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研讀原著,才能“去偽存真”

王小錫2014年02月24日09:13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研讀原著,才能“去偽存真”

  長期以來,全世界理論界圍繞馬克思主義展開的理論論爭始終激烈。這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博大與豐厚。然而,問題同樣存在:一部分學者以“冷戰式”意識形態思維對待馬克思主義,要麼片面注解,要麼斷章取義,甚至有人根本沒有認真研讀馬克思原著,就發表言論稱馬克思在相關理論方面存在“缺場”。因此,隻有走進經典,讀懂馬克思,才能在對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誤讀面前保持清醒。

  讓我記憶深刻的幾個爭論,一是馬克思有無哲學思維。有人認為,馬克思沒有哲學思維,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哲學。甚至有人明確強調:不談宗教,哪來哲學。其實,除非對“哲學本體”有非哲學的理解或異質的思維定式,否則馬克思有無哲學思維便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讀一讀馬克思經典原著,就不會懷疑馬克思的抽象與具體、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邏輯與歷史統一等辯証法思維,也就不會懷疑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中關於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等辯証法思想。如若不然,則說明懷疑者不具備閱讀原著的基本條件,或缺乏基本的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知識譜系。

  二是人在馬克思思想理論中的角色問題。長期以來,總有人認為馬克思沒有人學思維,提出所謂馬克思的“人學空場”。實際上,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不是沒有思想的蘆葦,不可能信仰所謂“冷冰”待人甚至忽視人的思想理論。馬克思的思想理論說到底是人類解放的思想理論,誰能說馬克思的社會理想——建立一個獲得了真正自由的一切自由人的聯合體——是“見物不見人”?在近年對馬克思原著的進一步研讀中,我發現,在馬克思看來,唯有無產階級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解放”,才能真正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回歸於人自身”。我把這一思想理論稱之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的最好注解,因為,理性或科學意義上的道德的本質指向是人的完善和人際關系的和諧,馬克思的真正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回歸於人自身”的思想理論,恰好與之吻合。所謂把“人的世界”回歸於人自身,指的就是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個人的獨創的和自由的發展不再是一句空話”﹔“與人相稱的地位,”即“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發展他的人的本性”,過著“能滿足一切生活條件和生活需要的真正的人的生活”﹔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同時,回歸人的世界就是回歸人的關系,因為人的世界是由人、人的關系組成的,“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至此,社會“將是一個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這體現了較為完備的道德和人學理論本質。

  三是馬克思有沒有道德或倫理學思維。我在20世紀80年代初剛接觸到倫理學時就已經聽到這樣的論調。用現在的倫理學理論或學科體系在形式上去對照馬克思原著,認為馬克思沒有寫過倫理學文章或著作,因此便沒有道德或倫理學思維,這是十分淺薄的學術思想。事實上,且不說馬克思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回歸於人自身”的命題足以說明其深刻的倫理學思維,僅讀一讀《資本論》就可以發現馬克思思想理論的道德分析法。他的辯証分析法始終是與道德分析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資本論》的研究視角和基本切入點始終是經濟現象背后的人和人際關系。正如恩格斯所說:“經濟學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歸根到底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關系,”“這個或那個經濟學家在個別場合也曾覺察到這種關系,而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對於整個經濟學的意義,從而使最難的問題變得如此簡單明了,甚至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現在也能理解了。”因此,如果就經濟談經濟,看不到資本主義條件下人和人際關系的特殊本質,就無法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及其規律,就不可能產生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財富的元素形式即商品開始,展開了龐大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構架。在這一體系創造的艱難過程中,他始終把握住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經濟主體和經濟關系的本質,始終是在“應該不應該”的視角下研究資本主義經濟,並由此克服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尤其是庸俗經濟學理論“見物不見人”的原則性錯誤。這一典型的道德分析視角,說明沒有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主體的本質的充分認識,就不可能揭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對立關系的本質,也就不可能弄清楚勞動者的勞動成果怎麼成為異己的力量。正因為《資本論》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關系,才有可能發現剩余價值理論,也才有可能使面對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成為科學。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經典作家關於意識形態、先進文化和道德的基本觀點研究”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倫理學》教材編寫課題組主要成員)

(責編:張湘憶、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