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漢語語言接觸史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1日09:2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漢語語言接觸史研究”(原來題目“漢語史與西北地區的語言接觸研究”,根據專家意見改為現名)2011年10月立項,近兩年來,課題組成員在主持人的帶領與督促下,按照原定計劃全面開展工作,全力投入,同心同德,取得了預期效果。歷史文獻資料的調查整理工作進展順利,西北接觸性語言的調查工作已經多批次展開,都已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近兩年來,研究成果喜人,共發表與課題相關的研究論文21篇,出版著作1部,編寫論文集1部。課題組成員先后有8人次參加與語言接觸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演講。2012年8月 18 日——8月 20 日課題組在蘭州大學文學院舉辦專題討論會“漢語史與西北民族地區語言接觸問題研討會”,除了課題組成員外,還邀請了國內外一些相關專家參加會議。

本課題下分四個子課題,(1)中古譯經語法研究﹔(2)漢語同阿爾泰語接觸的歷時研究﹔(3)西北地區語言接觸現象研究﹔(4)基於語言角度的舊題安世高、支婁迦讖譯經考辨。

(1)中古譯經語法研究:本子課題按計劃正常進行,目前主要階段性成果是對本課題所涉及到的一些研究項目發表了若干篇論文(詳見后面課題組成員的文章列表)。

本子課題執行的前期階段已經初步整理出一批課題所需要的經過校點的佛經文本語料庫,並正在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佛經語法研究論文專著資料庫。通過研究文獻資料庫的建立,為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並為今后展開進一步的相關研究提供必要的准備。

(2)漢語同阿爾泰語接觸的歷時研究:以元代蒙漢語言接觸研究和清代滿漢語言接觸研究為重點,自立項以來,進展順利。已基本完成清代滿漢語言接觸語料和研究資料的搜集,目前主要進行清代滿漢語言接觸的研究,有關清代滿漢語言接觸文獻學考察的論文正在撰寫中,以清代兼漢滿語會話教材為對象的研究,已完成《清代旗人漢語的滿語干擾特征初探——以〈清文啟蒙〉等三種兼漢滿語會話教材為研究的中心》一文(刊於《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

(3)西北地區語言接觸現象研究:本子課題進展順利,已經先后五批次前往甘肅、青海進行實地語言調查,並組織召開了一次專題學術討論會。已經收集到大量的臨夏、唐汪、大河家、東鄉、甘溝等調查點的錄音和書面調查材料,一些資料已經進行了轉寫。前期研究工作也在開展過程中,已經發表了多篇論文。

(4)基於語言角度的舊題安世高、支婁迦讖譯經考辨:本子課題進展順利,主要工作是調查、統計安世高、支婁迦讖的可靠譯經,分析其詞匯特點。(一)對安世高可靠譯經的調查和統計。子課題組對安世高可靠譯經做了初步的調查和統計,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梳理、考察了安世高譯經篇目的基本情況。第二,對13部公認的安世高所譯佛經進行詞匯研究。(二)對支婁迦讖可靠譯經的調查和統計。子課題組對支婁迦讖可靠譯經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和統計。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梳理了支讖譯經概況、以往的研究現狀。第二,論述了支讖譯經的詞匯特點。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解剖麻雀,研究了支讖譯經的復音詞,重點討論支譯復音詞的音節及構詞方式。第三,考察了支讖譯經復音詞來源與產生年代。(二)對舊題東漢安世高、支婁迦讖翻譯的多部佛經進行了考辨。子課題組對舊題東漢安世高、支婁迦讖翻譯的多部佛經進行了考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古代文獻資料的考察與整理工作已經全面鋪開,主要集中在六朝譯經資料的整理,元代受蒙古語影響的體現漢兒言語特色的文獻的整理,以及清代受滿語影響的語言材料的收集與整理。

活的語言材料的調查主要集中在西北受阿爾泰語言影響的古河州話及其周邊甘肅、青海的方言,先后五批次前往甘肅、青海調查西北接觸性語言:

(1)2012年8月21日-8月26日去合作、臨潭調研,參加人包括課題組大部分成員,如曹廣順、遇笑容、楊永龍、趙長才、祖生利、敏春芳、陳丹丹、張競婷、傅喬等﹔

(2)2012年9月28日- 2012年10月5日,課題組成員敏春芳、張競婷等赴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的保安族東鄉族族撒拉自治縣——積石山縣大河家鎮“保安三村”進行實地調查。

(3)2012年10月16日- 2012年10月22日,課題組子課題負責人楊永龍、課題組成員敏春芳、張競婷赴青海省回族、土族自治縣民和縣的甘溝鄉進行調研。

(4)2012年10月16日- 2012年10月22日,課題組楊永龍、敏春芳、張競婷赴青海省回族、土族自治縣民和縣的甘溝鄉進行調研的材料進行調查。同期羅端對唐汪話進行調查核實。

(5)2013年5月29日-6月5日,課題組楊永龍、敏春芳、張競婷赴甘肅蘭州渝中區聯系西北民族學院學生進行資料核查。

學術會議:2011年12月3日召開了開題會議,項目首席專家曹廣順研究員就課題的設計、課題價值和意義以及項目的具體分工情況、具體實施計劃等向與會專家作了介紹。子課題負責人趙長才、祖生利、楊永龍、方一新分別就各子課題的研究設想和計劃向專家進行了介紹。會議特邀歐洲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貝羅貝(Alain Peyraube)教授與會聽取匯報,並介紹了國外語言接觸研究的前沿問題。參加會議的專家還有美國加州大學遇笑容教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東亞語言研究所所長羅端(Redouane Djamouri)教授,蘭州大學敏春芳教授等。

2012年8月18日—8月20日課題組聯合在蘭州大學文學院舉辦了“漢語史與西北民族地區語言接觸問題研討會”課題組成員曹廣順研究員(課題首席專家)、遇笑容(課題族成員)、楊永龍研究員(子課題負責人)、趙長才研究員(子課題負責人)、祖生利研究員(子課題負責人)、敏春芳教授(課題族成員)等參加了會議,就課題研究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地討論,並宣讀了論文,會議還邀請了相關領域的一些學者如張文軒、莫超、雒鵬等參加了會議。會議分別就漢語史上的語言接觸問題,西北方言特殊語法現象、語言接觸引發的語言變異、混合語、經堂語的性質及研究等問題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2012年1月15-19日,課題組成員楊永龍、趙長才、敏春芳參加了上海大學主辦的“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國際論壇”並宣讀論文﹔2012年4月21-25日課題組成員曹廣順、楊永龍、趙長才、敏春芳參加了湖南師大主辦的中古漢語國際討論會並宣讀論文﹔2012年11月1日到5日課題組成員楊永龍參加了安徽師大主辦的近代漢語討論會並宣讀論文。

國際交流:2013年3月14日到19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主辦“語言接觸的歷史國際論壇”(“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Contact”),課題組成員曹廣順、遇笑容、楊永龍、趙長才、祖生利、敏春芳、朱冠明等應邀參加了會議並宣讀了論文。並就有關問題與國際上的知名學者Comrie, 李訥、貝羅貝等進行咨詢和展開討論。

課題組成員方一新、王雲路2012年10月13日赴韓國參加“第6屆佛經語言學國際學術大會”,作《從二卷本〈長阿含十報法經〉看安世高譯經的用詞特點》的學術報告。方一新2012年12月10日,在日本創價大學高等佛教研究所作報告,題目是:《從佛教詞語和一般詞語看〈長阿含十報法經〉》。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近兩年來課題組發表了二十多篇相關論文,內容涉及漢語語言接觸歷史與現狀的各個方面。

曹廣順《西北方言特殊語法現象與漢語史中語言接觸引發的語法改變——以“格”范疇為例》(《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五輯,商務印書館,2012年)注意到,在某些現代漢語西北方言、元白話和中古譯經裡,都出現過使用類似格助詞的成分表達格范疇的現象,這些現象是語言接觸造成的語法錯誤。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語法點差異越大母語也就越容易對目標語造成干擾,漢語和阿爾泰語系語言以及梵文之間格范疇表達方式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使得有關“格”的錯誤在漢語這幾個時期的歷史上反復出現。但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會造成錯誤出現方式的差異。

遇笑容、曹廣順《<訓世評話>中的特殊語言現象及其語言性質》(《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商務印書館,2013年)討論了15世紀朝鮮人編輯漢語教科書《訓世評話》中所反映的語言接觸情況,認為書中出現了一些不同於當時一般漢語的特殊語言現象,這些特殊現象與元白話中出現的相近,但又有所不同。這些現象的出現可能受到元白話的影響,也可能同時受到作者母語的干擾,是一種雜糅的中介語。元明之際境外學者編輯的漢語教科書的語言可能會帶有中介語性質,研究者對此應予以關注。

楊永龍《目的構式“VP去”與SOV語序的關聯》(《中國語文》2012年第6期)通過大量的漢語歷史語料,結合歷史上的少數民族語言以及現代西北漢語方言,試圖証明漢語目的構式"VP去"與SOV語序有關聯。注意到:1)最早的"VP去"見於漢譯佛經,其后多見於和佛經有關或受阿爾泰語影響的歷時文獻中;2)"VP去"往往與"D+去"同現,與此相對的是"去VP"與"去+D"同現;3)在SOV語序的女真語、《元朝秘史》以及現代涉漢混合語中,相關語序也是"D+QU(去義動詞)"、"VP+QU";4)"去+VP+去"是兩種語序類型的目的構式混合的結果。

趙長才《<訓世評話>中“是”的兩種用法及其來源》(《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商務印書館,2013年)對《訓世評話》中“是”的兩種特殊用法的使用及其來源做了分析和探討,並結合元明清時期其它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以及現代西北方言(臨夏話)的相關語言現象進行了考察。認為表示時間或假設條件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來的話題標記用法的“是”為“時”的音借字,與“時”的語法化鏈條相吻合,是漢語內部自身語音、語法演變的結果, 而非因為在韓語中這兩個字同音。用作主語或話題標記的“是”跟語言接觸有關,有其產生的外部原因,這種用法的“是”應該是朝鮮漢語教科書編寫者將母語的格標記成分帶入漢語的結果。實際上,這兩種用法的“是”反映了語言演變過程中源自內部和外部不同動因所導致的不同結果。因此,注意區分漢語自身的變化與通過語言接觸帶來的演變顯得十分必要。

祖生利《清代旗人漢語的滿語干擾特征初探——以《〈清文啟蒙〉等三種兼漢滿語會話教材為研究的中心》(《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商務印書館,2013年)以清代中期編寫的三種重要的兼漢滿語會話教材——《清文啟蒙》、《清文指要》、《續編兼漢清文指要》作為研究對象,系統調查了其漢語會話部分所呈現的若干滿語的干擾特征,並對照相應的滿語,揭示了其滿語的主要來源。如“(的)上/上頭”用作原因后置詞,是滿語與-位格后綴-de和原因后置詞jakade、ofi等的反映﹔句末常使用時體助詞“來著”,主要是對應滿語特殊動詞bi-的陳述式過去時終止形bi-he及-mbihe/-me bihe(過去進行體)、-ra bihe(過去未完成體)、-ha bihe(過去完成體)等相關時體構式的結果﹔句末常用語氣助詞“是呢”表示祈使,是滿語第二人稱祈使式V-cina的音借﹔“說”和“的話”用作直接引語或間接引語等的標記,是滿語的引語表示法,特別是引語動詞se-用法的反映﹔一些副詞在共現語序和意義、用法上有別於標准漢語,是滿語的語序和相關副詞用法的反映,等等。文章認為這些大量滿語干擾特征的存在,反映了清代中期旗人漢語的基本特點和實際面貌。同時,通過與元代蒙式漢語的比較可以發現,蒙式漢語裡受蒙古語語法的影響而產生的眾多特殊語法現象,在清代旗人漢語裡大都同樣存在,只是表現形式和所對應的來源語的句法成分上有所不同,兩者呈現出許多接觸的類型學共性。這對於揭示漢語同阿爾泰語言接觸的一般規律具有昭示意義。以往有關清代旗人漢語及其對現代北京話的影響,多側重於語音和詞匯方面,較少涉及語法的層面,本文以兼漢滿語會話教材作為研究的對象,揭示了其中大量特殊的語法現象及其成因,是這方面研究的一個突破。

方一新、高列過《從佛教詞語考辨<大方便佛報恩經>的時代》(《浙江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從12條佛教詞語(短語)入手,可以考察《大方便佛報恩經》的年代。其中"觀世音菩薩"、"四圍陀"、"釋氏宮"見於后秦譯經;"大悲願","不請友",與《大方便佛報恩經》中如來十號相同的十種具體名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以及"薩遮尼乾","天寶香、天寶花(華)"和"一箭道"均見於東晉以后譯經;"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最早見於東晉十六國及以后譯經;"三藏九部"除《大方便佛報恩經》外,其余用例均見於南北朝以后的中土佛教典籍;"五蓋十纏"最早見於南朝梁的《慈悲道場懺法》。這12條佛教詞語表明,《大方便佛報恩經》不是東漢時期的文獻。如果是譯經,它的翻譯年代當在東晉之后。

胡敕瑞《漢譯佛典所反映的漢魏時期的文言與白話》(《國學研究》第30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借助東漢支讖所譯《道行般若經》和三國支謙所譯《大明度經》兩部同經異譯的比較,來管窺漢魏時期的文言和白話。具體探討三個問題:(一)什麼是文言與白話?(二)兩種同經異譯存在哪些文白差別?(三)如何甄別漢魏時期的口語語料?這三個問題分別構成本文的三大部分。

敏春芳《東鄉語漢語借詞研究》(《漢語史研究輯刊》第十五輯,巴蜀書社,2012年)詳細討論了東鄉語中的漢語介詞及其對東鄉語的影響。東鄉族主要集中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有語言沒有文字。東鄉語長期處於我國西北漢語方言的包圍之中,已經收到了漢語的深刻影響,是受漢語影響最深的蒙古族語言之一。該文從詞匯方面展示了漢語影響東鄉語過程以及一種正在形成中的混合語的產生過程。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課題的開題會議曾經寫成簡報上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並在全國規劃辦網頁刊出,題目“2011年度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四十:漢語語言接觸史研究”。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西北方言特殊語法現象與漢語史中語言接觸引發的語法改變

曹廣順

論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五輯,商務印書館,2012

1萬字

 

2

《訓世評話》中的特殊語言現象及其語言性質

遇笑容、曹廣順

論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商務印書館,2013

1萬字

 

3

中古譯經“或X”雙音詞的用法及演變過程

趙長才

論文

《中國語文》2013年第3期

2萬字

 

4

《訓世評話》中“是”的兩種用法及其來源

 

趙長才

論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商務印書館,2013

1.3萬字

 

5

漢譯佛典語法研究述要

朱冠明

論文

載蔣紹愚主編《漢語佛典語法論集》,商務印書館2012年

4萬字

 

6

“壞”義詞的語義演變

朱冠明(與王麗玲合作)

論文

《漢語史學報》第12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

1萬字

 

7

“為N所V”被動式再分析

朱冠明

論文

《古漢語研究》2012年第4期

1萬字

 

8

《生經》及相關經本之勘正

胡敕瑞

論文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八輯,商務印書館,2011

1萬字

 

9

漢譯佛典所反映的漢魏時期的文言與白話

胡敕瑞

論文

《國學研究》第30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萬字

 

10

《漢譯佛典語法研究論集》

蔣紹愚、胡敕瑞合編

論文集

商務印書館,2013年1月

25萬字

 

11

清代旗人漢語的滿語干擾特征初探——以《清文啟蒙》等三種兼漢滿語會話教材為研究的中心

祖生利

論 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商務印書館,2013

5萬字

 

12

古本《老乞大》的語言性質

祖生利

論 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四輯,商務印書館,2011

4.5萬字

 

13

《元典章·刑部》語法研究

祖生利、李崇興

專 著

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

33萬字

 

14

古本《老乞大》的特指疑問句和是非疑問句

趙長才

論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四輯,商務印書館,2011

2.5萬字

 

15

試用對比分析看《老乞大》中的特殊語言現象

遇笑容

論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四輯,商務印書館,2011

2萬字

 

16

目的構式“VP去”與SOV語序的關聯

楊永龍

論文

《中國語文》2012年第6期

1.8萬字

 

17

漢語周邊語言與“VP去”相關的語序關聯

楊永龍

論文

《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商務印書館,2013

2萬字

 

18

東鄉語人稱代詞詞干溯源

敏春芳

論文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1萬字

 

19

試論東鄉民族的語言態度

敏春芳

論文

《中國穆斯林》2012年第6期

0.9萬字

 

20

東鄉語漢語借詞研究

敏春芳

論文

《漢語史研究輯刊》第十五輯,巴蜀書社,2012年

1.3萬字

 

21

國內語言接觸研究綜述

張競婷

論文

《合肥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

1.1萬字

 

22

從語言角度鑒別早期可疑佛經的方法和步驟

方一新、高列過

論文

《寧波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1.5萬子字

 

23

從佛教詞語考辨《大方便佛報恩經》的時代

方一新、高列過

論文

《浙江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1.1萬字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