狀況實証研究與理論思考—基於1983∼2011年注冊於中國馳名商標的文獻與信息分析 馮曉青、 論文 《武陵學刊》2012年第2期 2.2萬字 CSSCI引用2
鄧晶晶
25 中國著作權法研究與立法實踐——附百年著作權法律規范 馮曉青、楊利華(主編) 編著著作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50萬字  
26 中國專利法研究與立法實踐——附百年專利法律規范 馮曉青、楊利華(主編) 編著著作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55萬字  
27 知識產權百科詞條:附知識產權基本詞匯國家標准修改建議稿 馮曉青、楊利華(主編) 編著著作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50萬字  
28 我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及保障機制研究 李喜蕊著 專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底(待出版) 30萬字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