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的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0日16:0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中國的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研究》,是在特定背景下為適當國家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專題研究。今天之中國,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並置身於一個新的發展環境之中。首先,跨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和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的第一階段目標的實現,國家由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建設時期轉向全面提升國家的實力並注意人民生活質量的國家發展時期﹔其次,中國的經濟已經全面融入到全球經濟體系之中,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突出,中國的發展對外部環境的依存度日漸提高。在這樣的條件下,治理好國家的陸地邊疆、鞏固國家的海疆、維護和發展好國家的利益邊疆,意義極其重大,直接關系著國家的持續發展。而要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建立一套適應國家發展需要並與世界地緣政治環境相適應的、具有前瞻性的邊疆理論和邊疆治理理論,進而構建全面的國家邊疆戰略和邊疆治理戰略。

適應國家發展形勢和需要的邊疆理論,應該是陸地邊疆與海洋邊疆相結合、平面邊疆與立體邊疆相結合、領土邊疆與利益邊疆相結合、現實邊疆與戰略邊疆相結合的完整邊疆理論和邊疆治理理論。這樣的理論,既要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又要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創新理論。而要構建這樣的理論,必須全面考察中國歷史上的邊疆理論和邊疆治理方略,但又不能局限於傳統的理論或對傳統理論進行修補,必須進行新的理論構建﹔既要研究現實邊疆和邊疆治理的具體問題,又不能局限於對具體問題的理論闡釋,必須進行有深度的理論提升,形成新的理論體系。因此,必須把中國的邊疆和邊疆治理置於整個國家全面和持續發展的整體進程中,置於區域乃至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

本課題的核心,是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構建。本項目自啟動以來,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和課題申報時的基本設計開展工作的。到目前為止,項目主要是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文獻收集和整理。為了給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的創新和構建提供思想資源和分析對象,項目研究團隊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了文獻的收集和整理。這方面的具體內容,在下一部分中闡述。

第二,歷史經驗的總結。在梳理和分析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世界主要國家和中國的邊疆構建、邊疆理論、邊疆戰略和邊疆治理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其中,尤其是對歷史上的羅馬帝國的邊疆擴張和邊疆崩塌對帝國的影響,美國的邊疆擴張與美國的國家發展和世界霸權的影響,英國通過殖民方式向外擴張邊疆及殖民地邊疆的喪失對英國的影響﹔中國歷史上的疆域拓展和邊疆構建、歷史上的邊疆治理方略、近代以來的邊疆治理等,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第三,攻克理論的難點。作為一項理論性和創新性的研究,必須會涉及若干的基本理論問題,其中不乏理論的難點。如國家疆域的形成和演變,國家政治地理空間的特性,邊疆的自然屬性與構建特性、國家疆域與邊疆形態的關系、邊疆的確認與調整、邊疆對國家發展的影響,邊疆在國家發展不同階段的意義,地緣政治環境與國家邊疆的關系,邊疆戰略與國家戰略的關系,主權、邊界和領土等觀念對中國的傳入及其對中國疆域和邊疆的影響,中國歷史上邊疆的盈縮與國家發展的關系,民族國家構建對中國疆域及邊疆的影響,等等。為了不使這些理論問題成為項目進展的攔路虎,我們集中很大的力量和精力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其中的大部分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一些問題仍在探討中。

第四,研究思路的校正。本項目研究涉及的問題廣泛、內容十分龐大,而且研究的時間跨度較大(2011-2016年),項目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遇到新的問題,而且,隨著國家發展形勢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國家基於國防關系和地緣政治環境變化而進行的戰略調整也逐漸顯現,因此,我們的研究思路和相應的研究計劃也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和校正。項目在研究的過程中,對研究的著力點、重點方向等,在不改變基本思路和研究計劃的基礎上,進行了個別調整。其中,主要是突出了中國領土邊緣地帶的開發與建設問題,地緣政治環境變化條件下的海洋邊疆問題,利益邊疆和戰略邊疆問題等的研究。

從目前的整個情況來看,研究是按計劃正常進行,並且進展正常,已經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有的成果已經公開發表),並且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進而帶動了學科建設並促成了更大的研究計劃的形成。各個子課題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研究計劃同步進行的。其中,多數子課題的進展順利,雖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都有較大的進展,個別子課題研究的進展十分迅速,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也有個別的子課題,由於子課題負責人手頭的工作繁忙,用於子課題研究的時間和精力受到了限制,所以子課題的研究工作略有滯后。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文獻和數據的整理

為了給課題研究提供分析的材料和思路資源,項目研究中進行大量的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其中,羅馬帝國的邊疆拓展、美國的西進運動、美國邊疆學派的研究成果、美國的邊疆拓展與崛起的研究、英國的殖民地邊疆的拓展與崩塌、蘇聯的邊疆構建與治理、中國歷史上的疆域發展和演變、中國歷史上的治邊方略、中國海疆史、中國邊疆的政權與政治制度研究、中國近代的邊疆及其治理、中國近代邊境地區的政權與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邊疆開發與建設、中國邊疆民族關系史、中國當前的邊疆研究等的資料收集得比較全面。同時,項目在研究中,也對邊疆地區的現實政治社會問題進行了調研。其中,對雲南、廣西的邊疆多民族地區的調查已經進行了多次,目前還有一些調查正在進行。

2.召開學術會議

《中國的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研究》項目共召開過三次學術會議:

(1)項目開題論証會。2012年4月8日上午,《中國的邊疆與邊疆治理理論研究》開題報告會在雲南大學科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雲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雲南大學等部分領導、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所、雲南社會科學院、課題組主要成員及公共管理學院的部分教師出席了開題報告會。在項目論証階段,專家們對課題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2)“中國的國家發展與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的創新”學術研討會。在項目開題論証會結合后,項目利用廣泛邀請專家的機會,在雲南大學科學館召開了學術研究研討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李大龍教授、孫宏年副教授,雲南省主科院、雲南大學、雲南師大、雲南民族大學的專家,以及課題組的主要成員等共30多位專家,圍繞著“傳統邊疆理論面臨的挑戰、國家發展與邊疆理論的創新及中國特色利益邊疆理論的探索”三個主題,進行了研討。

(3)“中國邊疆理論的挑戰和創新”研討會。2012年11月20日,課題組在雲南大學科學館召開了“中國邊疆理論的挑戰和創新”學術研討會,來自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行政學院、西南林業大學等的2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4)籌辦中的學術會議。課題組原計劃依托於課題組成員,在全國范圍邀請一部分,召開一個邊疆問題的學術研討會,時間訂在2013年6月。后經學校建議,准備提高會議規格,將會議開成一個全國性的高端論壇,並初步將會議時間訂在2013年11月。目前,會議正在籌備過程中。

3.開展學術交流

項目研究展開后,本項目的研究團隊,尤其是項目負責人周平教授,多次就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研究與四川大學、四川省社科院、深圳大學等單位,進行過學術交流。其中以與四川大學的交流最為深入。

四川大學聯合雲南大學、西藏大學、新疆大學、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等單位,開展《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戰略協調創新》研究。本項目負責人周平教授,曾應邀到四川大學就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研究與該協調創新中心的負責人及學術骨干進行過學術交流,並作了“邊疆決定國家未來”的學術講座。在此基礎上,本項目負責人周平教授應邀擔任該協調創新中心的副主任,雲南大學將負責組建中國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創新研究平台。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1.論文《國家視閾裡的中國邊疆觀念》

作者為周平教授,發表於《政治學研究》2012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9期作了3200字的大篇幅轉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2012年第8期全文轉載。

該成果主要是將中國的邊疆觀念置於國家視野中考察,具體闡述中國邊疆觀念的形成、演變、內容和特點,具體包括四個部分:一、邊疆觀念在歷史上的形成和演變﹔二、民族國家構建與邊疆觀念的調整﹔三、發展環境改變與邊疆觀念的重構﹔四、中國邊疆觀念的“變”與“不變”。

該成果提出:邊疆界定為國家疆域之邊緣性部分,是在客觀現實基礎經過主觀認定而確立的,是構建的產物﹔邊疆的構建、調整和治理都受到既定邊疆觀念的深刻影響﹔邊疆觀念是國家總體治理中地位空間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國家政治文化中佔有重要位置﹔中國自秦漢之際確立邊疆之后,便形成了具有特定內涵的邊疆觀念﹔邊疆觀念不僅對邊疆的確定、調整和治理發揮著重要影響,而且自身處於不斷的演變之中,形成了一個邊疆觀念演變的過程﹔今天中國的發展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內部狀況和外部形勢,需要對傳統的邊疆觀念進行重新審視和相應的調整,構建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邊疆觀念,進而形成恰當的邊疆戰略,從總體上規劃國家發展的地理空間格局,促進邊疆治理和國家的整體發展。

該成果將邊疆研究置於國家及國家治理的總體框架中進行分析和論述,將中國邊疆的形成和演變,邊疆觀念的內容及調整與國家的演變和國家發展聯系起來,將邊疆治理及其方略的調整與國家治理結合起來考察,不僅抓住了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研究的根本和核心,而且拓展了邊疆及邊疆治理研究的視野﹔在此基礎上對中國邊疆及邊疆治理觀念的闡釋,不僅富有創造性,而且更加貼近於國家治理的需要﹔對中國邊疆及邊疆治理觀念演變的梳理,更加全面和深刻,既能為中國歷史上邊疆演變和邊疆治理方略的研究提供參考,也能為黨和政府的有關部門進行相關的決策提供參考。

2.論文《邊疆在國家發展中的意義》

作者為周平教授,發表於《思想戰線》2013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該成果將邊疆置於國家分析的框架中,具體分析和闡述邊疆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具體包括四個部分:一、國家治理中的邊疆構建﹔二、邊疆是一種變動的存在﹔三、國家發展對邊疆的依賴﹔四、邊疆的爭奪與國際秩序。

該成果提出: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基於有效的治理的需要,往往把國家疆域的邊緣性部分界定為邊疆,並採取特殊的措施進行對其治理﹔邊疆是在客觀條件基礎上主觀構建的產物,所以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種變動著的存在﹔國家在發展中普遍存在“核心—邊緣”模式,因此,邊疆雖為國家疆域的邊緣性地帶,但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甚至成為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歷史上既有邊疆的有效拓展和成功治理促進國家發展的實例,也有邊疆由於治理不善而崩塌影響國家的發展甚至將國家拖垮的例子,這就從正反兩個方面証明邊疆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邊疆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許多國家都努力拓展邊疆,並因此而導致了無數的邊疆戰爭﹔國家的邊疆爭奪必須會影響到國家秩序。

根據課題組的文獻梳理,國內此前還沒有如此全面論述國家邊疆的形成和演變、邊疆對國家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理論文章。該成果對邊疆與國家發展意義的全面闡述,有助於拓展邊疆研究的視野,全面認識邊疆及邊疆治理對國家發展的意義,加深對邊疆及邊疆治理的認識,為適應中國國家發展需要的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的創新提供理論支撐。

本成果及前一成果,都是本項目的負責人周平教授完成的。本項目在研究的過程中,尤其一系列在國家的框架下分析和論述邊疆理論、邊疆問題和邊疆治理的成果,由於其立意高、觀點新、分析透徹、論述有力而引起了學界和政府部門的注意,相關研究成果被廣泛引用,從而也凸顯了本項目在我國邊疆研究中的影響力和本研究團隊在全國邊疆研究中的地位。

3.論文《西南邊疆漢族的形成與歷朝治邊》

作者為方鐵教授,發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2期。

該成果圍繞西南邊疆漢族的形成這一歷史線索,分析了其對歷朝治邊疆的影響。具體包括五個部分:一、西南邊疆漢族的形成演變及其特點﹔二、西南漢族移民與歷朝治邊的關系﹔三、歷代西南邊疆漢族移民的遷入與中原王朝對邊疆的經營﹔四、壩子、山地二元結構自然環境對西南邊疆漢族特點變化的意義﹔五、歷朝對西南邊疆遷入漢人的治策。

該成果指出,西南邊疆漢族的形成經歷了復雜的過程。盡管歷代西南邊疆的漢族移民身份及來源不盡相同,但遷徙活動具有持續連貫與逐漸增強的特點。歷代移民向西南邊疆的遷移,不僅加強了西南邊疆開發的力量,密切了內地與西南邊疆的聯系,促進了邊疆的鞏固與發展,在歷朝治邊過程中,深受朝廷重視並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成果還進一步指出,在元代以前,外來移民與原有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差別較明顯。隨著外來移民逐漸融合於原有民族,形成了白蠻等新的本地民族。因此在這一時期,歷朝大都以外來移民為可依靠的力量,對其較為信任並實行積極扶持的政策。元代以后,外來移民的大量進入與西南邊疆漢族的正式形成,為西南邊疆迅速發展和邊疆局勢穩定,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這一時期諸朝在西南邊疆的治策,主要是積極擴大編民(以西南邊疆漢族為主)的數量及分布的范圍,並以之為邊疆管理的可靠基點。

族際關系是影響邊疆治理的重要因素。該成果從西南邊疆民族史的歷史維度來探討歷朝對治理西南邊疆的影響,這對從民族史、族際關系與族際政治的角度來研究中央王朝對西南邊疆乃至整個邊疆地區的治理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4.論文《陸興祺與民國時期西藏治理研究》

作者為孫宏年研究員,發表於《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3期。

該成果依據《政府公報》和新近公布的民國時期的檔案文獻,圍繞民國時期陸興祺在1912—1926年間的職銜、所屬機構及部屬問題展開了研究。具體分為三個部分:一、陸興祺在清末民初治藏中的表現與出任“護理駐藏辦事長官”﹔二、陸興祺在1913—1926年間的職銜﹔三、“護理駐藏辦事長官”機構、經費及主要部屬。

該成果指出:陸興祺是1912—1926年間西藏治理的重要人物,在此期間,陸興祺長期擔任“護理駐藏辦事長官”一職,並一度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其在任職期間,提出了許多治藏建議,對當時西藏的治理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國民政府成立后,中國通過“北伐”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國民政府設置了蒙藏委員會管理蒙古、西藏地區事務,此后幾年間,陸興祺還積極促成西藏地方與新的中央政府的關系,並參與緩和藏尼沖突、調解康藏糾紛,移交有關檔案等事務。總的來說,作為近代治藏史上的重要人物,陸興祺對1912年到20世紀30年代實現歷屆中央政府的西藏治理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國內對陸興祺職銜、所屬機構及部屬問題的研究仍十分薄弱。該成果對民國時期陸興祺的治藏表現及職銜等變化的梳理和研究,對研究民國時期的西藏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5. 論文《國家治理須有政治地理空間思維》

作者為周平教授,發表於《探索與爭鳴》2013年第8期。

該成果全面闡述了在國家中建立政治地理空間思維的問題,具體包括四個部分:一、國家本是一個政治地理空間單位﹔二、地理空間思維的滯后及負面影響﹔三、國家治理中的地理空間思維構建﹔四、地理空間思維構建中的重大議題。

該成果提出:國家既是一種政治形式,也是一個政治共同體,還是一個政治地理空間單位﹔在國家治理中確立地理空間思維,既是國家本質的要求,也是國家治理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在秦漢之際就確定了國家的邊疆,並因此而在國家治理中逐漸形成了相應的地理空間思維﹔中國傳統的地理空間思維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總是顯得被動、不到位甚至滯后,其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發揮得並不充分。而且,這樣的問題在當前的國家治理中仍然存在﹔今天國家發展的形勢和環境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並且為國家治理中完善的地理空間思維的構建准備好了條件﹔迅速崛起的中國應該不失時機地在國家治理中構建地理空間思維顯得必要且緊迫。成果最后提出並論証了國家治理中的地理空間思維的構建中必須研究並解決好的若干緊迫議題。

根據課題組掌握的資料,國內尚未全面闡述在國家治理中構建政治地理空間思維的觀點和成果。提出並論証國家治理中的地理空間思維問題,本成果還是第一次。本成果的發表,將會在促成國家治理中地理空間思維的研究方向發揮積極作用,並促成黨和政府的決策部門對地理空間思維問題的重視。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通過講座宣傳研究成果

課題組利用主要成員是高校教師,擔負著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任務的優勢和特點,充分利用學術講座等形式,宣傳和推介研究成果。項目負責人周平教授,就先后在四川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四川省社科院、西南政法大學、深圳大學、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雲南財經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過邊疆問題的學術講座,宣傳和推介邊疆及邊疆治理理論的研究成果。

2.發布研究成果

除了研究論文在國內重要的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后,本項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邊疆治理決定國家的未來》,還在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戰略協同創新中心主辦的《華西邊疆研究要報》2013年第1期(總第1期)發表,提交有關部門作為研究和決策的參考。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國家視閾裡的中國邊疆觀念

周平

論文

《政治學研究》201204

1.8萬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2012年第8期全文轉載。

 

2

西南邊疆漢族的形成與歷朝治邊

方鐵

論文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212

1.3萬

 

 

3

陸興祺與民國時期西藏治理研究

孫宏年

論文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03

1.3萬

 

 

4

中國的崛起與邊疆架構創新

周平

論文

《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03

1.4萬

 

 

5

邊疆在國家發展中的意義

周平

論文

《思想戰線》201303

1.5萬

《新華文摘》,201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6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問題研究報告——以雲南省為重點

方鐵

論文

擬發表

0.9萬

 

 

7

國家治理須有政治地理空間思維

周平

論文

《探索與爭鳴》201308

1.2萬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