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包容性公民文化權利視角下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0日10:2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課題文獻綜述工作已經完成,形成問卷調查以及深度訪談方案﹔

2、課題總體第一輪大規模調研和后續抽樣調研完成,並對調研成果進行分析,形成課題研究第一批成果,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和政策建議報告,並得到了中辦和中宣部的採納以及《新華文摘》的全文轉載﹔

3、各子課題研究按照預先設定的計劃進展良好,相關分報告將在2013年底完成。

②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2012.6.30,課題組邀請華中師范大學吳理財、浙江大學胡稅根、華東師范大學仲富蘭、復旦大學劉建軍等多位校內外專家學者,參加本課題的課題開題報告暨專家論証會。每位專家分別從自己專業的角度談了看法和建議,並與首席專家、各子課題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2、2012.7.11—7.28,課題組首席專家唐亞林、子課題負責人李春成、何雪鬆、李瑞昌、課題組核心成員陳水生、張俊平、朱春、王帥等對江西、湖南、貴州、重慶、四川5省市的相關國家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示范項目進行了為期18天的調研。期間,共考察了5省市8個調研點的28個文化活動陣地,進行了8場座談會,共邀請了超過60人次的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基層文化戰線工作人員參與座談。另外,課題組成員舉行了2次內部成果交流會。

3、2013.7.18—7.20,課題組首席專家唐亞林、子課題負責人李春成、課題組核心成員陳水生、朱春、王帥等到江蘇吳江桃源鎮進行基層公共服務體系供給方式調研。期間,分為三個小組到桃園辦事處與社區、銅羅辦事處與社區、青雲辦事處與社區、鎮政府相關部門調研,舉行了10余場座談會,基層各單位參加人員超過80人。另外,課題組成員舉行了2此內部交流會。

4、2012.11.11,課題組首席專家唐亞林應邀參加“首屆‘西湖•天山論壇’”,在“文化建設與社會管理”主題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從文化陣地建設到文化軟實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戰略建構及其路徑選擇》。

5、2013.6.14—15,課題組首席專家唐亞林應邀參加《探索與爭鳴》雜志社在蘇州舉辦的“大力培育現代公民意識”之“圓桌會議”,發表主旨演講——《公民意識建構的共識基礎》。

③代表性成果簡介

1、《推動蘆山災后重建區成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政策建議》,“光明日報內參”,2013年6月被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採用﹔

基本內容:根據汶川5.12地震災后重建的基本經驗,將蘆山地震災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建工作納入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之中,以及將其納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示范項目之列,在高起點高水平基礎上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規劃、建設與發展工作,完全可以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薄弱區、非均等化區、落后區躋身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先進區、示范區行列,彌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以往存在的各種缺陷,切實地讓地震災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台階上水平上境界,從而讓災后恢復重建與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與生態發展同步前進,進而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作為地震災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新契機、新起點和新動力。

2、《當代中國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發展之道》,《學術界》2012年第5期,CSSCI,《新華文摘》2012年第17期全文轉載﹔

基本內容:公共文化服務作為政府面向文化民生的責任擔當,其內容包括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公民文化權利的道德屬性要求每一個社會個體都有權並平等地享有各種公共文化服務,因而,作為公民文化權利實踐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不偏不倚地為每一個公民提供均等化的服務和產品。就當代中國而言,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發展之路是在面臨各種非均等化現狀基礎上推進的,其發展邏輯具有中國特色。本文依此邏輯,對當今中國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

3、《城鎮化發展的價值取向與農村居民生活意義世界的建構》,《學術界》2013年第3期,CSSCI﹔

基本內容: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城市的普遍性價值集中體現在神聖、安全和繁榮“六字方針”。當代中國城鎮化的根本價值取向在於搭建一個讓農村居民“出得來”、“回得去”、“留得下”的發展平台。堅持城鎮化質量建設與農村居民生活意義世界建構的有機匹配,就必須實行城鎮化發展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有機匹配、與區域發展程度有機匹配、與創建有利於農村居民公共參與的生活與生命共同體有機匹配三大基本原則。實現城鎮化質量建設與農村居民生活意義世界建構的雙重發展,有賴於建構以公共交往空間與規則為核心、由基層黨委和政府、農村居民、市場發展商、基層社區、社會團體等利益相關方平等參與的城鎮化事務共治格局。

4、《新型城鎮化 道路如何走》,《經濟日報•理論周刊》2013年5月24日,被人民網、光明網等多家網站全文轉載﹔

基本內容:提升城鎮化質量建設水平,其發展之道不僅在於將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不僅在於推動城鎮地理空間的擴大、人口的聚集,而更在於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就業方式的拓展、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宜居環境的塑造、公共交往的豐富以及精神生活的充實,其根本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

5、《公民意識建構的共識基礎》,《探索與爭鳴》2013年第8期(即出),CSSCI。

基本內容:當代中國基層社會公民意識培育和建構過程中存在著共識基礎嚴重缺失的問題。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基於自身權利和義務而建構的對自身所負責任和使命的認知能力、規劃能力和行動能力的總和,其深層價值內核包括理性精神、民主精神、參與精神和共榮精神。公民意識建構的基礎來自於長期利益博弈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利益共享、理性協商、多元參與之共識。其中,利益共享是共識建構的物質基礎,也是公民意識建構的根本動力﹔理性協商是共識建構的民主基礎,也是公民意識建構的運行機制﹔多元參與是共識建構的主體基礎,也是公民意識建構的制度保障。

④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推動蘆山災后重建區成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政策建議》,曾投稿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未被採用),后被“光明日報內參”採用並上報,2013年6月被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採用﹔

2、《新型城鎮化是產業發展、就業方式、公共服務、人居環境、公共交往五位一體的新型發展平台》,曾投稿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未被採用),被復旦發展研究院與復旦大學國家建設研究中心聯合編輯的《發展政策報告》【2013年第10期(總第11期),2013年7月29日】以“將新型城鎮化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新型發展平台”之題目全文採用,上報中央有關部門,另外,文章部分思想被《經濟日報•理論周刊》以《新型城鎮化 道路如何走》發表。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推動蘆山災后重建區成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政策建議

唐亞林

政策建議

2013年6月“光明日報內參”

3300字

2013年6月被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採用

2

當代中國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發展之道

唐亞林、朱春

學術論文

《學術界》2012年第5期,CSSCI

15000字

《新華文摘》2012年第17期全文轉載

3

城鎮化發展的價值取向與農村居民生活意義世界的建構

唐亞林

學術論文

《學術界》2013年第3期,CSSCI

8000字

 

4

將新型城鎮化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新型發展平台

唐亞林

政策建議

復旦發展研究院與復旦大學國家建設研究中心聯合編輯的《發展政策報告》【2013年第10期(總第11期),                           2013年7月29日】

3500字

 

5

新型城鎮化  道路如何走

唐亞林

政策建議

《經濟日報·理論周刊》2013年5月24日

2100字

人民網、光明網等多家網站全文轉載

6

公民意識建構的共識基礎

唐亞林

學術論文

《探索與爭鳴》2013年第8期(即出),CSSCI

3300字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