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現代社會信任模式與機制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20日14:5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1.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子課題進展情況

研究總體執行及子課題情況相當順利,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自2012年3月開題以來,在開題會聘請的專家建議下,我們課題組修改了研究計劃, 對各子課題的研究議題做了進一步的聚焦式調整。主要的修改在:將原本(第一、第二大部分)較為側重的相關中西方理論觀點的鋪陳和歷史維度的模式變遷分析,納入到具體的(第三部分)對中國現實的信任現象、信任模式的描述及其機制解釋中。

(2)各子課題負責人都在自己的子課題內初步完成了收集資料(數據)、文獻閱讀等理論好實証數據的准備,也各發表一些階段性成果。目前為止,已發表的階段性成果為17篇論文,其中3篇一流刊物(中國社會科學、SSCI論文),2篇權威刊物論文(社會學研究),其他11篇為國內核心刊物(CSSCI),1篇為一般刊物(詳見三 階段性成果)﹔另有已完成的待發表論文5篇。

(3)在收集既有文獻資料及數據的基礎上,我們完成了一部題為《我們信誰——關於信任模式的社會科學探索》一書的主編工作,讓學生參與了英譯中的翻譯工作,該書收錄16篇中外學者國際前沿的相關理論和經驗研究。目前已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擬今年內發表。

(4)2012年與南京大學翟學偉教授的重大項目合作(翟學偉教授也是本項目子課題負責人之一)完成了有關信任研究的全國范圍內的問卷調查及其數據分析工作(具體見2)﹔也在本院的“長三角調查中心”的支持下操作完成了有關信任研究的問卷設計及調查。

2. 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調研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有三部分:(1)與南京大學翟學偉教授(本子課題負責人之一)的重大項目合作完成了有關信任研究的全國問卷調查及其數據分析工作。根據隨機抽樣原則,本次調查抽取了南京、天津、重慶、深圳、蘭州、寧夏為主要的調查點,共回收有效問卷5500份,其中城市問卷3300份,農村問卷2200份。完成收集時間為2012年3月,同年7月完成數據清理和整理。目前已由此完成兩篇論文的撰寫。(2)在本院“長三角調查研究中心”的幫助下,我們於2013年初在長三角研究的調查問卷設計時,加入了與本課題相關的若干研究題器。目前這項調查正處於實施數據收集和數據整理中,期待不久將拿到完好的數據資料。(3)現有已經公布的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綜合調查中心”主持的CGSS數據以及世界價值觀調查數據中,已經存在某些現存的有關信任研究的數據。這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便利的數據條件。目前的一些階段性成果得益於CGSS數據庫。

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首席專家周怡利用兩次去美國訪問的機會,以及與國內學者的多次學術交流機會,收集了近20本相關信任研究的最新英文文集及前沿資料。並組織碩博士生閱讀、翻譯這些文獻。目前已完成文集的主編工作。今年底將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字數30萬左右。

學術會議方面,除開題之外,我們與子課題成員經常溝通,並藉今年(2013.2.28)校慶,組織了一場關於信任研究的專題報告會。本院課題組成員周怡、胡安寧、胡湛和黃榮貴分別做了有關信任模式研究的學術報告。另外,2012年我們還與美國UCLA學者一起做了信任研究的學術交流(Seminar),並有國際合作研究。

3. 代表性成果簡介

代表性成果主要分為四塊:(1)周怡、胡安寧分別或合作,在《社會學研究》、《社會》以及SSCI雜志發表了若干有關中國人一般信任模式的研究論文。相對既有研究認為中國人側重(熟人社會的)特殊信任模式而言,這些基於定量分析研究的撰文,在分析中國人一般信任模式的影響因素時挑戰了西方學者的若干觀點。比如,“再議儒家文化對一般信任的負效應”一文指出,“儒家文化中強化差序格局的面向和一般信任的負關系不是由儒家文化中過分強調對“自己人”的信任造成的。這意味著人們對“自己人”的信任與對“一般他人”的信任並沒有直接關系。“這一發現與福山的相關觀點形成了對話。(2)桂勇、黃榮貴等人的合作研究側重以網絡或社會資本視角,用經驗數據去分析或解釋充斥在互聯網互動中、組織管理中、鄰裡互動中的人際信任問題。(3)陳映芳及其學生帥滿的研究,在城市社會學研究領域裡關注了現當下城市聚集群體中的信任現象。如食品安全的信任建構。該研究以城市“菜團”為例,在信任演化模式的分析中,既看到了中國人“知根知底”型的信任模式,也看到了復雜的“類別化”的信任模式。(4)為突出本課題研究的集體力量,我們組了一組有關信任研究的專題性文章,同時發表於上海的《社會科學》雜志(2013年第6期),這組文章包括:“信任模式與市場經濟秩序”(周怡),“也論儒家文化與信任的關系”(翟學偉),“轉型期社會信任感的階層與區域特征”(井世潔、楊宜音)和“社會互動、地域流動與人際信任”(黃榮貴、孫小逸)。四篇文章中前兩篇偏理論分析,后兩篇為實証分析,但總體都圍繞中國現實也不失理論先導。它們分別從市場經濟秩序、儒家文化傳統、宏觀階層結構及區域分析、微觀的人際互動方面,直擊本課題關注的信任模式議題。相信,這一組文章以及其中的研究發現能夠在日后在學界引起反響。

另有關於制度信任、宗教信仰與信任、高等教育與社會信任模式、企業信任模式的研究若干,包括黃建、鄧燕華(子課題負責翟學偉的學生),胡安寧的教育與信任,趙泉民(已發表)、胡榮(即將發表)的政府信任研究,劉欣及其學生田芊(將發表)所做的制度信任,以及胡安寧、阮榮平和竇方所關注的信仰與信任(已發表),都在不同的研究對象中豐富了本項目的題旨,為課題的最終結項奠定了良好的前景。

4. 成果宣傳推薦情況

由於(1)本研究屬於基礎研究類型,在實証先導的情況下應偏重學術理論的提升,(2)對本研究的首席專家及其團隊成員來說,該研究主題是新接手的(前期沒有相關研究),因此階段性成果僅為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的新近作品,時間上和研究性質上似還沒具備發布、報送等條件,有必要有可能時,我們會擇時做這些。但是,我們相信現有的已經發表的成果會很快被相關雜志、報紙及文摘轉載、引用或受到關注的。而且我們已經做到的“一組專題性文章“【見《社會科學》2013(6)】、”一組專題性論壇“(校慶報告會論壇)其實都達到了類似的宣傳作用。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再議儒家文化對一般信任的負效應

胡安寧

周怡

論文

《社會學研究》2013年第2期

近2萬

 

2

安全食品的信任建構機制

帥滿

論文

《社會學研究》2013年第4期

近2萬

 

3.

信任模式與市場經濟秩序

周怡

論文

《社會科學》2013(6):58-69

12000

 

4

也談儒家文化與信任的關系

翟學偉

論文

《社會科學》2013(6):70-76

9000

 

5

轉型期社會信任感的階層與區域特征

井世潔 楊宜音

論文

《社會科學》2013(6):77-85

11000

 

6

社會互動、地域認同與人際信任

黃榮貴 孫小逸

論文

《社會科學》2013(6):86-94

11000

 

7

一般信任模式的跨部門差異及其中介機制

胡安寧 周怡

論文

《社會》2013(4)

15000

 

8

Generalized trust among Christians in urban China: Analysis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ning Hu

論文

2013,Current Sociology SSCI

13000

 

9

互聯網對社會資本的影響

黃榮貴

桂勇

論文

《江海學刊》2013(1):227-233

8000

 

10

論轉型社會中政府信任的重建

趙泉民

論文

《社會科學》2013(1)

10000

 

11

宗教信仰與中國居民的信任水平

竇方

論文

《社會學》2013(1):53-64

12000

 

12

家族資源支持類型與家族創業

代吉林等

論文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3(6):1-14

14000

 

13

宗教信仰選擇

阮榮平等

論文

《社會》2013(4)

15000

 

14

高等教育與社會信任

黃健  鄧燕華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2012(11):98-111

13000

 

15

制度能力與治理績效

黃榮貴

論文

《公共管理學報》2012(6)

10000

 

16

城市與中國社會研究

陳映芳

論文

《社會科學》2012(10):70-76

8000

 

17

Proliferation of educational credentials, changing economic returns, and rising occup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Evidence in urban China from 2003 to 2008

Anning Hu

論文

International Sociology(SSCI),2013, 28(4) 448–466

15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