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文物考古中西藏與中原關系資料的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1日09:4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自2011年獲准立項以來,總體執行情況是正常和良好的。主要

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進展是:

1.獲准立項的當年(2011年12月),便及時召開了課題開題論証會,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民大學、西藏社會科學院等有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對課題內容再次進行了充分的論証。專家們在肯定課題基本內容的基礎上,也針對課題的時限與空間、資料內容的重點這兩個重要問題提出了修改意見,建議課題組: “將本課題的時限下限放在清代以前﹔空間范圍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區﹔資料收集整理的內容主要集中於西藏與中央王朝的政治關系上,突出重點,而不面面俱到”,從而給課題組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意義十分重大。

2.在課題進行到一年之后,於2012年12月又召開了有課題組各子項目負責人及主要研究人員參加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年度工作總結會”,對課題開展一年來的總體工作進展進行了總結,及時發現存在問題並提出了改進措施,進一步明確了各子課題的分工,落實了工作方案和計劃。目前各子課題組的運行情況基本正常,其中,史前組至吐蕃組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相關文物考古資料的收集、整理,並對其中一些重大問題開展了個案研究,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開始發表系列研究論文﹔明清組通過對現存於西藏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館館藏文物的清查與整理,發現了一大批過去很少收錄的與本課題相關的珍貴文物,為進一步展開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素材﹔綜合組則圍繞“西藏地方與歷代中央政府關系”以及“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兩個重大歷史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資料收集工作,形成總字數約達100千字的文獻資料匯編,為整個課題組提供了強有力的背景資料。目前隻有宋元組進展情況較為緩慢,主要原因是原課題組負責人因工作調動問題影響到課題進展,首席專家正在積極協調改進之中。

據初步統計,自本課題立項以來,已收集拍攝各類文物考古資料照片2000多幀,收集匯總相關文獻資料400余篇(總字數約200千字),發表前期研究成果學術論文37篇,完全達到了課題預期的中期研究目標,並為下一階段工作的順利開展也積累了一定經驗。

二、 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自立項以來,課題組已分別於2012、2013兩個年度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山南地區、昌都地區、阿裡地區和北京市等地開展了不同項目的學術調研活動。根據本課題注重文物考古實物資料的特點,調研工作中除採取文字記錄、照片拍攝、錄音記錄等傳統手段收集數據信息之外,在對山南瓊結藏王陵、青瓦達孜堡寨遺址、洛扎縣吉堆吐蕃墓地的調查過程中,還採用了先進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GIS全球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對其進行了精密度高達1:2000的地理測繪,獲得了一批精確測量的原始數據,初步形成了瓊結藏王陵測繪數據庫。在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各子課題分別開展了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在原設計的各子課題基礎上,為了全面把握本課題的歷史背景和相關重大理論問題,課題組新增設了綜合資料組,主要就“西藏地方與歷代中央政府關系”、“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這兩個重大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資料收集與整理,形成了近100千字的基礎文獻資料,並為撰寫這兩個問題的全面綜述做了必要准備。

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為了充分吸收國內外最近的研究成果,課題組首席專家和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聯合於2013年7月在成都召開了“7至17世紀西藏的歷史與考古、宗教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到與本課題相關的論文40余篇。自課題立項以來,首席專家霍巍教授分別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先后有兩名課題組成員分別赴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開展海外學術交流。課題組還聘請了美國哈佛大學南亞與梵文學系資深教授、國際著名藏學家范德康(Leonard W.J. van der Kuijp)教授來華講學,解讀相關藏文典籍,提高課題組成員的藏文閱讀能力和國際交流水平。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與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項目的階段性代表性成果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科學研究論文,嚴格按照國際學術規范公開發表,主要面向國內外學術界展開嚴謹、科學的學術研討﹔第二種類型是利用新媒體(包括網絡、電視等)和國內外學術會議等方式發表的新理論和新觀點,以短小精干的形式主要面向社會各界大眾進行成果轉化和普及宣傳。

第一種類型的階段性成果共計在《歷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藏學》、《世界宗教研究》、《考古學報》、《考古》等權威核心期刊和其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7篇,基本內容均圍繞本課題展開,利用文物考古資料研究深入探討西藏文明的起源及其與中原和周邊地區的關系。如代表性成果之一《范式轉變與路徑突破:近年西藏史前史研究新趨勢》(《歷史研究》2013年第3期)利用本課題所獲得的大量豐富的史前考古資料,對西藏高原史前文明產生的路徑、文物考古對於重構西藏史前史的重大學術意義作了闡述,對於廓清從來文獻記載含混不清的西藏早期社會歷史提出了新的研究范式和闡釋路徑。另一代表性成果《全球化視域下西藏重點文物資源的保護對策與建議》,(《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13年第1期),則根據課題組對西藏若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西藏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地調查的資料,對其重要的歷史、文物、藝術價值,目前的保存現狀、潛在的利用價值和相關的保護對策等問題從全球化視野提出了建議。還有一批階段性成果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論述了西藏古代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聯系和文化互動關系,成為本課題研究縱深發展的若干切點。其中如《試論西藏高原的史前游牧經濟與文化》,(《西藏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西藏早期游牧文化聚落的考古學探索》(《考古》2013年第4期)、《西藏高原史前農業的考古學探索》(《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從考古發現看西藏史前的交通與貿易》,(《中國藏學》2013年第2期)、《吐蕃敦煌抄經坊》(《敦煌學輯刊》2011年第3期)、《西喜馬拉雅早期青銅器初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第12期)、《鎖子甲傳入中國考》(《西北民族論叢》第9輯)等,都利用豐富的文物考古資料從新的研究角度和視野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問題,為本課題形成最終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礎。

第二種類型的階段性成果是課題組將科學研究成果及時地向社會轉化,利用當前發達的新媒體介質,將一些重要的學術理論、學術觀點以簡潔的形式發表闡述。如首席專家霍巍教授根據課題研究的進展,先后利用“澳門論壇”等國際學術論壇和“中國西藏網”等互聯網向社會發表了《從“歷史中國”概念看西藏主權歸屬問題》、《走出認識西藏傳統文化的三個誤區》等重要理論表述,這些論述先后被人民網、中國網、華僑網、環球網、中國西藏網、西藏文化網、中國民族宗教網等海內外十余家新聞媒體所報導、轉發,在海內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范式的轉變與路徑的更新:西藏史前考古新探索》

霍巍

論文

《歷史研究》2013年第3期

 

 

2

《西藏高原史前農業的考古學探索》

霍巍

論文

《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3

《吐蕃缽闡布考》

張延清

論文

《歷史研究》2011年第5期

 

被引2次,《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K22<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12年第3期轉載

4

《西藏早期游牧文化聚落的考古學探索》

霍巍

論文

《考古》2013年第4期

 

 

5

《從考古發現看西藏史前的交通與貿易》

霍巍

論文

《中國藏學》2013年第2期

 

 

6

三圍分立:11世紀前后阿裡王朝的政治格局與政權分化

黃博

論文

《中國藏學》  2012年第3期

 

 

7

生命之樹:西藏阿裡王朝與止貢噶舉派早期政教關系研究

黃博

論文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

 

 

8

《鎖子甲傳入中國考》

馬冬

論文

《西北民族論叢》第9輯

 

 

9

《吐蕃時期的抄經紙張探析》

張延清

論文

《中國藏學》2012年第3期

 

 

10

《全球化視域下西藏重點文物資源的保護對策與建議》

霍巍

論文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11

《試論西藏高原的史前游牧經濟與文化》

霍巍

論文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被引1次

12

Ancient Rock Art at the Mouth of Trango Go

霍巍

論文

China’s Tibet 2013.2 Vol.24

 

 

13

《敦煌研究院藏拉薩下密院金馬年銅釜考》

張延清

論文

《敦煌學輯刊》2012年第4期

 

被引1次

14

《西喜馬拉雅早期青銅器初論》

呂紅亮

論文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第12期

 

 

15

《試論清初西藏地方政府對阿裡地區的統一》

黃博

論文

《貴州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16

《試論古格時期藏傳佛教諸教派在阿裡地區的弘傳與紛爭》

黃博

論文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1期

 

 

17

《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敘錄》

張延清

論文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18

《淺析四川博物院藏格薩爾唐卡的排序和結構》

張延清

論文

《藏學學刊》第6輯,2012年

 

 

19

《崖壁上的千年佛光:西藏石窟》

霍巍

論文

《西藏人文地理》2012年第3期

 

 

20

Pre-Historic Jade Implements in Tibet and Their Transfer Westward

霍巍

論文

China’s Tibet 2012.2 Vol.23

 

 

21

Searching For Tobo Brocade Garments overseas

霍巍

論文

China’s Tibet 2012.3 Vol.23

 

 

22

《錦衣化裳起驚鴻——流傳海外的吐蕃織錦衣物尋訪記》

霍巍

論文

《中國西藏》2012年第4期

 

 

23

Field Work on the Famous Monastery of Guge Times on the Sino-Indian Border

霍巍

論文

China’s Tibet 2012.4 Vol.23

 

 

24

A Study of ancient Tibetan gold and silver ware

霍巍

論文

Chinese Archaeology,2012,Vol12,pp165-174.

 

 

25

《象雄都城可能在卡爾東》

霍巍

論文

《華夏地理·西藏阿裡專輯》

 

 

26

《古格銀眼:來自天邊的珍奇佛像》

霍巍

論文

《中國西藏》2012年第6期

 

 

27

The Mandala Fresco: A Divine Universe Made up of Square and Circle

霍巍

論文

China’s Tibet 2012.6 Vol.23

 

 

28

《青藏高原東麓吐蕃時期佛教摩崖造像的發現與研究》

霍巍

論文

《考古學報》2011年第3期

 

被引用6次,《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1期以《藏東地區吐蕃時期佛教摩崖造像的發現》為題作了轉載

29

《全球現代化背景下的西藏文物保護戰略與策略的思考》

霍巍

論文

《中國藏學》2011年第3期

 

 

30

《唐宋墓葬出土陀羅尼經咒及其民間信仰》

霍巍

論文

《考古》2011年第5期

 

 

31

《關於古格王國早期佛教遺存的再探討——兼評則武海源《西部西藏佛教史·佛教文化研究》》

霍巍

論文

《敦煌研究》2011年第3期

 

 

32

《西藏舊石器時代的再認識——以阿裡日土縣夏達錯東北岸地點為中心》

呂紅亮

論文

《考古》2011年第3期

 

被引2次

33

《“穹廬”與“拂廬”——青海郭裡木吐蕃墓棺板畫氈帳圖像試析》

呂紅亮

論文

《敦煌學輯刊》2011第3期

 

被引1次

34

《吐蕃敦煌抄經坊》

張延清

論文

《敦煌學輯刊》2011年第3期

 

被引2次

35

試論古代西藏阿裡地域概念的形成與演變

黃博

論文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1年第1期

 

 

36

《青州傅家畫像石<商談圖>服飾文化研究》

馬冬

論文

《華夏考古》2011年第3期

 

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被引2次。獲陝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

37

《人間堡壘還是天神之居?》

霍巍

論文

《華夏地理》2011年7月號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