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慈善通史”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6日18:06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自2011年立項后,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慈善通史》課題組在首席專家周秋光主持下,進行了開題,並對課題開展和進度進行了討論、研究。隨后,各子課題都按照經過研討確定后的研究計劃,認真開展了中國慈善通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工作,各項工作如期開展,項目進展正常。到目前為止,各子課題均收集到各歷史時期大量有關慈善方面的重要文獻資料,部分子課題正將收集到的文獻資料轉換為電子版,並將對這些史料進行深入研究工作。同時,本階段還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對一些觀點進行重新審視與思考,以提煉新的論點。2012年8月在長沙舉辦了“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審視與現實思考”的學術論壇並取得圓滿成功。從總體看,計劃執行有了一定的進展,具體表現為項目組已發表論文三四十篇,其中項目組首席專家周秋光《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當代中國慈善發展轉型中若干問題辨析》等9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詳摘或全文轉載。首席專家周秋光教授還應邀在《中國社會報》開設“慈善史話”專欄,已刊發課題組成員撰寫的系列文章25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及好評。該專欄文章撰稿完畢后,擬於2013年底或2014年出版,全書約20萬字。此外,2012年召開的學術論壇論文集也在編輯中,擬2014年出版。這兩書出版后,可作為本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不過,目前本項目研究的整體進度還不夠平衡,具體表現為個別子課題的研究進度比預期稍慢,計劃執行的進度未盡理想,主要緣於史料紛繁龐雜,收集梳理十分困難,現已催促團隊成員加快進度,加大研究力度。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2011年立項以來,課題組首席專家周秋光教授及課題組其他成員積極開展項目研究,先后多次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南京、重慶、蘇州、石家庄等地收集中國慈善史文獻資料,通過在各地圖書館、檔案館拍照、復印等方式已復制不同時期大量史料,為中國慈善通史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信息。2014年,擬在國內部分省市開展現當代慈善事業發展情形調研並收集整理相關數據,同時擬趁學術訪問之機集中收集港澳台地區的慈善文獻資料。此外,近兩年來,課題組成員還先后赴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濟南等地出席與本課題相關的學術會議14人次,均在會議上作了有關慈善方面的專題發言。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舉辦學術會議

2012年8月9日,由項目首席專家周秋光擔任主任的湖南師范大學慈善公益研究中心發起和承辦“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審視與現實思考”。全國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學者及部分慈善組織負責人近百人參加會議。會議在充分探討了慈善理論問題,回顧了慈善發展歷程及動態,並圍繞中國慈善事業的未來走向進行了熱烈討論。

此外,項目組成員還就具體研究課題,組織過幾次小型學術研討會議。

2. 開展學術交流

(1)2011年10月28—30日,課題組首席專家周秋光應邀赴濟南,參加由山東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的“近代民間組織與社會救濟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略論近代中國慈善組織》,並作大會發言。

(2)2011年12月10—12日,子課題負責人曾桂林應邀參加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河南省史學會、安陽師范學院聯合舉辦的“袁世凱與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河南安陽),提交論文《試論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慈善立法》,並作大會發言。

(3)2011年12月18日,首席專家周秋光、子課題負責人王衛平、張文應邀在北京昌平鳳山溫泉會議中心參加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史中心舉辦的“中國社會保障史第三次專家研討會”,對中國歷史上的慈善事業與社會保障問題進行學術討論。

(4)2011年12月19日下午,首席專家周秋光應邀參加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召開的“中囯慈善事業發展戰略首次研討會”,作題為《中囯當代慈善發展的目標定位與路徑選擇》的大會發言。

(5)2012年4月24日,應山東省高教工委邀請,首席專家周秋光在濟南市交通學院舉辦的“全省高校慈善工作培訓班”上進行《中國慈善文化的歷史與現實》的學術講座。

(6)2012年4月26日,應青島市紅十字會邀請,首席專家周秋光、課題組成員池子華(蘇州大學教授)在山東青島參加“博愛與城市精神”論壇,分別在論壇中發言,周秋光的主題發言為《中國紅十字會的歷史地位》。

(7)2012年5月26日至6月2日,首席專家周秋光應北京“中華慈善百人論壇”與台灣“海棠基金會”聯合邀請,赴台北出席中華慈善百人論壇第五次學術會議,主題為“宗教與慈善”。27日,周秋光在論壇上發表題為“從歷史角度闡述中國宗教與慈善的發展脈絡”的主題發言,隨后參訪台灣島內台東、台南、台中、台北等地各宗教慈善團體機構。

(8) 2012年9月22—23日,首席專家周秋光應邀參加由河仁慈善基金會、上海增愛基金會、南京大學、江蘇省民政廳、江蘇省慈善總會主辦,中共南京市委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南京大學河仁社會慈善學院承辦的“首屆中國公益事業發展高層論壇”(江蘇南京),提交論文《中囯當代慈善發展的目標定位與路徑選擇》並在會上宣讀、編入會議論文集。

(9)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首席專家周秋光應邀參加由由中國經濟倫理學會、上海師范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湖南吉首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師范大學慈善與志願服務中心協辦、吉首大學舉行的“差異•慈善•和諧——經濟倫理文化高端學術論壇”, 提交論文《當代中國慈善發展轉型中若干問題辯析》,並在大會宣讀。

(10) 2012年12月8-10日,曾桂林應邀參加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百年慈善與歷史轉型——2012年全民公益慈善思想峰會”國際學術會議,提交論文《慈航普度:近代中國佛教慈善事業論綱》,並作大會發言。

(11) 2013年2月24-25日,首席專家周秋光教授應邀參加由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山市社科聯承辦的“慈善文化與全民修身”理論座談會,作題為《中山市“慈善文化與全民修身”的思考與建議》的發言與訪談。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各子課題都取得了相應研究成果,一部分代表性成果發表在《史學月刊》、《齊魯學刊》、《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世界宗教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CSSCI源刊,並被《新華文摘》權威雜志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1. 周秋光《當代中國慈善發展轉型中若干問題辨析》(《齊魯學刊》2013年第1期》)。該代表性成果認為,當代中國慈善正處於發展轉型期,其基本定位應是“政府主導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一種必要的補充”,而不是政府社會保障的“有機組成部分”或“重要組成部分”。慈善最核心最本質的價值觀是“利他”而不是“利己”。對主觀上有功利目的而客觀上有慈善行為者,應主要看其客觀效果而予以充分肯定。不能用對待個人慈善的標准對待企業慈善。企業慈善功利是合理和應該的。企業應當確立慈善發展的理念與戰略,將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排他性商品,和以慈善為目的的生產公共品這兩類基本行為統籌起來,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完美統一。慈善是民間資源,本質上隻能是民間行為,理應由民間自覺自願地去做、去發展,而不宜由政府去運作與實施。這有助於當代中國慈善發展找准其合理定位,即“民辦”與“官助”,有助於政府確立慈善與公益同步發展的戰略目標,讓社會發展的成果由全體公民共享。該論文澄清了以往學界對慈善事業發展存在的若干誤區,已被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2. 周秋光《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史學月刊》2013年第3期)。該代表性成果回顧了中國慈善發展的歷程,指出中國古代慈善有三大特征:即慈善的根深深扎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裡﹔古代的慈善救助是以政府為主體來承擔的,民間慈善起輔助和補充作用﹔古代慈善的救助方式以養濟為主,屬於消極的救濟,是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及至鴉片戰爭以后,傳統慈善出現了近代轉型,民間性是其最突出的標志。但在建國后30年慈善理念被淡化,慈善文化出現斷層,直到1994年才復興。基於歷史的經驗借鑒與啟示,該文提出了當代中國慈善發展的戰略目標、路徑選擇,並對其進行了合理定位。該文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11期詳摘轉載。

3. 周秋光、賀永田《李金鏞與晚清義賑》(《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3期)。該代表性成果提出,光緒初年,江南紳士募集巨款,跨境赴華北賑災,為晚清義賑之始。作為這批江南紳士的核心人物,李金鏞先后在蘇北、山東和直隸主持賑務,對晚清義賑的興起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4. 首席專家周秋光主持的專欄特稿《中國慈善發展的戰略思考:歷史與現實》(《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1期)。該刊以大篇幅發表了課題組成員及特邀嘉賓撰寫的12篇文章,是對2012年8月課題組在長沙召開的“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審視與現實思考”學術會議成果的集中展示。就其內容而言,大致可分為四大塊,即慈善理論問題研究、慈善發展歷史研究、國外慈善經驗介紹以及慈善史研究動態,它將為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若干篇已為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5. 王文濤《論漢代的社會保障》(《蘇州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該代表性成果提出,漢代社會保障內容豐富,以民為本是其思想基礎。具體而言,它包括貧困救濟和災后補救兩部分,可以細分為養恤、安輯、賑濟、調粟、放貸和節約等學說。倉儲后備說是依靠國家力量來儲糧備荒、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存權利的思想。“調均”思想包括貧富有差和貧富有度兩個方面,立論重點是防止貧富過分懸殊,隻有解決好民生問題,民眾才會聽命於君主。早期佛教和道教中的慈善思想初具雛形,開后世宗教慈善之先河。民本思想指導下的社會保障思想與專制統治共存,屬於專制思想范疇。該文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9期詳摘轉載。

6. 王文濤《先秦至南北朝慈善救助的特點與發展》(《史學月刊》2013年第3期)。該代表性成果認為,中華慈善思想的主要來源是先秦諸子的慈善思想,尤以孔孟、《周禮》及管仲的慈善救助思想為主,漢代以后則形成以儒家為主流,佛、道為支脈的慈善思想。這些慈善思想對慈善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先秦時期即出現了賑災濟貧、喪葬救助、婦孺救恤等宗族村社內部的救助﹔宗族互助在漢代得到傳承與發揚,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慈善成為最主要的慈善活動。

7. 張文《宋朝鄉村社會保障思想研究——以<救荒活民書>為中心》(《蘇州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該代表性成果認為:兩宋時期,救濟資源集中於城市,而鄉村社會保障多有缺失,董煟對此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思路,這在其著《救荒活民書》有充分反映,這也代表了宋朝鄉村社會保障思想,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鄉村社會保障對農民的救濟,確保鄉村社會穩定與農業生產延續﹔二是通過勸分等方式,動員民間力量參與鄉村社會保障,以補充政府保障的不足﹔三是發揮市場機制的引導作用,不抑價、禁遏糴,使糧價在不使用強制措施的情況下保持平穩。盡管宋朝鄉村社會保障的實際情況並不如意,但董煟《救荒活民書》中提出的解決鄉村社會保障問題的思路,以及所反映出的對鄉村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視,對此后元明清三代鄉村社會保障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該文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9期詳摘轉載。

8. 王衛平《丘浚社會保障思想研究——以<大學衍義補>為中心的考察》(《蘇州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該代表性成果認為,明代丘浚在民本主義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豐富的社會保障思想主張,包括重視農桑、藏富於民,輕徭薄賦、寬恤民力,收養窮民、尤重鰥寡,慮荒防災、計於平時等,尤為強調政府救災濟民的責任。其社會保障思想表現出繼承與創新並存、具有現實針對性的特點。該文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9期詳摘轉載。

9. 王衛平《明代呂坤的社會保障思想——明清江南地區慈善家系譜研究》(《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7期)。該代表性成果認為,作為晚明政壇上頗有個性、獨具特色的歷史人物。呂坤在傳統民本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十分關注社會問題,時刻以民生為念,在備荒救災、救助弱勢群體、優撫軍士等社會保障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並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實踐。其社會保障思想的豐富全面、先進合理乃至影響,均有超越前人之處,在慈善發展及社會保障思想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10. 王衛平《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的近代轉型及其啟示》(《史學月刊》2013年第3期)。該代表性成果指出,隨著晚清社會形勢的急劇變化和西潮的沖擊,國人開始認識和反思傳統慈善事業的不足,並提出變革的主張,使得慈善事業出現了近代轉型的歷史進程,這種轉型包括觀念與實踐兩個方面。觀念方面,主要是近代慈善救助理念的重大變化,即“教養並重”或“教養兼施”思潮的興起﹔實踐方面,一是表現為傳統慈善事業的內涵不斷豐富,慈善機構的功能有了新的發展,二是涌現出許多新型慈善機構,如因利局、濟良所等。

11. 蔡勤禹、姜遠凱發表《民國時期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初探》(《歷史教學》2012年第18期),探討了民國時期慈善組織在公信力建設方面的有益做法。文章指出,民國時期,慈善事業獲得較快發展,除了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因素推動外,離不開慈善組織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這是慈善組織公信力來源的重要保証。民國慈善組織通過建立制衡型組織結構,實行征信制度和慈善會計制度,自覺履行慈善自律規則,接受政府、法律和審計監督,來取信於民,為組織發展贏得社會支持。民國慈善組織建設的有益經驗,有助於當今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12. 蔡勤禹《社會轉型期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探析》(《江蘇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該文認為慈善組織的民間屬性決定其公信力來自於民眾的信任。然而中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在較長時間裡較低。目前,慈善組織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提高透明度,建立嚴格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實行全方位監督,提高從業者的職業素養,才能扭轉慈善組織的低信任度。

13. 曾桂林《試論近代中國伊斯蘭教的慈善事業》(《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2期)。該代表性成果指出,近代中國穆斯林遵循伊斯蘭教“信道而行善”的教義,積極開展興學襄教、濟貧助困、賑災紓難、施醫給藥等方面的慈善活動,而教派門宦制度的形成也與中國伊斯蘭教慈善事業的興起密切關聯。這促進了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增強了各穆斯林民族的凝聚力,維護了穆斯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也推動了中國穆斯林社會的近代變遷。由於近代中國伊斯蘭慈善事業的善款主要源於天課及穆斯林樂捐,且各地區發展極不均衡,其社會影響仍較微弱。

14. 曾桂林《民國時期的慈善法制建設及其經驗教訓》(《史學月刊》2013年第3期)。該代表性成果考察了民國慈善法制建設的內容,將其概括為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繼受與移植的兼容﹔鼓勵與控制並行﹔並指出它對民國慈善發展具有一定積極意義。民國慈善法制建設的歷史經驗在於:以慈善立法為動力,促進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重視地方慈善立法﹔妥善處理法律移植與法律繼承的關系,注重立法與執法雙管齊下。該文已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11期詳摘轉載。

15. 靳環宇、周秋光《施善昌與晚清義賑》(《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該文對晚清時期慈善家施善昌所舉辦的慈善救濟活動進行了考察,認為他辦理晚清義賑,既繼承傳統又調動一些新的社會因素,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其晚年鼎力支持西方紅十字醫院,開啟了中國近代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新方向。這彌補了晚清義賑研究中的一些薄弱之處。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 開題報告(論証)會情況。2011年12月19日,課題組在北京召開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慈善通史”開題報告(論証)會。此次開題報告會的情況,湖南省社科規劃辦、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等媒體進行了報道。12月31日,課題組及時將開題報告會舉辦情況及會議紀要以《工作簡報》的形式報送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登載了本課題組的供稿。

2. 成果宣傳推介會。 為從戰略高度總結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從現實立論思考我國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路徑與方法,弘揚和借鑒中華慈善的傳統美德與寶貴經驗,為慈善實務工作者和慈善史學研究者架起交流的橋梁,發揮以史為鏡、啟迪現實、服務社會的作用,2012年8月10日,課題組在長沙舉辦了“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審視與現實思考”學術論壇,邀請全國13所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多個慈善公益組織近百人參加。此次論壇得到長沙市慈善會、長沙市政協、長沙市民政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長沙晚報》、紅網、長沙市人大網也對此次學術論壇進行了報道。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以《我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舉辦慈善學術論壇》為題對會議內容進行全面報道。8月23日,《光明日報》(理論·史學版)刊登會議消息,對此次會議情形作了很好的宣傳報道。全國各地一些網站、報刊也紛紛進行了轉載報道。

3. 《工作簡報》報送情況。自2011年秋立項以來,本課題組已向全國社科規劃辦報送《工作簡報》3期。其中,2011年報送第1期,主要內容為課題組開題論証會及會議紀要﹔2012年報送2期(總第2期、總第3期),主要內容是匯報課題組召開的專題研討會及階段性成果介紹。2013年《工作簡報》第1期(總第4期)即將編制完成,擬近期報送。

4. 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 2012年,本課題組曾向該專刊投稿3篇,但未被採用。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對當代慈善與社會福利發展的宏觀思考》

周秋光

論文

《福利中國》

2011年第6期

6000

 

 

2

《李金鏞與晚清義賑》

周秋光賀永田

論文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3期

7000

 

 

3

《中國宗教與慈善的歷史發展》

周秋光

論文

《善行天下》

2012年第5期

3000

 

 

4

《當代中國慈善發展轉型中若干問題辨析》   

周秋光

論文

《齊魯學刊》

2013年第1期

8000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3年 第6期全文轉載

 

5

《中國慈善發展的歷史與現實》

周秋光

論文

《史學月刊》

2013年第2期

7200

《新華文摘》2013年第11期轉載

 

6

《中國慈善發展的戰略思考:歷史與現實》

周秋光王振耀等

專欄特稿(一組論文)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1期

30000

王振耀《慈善的社會功能》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3年第5期觀點摘編

 

 

7

《中國近代佛教慈善事業略論》

周秋光張少利

論文

聖輝法師主編《佛慈祖德茶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10月版,p228-242

17000

 

 

 

8

《當代慈善事業與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的人力資源問題研究》

周秋光馬少珍

論文

湖南省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編《人力資源評論》2012年第1期,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11月版,P5-14 

14000

 

 

 

9

《提高我國慈善公益組織公信力對策研究》

周秋光徐  路彭順勇馬少珍

論文

湖南省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編《人力資源評論》2012年第1期,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11月版,P44-48 

6000

 

 

10

《當前我國慈善公益組織信息公開化建設研究》

周秋光童瑞榮馬少珍

論文

湖南省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編《人力資源評論》2012年第1期,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11月版,P161-164

5000

 

 

11

《宗教與慈善史發展關聯探析》

周秋光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3月1日A8版

2000

 

 

12

《中國歷史上的兒童救助制度與實踐》

周秋光曾桂林

論文

《中國社會報》2013年1月25日第3版

10000

 

 

13

《論漢代的社會保障》

王文濤

論文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4期

12000

《新華文摘》2012年第19期轉載

 

14

《先秦至南北朝慈善救助的特點與發展》

 

王文濤      

論文

《史學月刊》

2013年第3期

5500

 

 

15

《宋代鄉村社會保障思想研究——以<救荒活民書>為中心》

 

張文      

論文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4期

10000

《新華文摘》2012年第19期轉載

 

16

《丘浚社會保障思想研究—— 以<大學衍義>為中心的考察》

王衛平

論文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4期

9500

《新華文摘》2012年第19期轉載

 

17

《朱元璋社會保障思想研究》

王衛平

論文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4期

11000

 

 

18

《明代呂坤的社會保障思想——明清慈善家系譜研究》

王衛平

論文

《學習與探索》   

2012年第7期

16000

 

 

19

《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的近代轉型及其啟示》

王衛平

論文

《史學月刊》

2013年第3期

5000

 

 

20

《試論民國北京政府的慈善立法》

曾桂林

論文

《北京社會科學》

2012年第4期

10000

 

 

21

《伊斯蘭教慈善思想探析》

曾桂林

論文

《寧夏社會科學》

2012年第2期

12000

 

 

22

《試論近代中國伊斯蘭教的慈善事業》

曾桂林

論文

《世界宗教研究》

2013年第2期

16000

 

 

23

《辛亥武昌首義與兩湖地區紅十字運動的興起》

曾桂林

論文

《中州學刊》

2013年第3期

9000

 

 

24

《民國時期的慈善法制建設及其經驗教訓》

曾桂林

論文

《史學月刊》

2013年第3期

5300

《新華文摘》2013年第11期轉載

 

25

《辛亥革命與兩湖地區紅十字會的戰地救護》

曾桂林

論文

饒懷民主編《湖南人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14000

 

 

26

《山東紅十字會的歷史變遷及啟示》      

蔡勤禹姜遠凱

論文

《東方論壇》

2012年第1期

9000

 

 

 

27

《民國時期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初探》      

蔡勤禹姜遠凱

論文

《歷史教學》

2012年第18期    

12000

 

 

28

《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蔡勤禹

論文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1期

3000

 

 

29

《社會轉型時期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探析》   

蔡勤禹

論文

《江蘇大學學報》

2013年第1期

10000

 

 

30

《施善昌與晚清義賑》

靳環宇周秋光

論文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10000

 

 

31

《騰訊的“慈善模式”》

靳環宇

論文

《企業管理》

2012年第5期

5000

 

 

32

《論慈善事業對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      

靳環宇

論文

《求索》2012年第9期

8500

 

 

33

《慈善事業管理方式及其轉型》

靳環宇

論文

《特區實踐與理論》2013年第2期

9000

 

 

34

《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啟示》

陶水木

論文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1期

3000

 

 

35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湖南慈善救濟的“四不足”》

向常水

論文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第4期

8500

 

 

36

《清代京師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

王洪兵

論文

《北方論叢》

2013年第2期

11000

 

 

37

《清代京師粥廠與貧民救助》

王洪兵

論文

《東岳論叢》

2013年第5期

9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