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基於產業鏈、技術鏈與價值鏈融合的文化科技創新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19日17:1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課題組於2012年6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召開了開題論証報告會。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惠國研究員、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童星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朱春奎教授、文匯報科技部主任江世亮主任編輯、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劉士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關增建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李垣教授、王方華教授和高汝熹教授對課題的研究工作給予了指導。

本課題是一個以應用為導向的課題,最終的目的就是根據系統診斷結論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設計來加快推進我國的文化科技創新。在研究內容上,本課題採用“三鏈”方法研究文化科技創新這個復雜系統,重點是通過“三鏈”模型診斷我國文化科技創新系統中的短板和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選擇若干產業、若干企業,從不同層面總結我國文化科技創新實踐中的成功案例,歸納出幾種典型的模式,並通過政策設計來優化和強化這些模式,落腳點的政策設計基於系統診斷的結果。除了課題研究持續的三年時期外,在課題完成以后,繼續跟蹤被採納的政策建議的效果,並為政策的改進繼續服務。

經課題組成員及與會專家充分討論,認真求証,並根據原設計方案,將本課題確最終著作定分為十二章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於背景和理論研究,主要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是基於文化科技創新系統的產業鏈、技術聯合價值鏈研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這是本課題的研究難點。課題組本身對“三鏈”模型的分析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研究基礎,但具體到不同的文化產業業態,“三鏈”的差異很大。因此,運用“三鏈”模型定量分析文化產業具有很大的挑戰,工作量也非常大。為解決這一問題,課題組力圖對文化產業作一個適合本研究框架的分類,在此基礎上對各種類型的文化產業在“三鏈”中的共有元素進行抽象,然后運用該模型對不同類型文化產業進行分別診斷,並找出最優的契合點。第三部分是實証研究部分,包括第六章到第十章。課題組從文化科技創新政策、區域文化科技創新發展、文化科技創新產業案例和文化科技創新典型企業四個方面對文化科技創新系統進行剖析和總結。目前,對實証方面的研究,課題組調研訪談和搜集整理了大量資料,下一步是從中挑選出最具特色和最具普遍意義的案例,來豐富和完善課題組的相關研究。第四部分是主要結論和對策建議部分,擬在分析產業鏈、技術鏈與價值鏈“三鏈”融合機制的基礎上,提煉出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的政策設計,為文化科技創新體系構建建言獻策。

目前,本課題按照研究計劃正在穩步推進,總體執行情況良好,在研究的組織安排上,各章節承擔者積極與課題主持人保持密切聯系,匯報各自最新進展,商討重點問題。章節承擔者將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難點、疑點隨時與課題組內部成員展開交流,以確保總體研究計劃按期進行。

2、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共有6個子課題。根據課題研究計劃的安排,近兩年將集中開展前四個子課題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子課題1:文化發展的產業鏈分析,內容有產業鏈的相關理論研究、文化產業分類及不同類型產業鏈分析、典型文化產業鏈演化的實際案例分析等﹔子課題2:文化發展的價值鏈分析,內容有文化產業價值鏈基本分析、典型文化產業價值鏈描述、典型文化產業的價值鏈案例分析及其定量測度等﹔子課題3:文化發展的技術鏈分析,內容有文化技術鏈的基本理論分析、文化產業的技術鏈描述、典型文化產業的技術鏈演化的實証分析等﹔子課題4:文化科技創新系統結構與功能分析,內容有文化科技創新系統的結構、文化科技創新系統的功能、文化科技創新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和文化科技創新系統模擬分析等。

自開題論証一年來,根據課題組研究的需要,小范圍內進行了相關子課題的研究協調與溝通,在首席專家、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各子課題均已進入實質性的研究階段,都已經明確了詳細的寫作提綱和分析框架,正在按照計劃步驟進行相關研究工作,部分子課題已形成了若干學術文章,有些已被學術期刊採用待刊,有些處於審稿過程中。

3、數據資料整理與調研情況

(1)文獻梳理與整理

按照課題的研究框架結構,本研究分為6個子課題,其中第1-4個子課題都涉及到相關的理論問題和文獻梳理部分。按照課題組統一安排和部署,課題組成員和各子課題負責人充分利用利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查閱電子、紙質和其他介質文獻﹔同時利用海外合作關系,全面系統搜集並整理本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為本項目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本課題搜家的文獻主要集中在中國知網的期刊論文和博士論文,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和地方權威報紙與主流媒體,國外英文期刊:主要包括本領域核心期刊的文獻、本領域領軍學者或者主要課題組的文獻、ISI高引用次數的文章等。

(2)建立相關文化企業數據庫

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課題組初步建立了一套相關文化企業數據庫。本套數據來源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領導小組辦公室以及各地方國資委等政府部門的全國調查統計,主要描述了全國國有文化企業2010年、2011年、2012年(初步)的企業發展與經營情況。按隸屬關系分,全國國有文化企業由三部分組成: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文化企業及其各級獨資、控股子文化企業﹔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的國有文化企業,包括由財政部履行出資人職責並由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相關管理工作的國有文化企業﹔地方國有文化企業。截止2011年底,全國共有2578戶中央國有文化企業,包括748戶中央管理企業和1830戶部門管理企業,全國國有文化企業共有10365戶。本套數據囊括了以上全部企業的全面經營情況。數據全部摘自企業的2011年、2010年度財報。主要的原始統計指標包括資產負債情況、盈利情況和現金流量情況等超過50個具體財務項目。另外,項目組對原始數據進行了科學分類整理,包括主要指標按:地方按省份劃分、口徑、文化產業范圍、文化產業范圍明細、綜合情況等分類標准。下一部根據課題研究需要,將會繼續更新和充實數據庫相關資料。

(3)創建上海文化科技企業統計數據庫

依托上海市科委,並結合課題研究需要,課題組初步建立了一套上海文化科技企業統計數據庫。數據庫來源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2008-2012年《上海統計年鑒》﹔第二類是2008-2012年上海科技企業數據庫,從數據庫中所包含的兩萬多家企業中篩選了影視業、出版業、廣播業、音像業、演出業、圖書館業、博物館業和體育業等文化行業,分布在上海17個城區的上萬家企業的57項指標。這一數據庫同時涵蓋了企業2008年之前創辦的企業以及2008-2012年之間新成立的企業,並且樣本數大,指標全面,數據准確,可以很好地代表上海文化科技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和充實數據庫相關研究資料。

(4)進行調查問卷設計與實地調研

調研是本項目完成的重要工作。本課題組對包括上海、北京、重慶、杭州、嘉興、寧波、蘇州、無錫、南通、南京、合肥、西安、桂林、銀川、鄭州、開封、成都、貴陽、黔西南州等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地區和城市進行了實地調研,考察了一部分典型企業、文化機構和大型文化設施等。通過實地調查和訪談等獲取第一手資料,增加了感性認識。此外,課題首席專家還前赴英國等地考察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在進行調查問卷設立和完善的同時,課題組與上海市科委、文匯報、上海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等相關部門和機構進行了了前期接洽工作,下一步將按照課題安排前往調研。同時,還將發動部分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等學校在校學生(主要是課題組成員以及各導師所指導的EMBA、MBA、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等),利用工作便利與節假日回鄉探親或者進行相關部門實習期間,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考察與調研。

4、代表性成果簡介

(1)文化科技創新系統結構與功能分析

在本課題中,將文化科技創新作為一個待分析的復雜系統。文化科技創新系統由三個子系統構成,產業子系統和技術子系統,以及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下派生出的價值子系統。它們相互作用,共同實現系統的總體功能——通過科技創新促進文化發展,通過文化發展實現雙重價值——社會價值(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經濟價值(實現文化產業發展)。但作為一個復雜系統,文化科技創新功能的表現並非如此簡單。因為科技發展與文化發展之間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或明晰的因果關系。在文化科技創新復雜系統中,系統結構可能多種多樣。比如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產業組織結構、上下游關系有很大差異,而不同的系統結構與功能又有復雜的對應關系。這種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決定了系統的效率,它是文化科技創新機制的重要方面。本子課題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2)文化發展的產業鏈研究

本部分首先將根據文化產業的特征對其產業鏈的總體特征進行研究,並嘗試建立服務業產業鏈分析的文化產業分類,在此基礎上按照分類描繪出不同類型文化產業鏈並對其演化過程進行分析。傳統的制造業產業鏈理論比較成熟,但文化產業鏈在國內外少有研究。不同類型文化產業的產業鏈有很大差異,例如,電影產業可能是線狀鏈條式。但文化產業的產業鏈遠不止這一種類型。比如有些產業具有分散生產、終端集成的特征,它以一家大企業為龍頭,由其負責產品(服務)設計、定貨,以及組織加工制作和銷售,周圍的小企業為其供應零件部件或周邊服務,或專門從事某一種工藝的生產或服務。並且這種模式的龍頭企業可能佔據了產業鏈的關鍵環,該環節成為整個產業的核心,從而形成眾星捧月式的產業鏈。與上一種模式相反,該模式的特點是先有一個獨立產品或一種服務,然后由此產品衍生出眾多以該產品或服務為投入品的子產業。與眾星捧月模式類似,該模式的樞紐環節可能居於產業鏈的支配地位,也可能不是。這種產業鏈可稱為“煙花綻放式”。因此,本研究主要就是在文化產業分類的基礎上,描繪出各種模式的文化產業鏈,並對產業鏈的各關鍵環節進行分析。

(3)文化發展的價值鏈研究

本研究關注的是狹義的價值鏈,即文化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附加價值水平,它反映的是特定文化產業創造的總體價值在各環節上的分布狀況。產業鏈各個環節和各種產品或服務上附加價值的高低,通常通過實際調查即可得到。但在具體分析中,更為重要的是對長期平均附加價值水平的判斷。因為短期的附加價值水平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存在較大的波動性,如要素或成本變動對不同環節的影響並不相同。典型文化產業價值鏈縱向分布狀況是非均衡的,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典型類型:①價值集中於上游的L型,典型的是資源密集型產業,當資源的稀缺性極為顯著時,擁有稀缺資源的上游企業往往獲得最多的價值分配﹔②價值集中於中游的n型,典型的是電子計算制造業,由於標准化和一般零配件和裝配生產技術的成熟,其前端的一般零配件和后端的整機裝配利潤很低,價值主要集中於中端的CPU生產。③價值集中於下游的J型,典型的是農產品加工行業。④價值集中於兩端的u型。如石油化工產業的前端石油開採及后端的精細化工的附加值都比較高,而中間環節的附加值並不高。

(4)文化發展的技術鏈分析

本研究對技術鏈的定義有兩個層次:一是各種技術本身可能存在承接關系,即一種技術的獲得和使用必須以另一種技術的獲得和使用為前提,因此相關技術之間形成了一種鏈接關系﹔二是產品之間存在上下游的鏈接關系,因此物化於上下游產品中的各種技術依據產品的鏈接關系形成了一種技術鏈。第一種是抽象於產業關系的技術鏈,對這種技術鏈的描述更具有理論意義。對於第二類技術鏈,它是依附於相應產業的。例如,電影產業各環節的支撐技術本身構成了一個技術鏈。 本研究立足於第二類技術鏈,選擇若干技術相對密集的文化產業,按照技術鏈線索分析其技術鏈演化的特征及其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5、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開題論証會。2012年6月,課題組舉行了開題論証會,隨后以簡報形式向上海市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匯報。開題論証會共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文匯報與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及課題組核心成員等30多人出席了開題論証會。與會專家為項目的順利實施與產出高質量成果出謀劃策,針對完善項目研究方案及項目的組織實施提出了寶貴意見。

課題組成員學術討論會。開題報告會圓滿結束后,首席專家羅守貴老師教授分別與華東師范大學的杜德斌教授、上海大學的石川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的陳憲教授、史佔中教授、黃少卿副教授、談毅副教授分別就課題研究及子課題情況進行了討論,強調了各子課題的主要內容,統一了各子課題提綱的設計要求,並就以后的工作做了詳細安排。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課題組內部,每周定期舉辦一次開放式課題研討會,每次有一個人就課題研究內容進行主講,另外成員就其研究內容和討論主題進行熱烈討論。截至目前,課題組共舉辦了12次課題組學術討論會,對完善課題研究發揮了積極作用。

課題組一直很重視在國內外重要媒介上宣傳課題組成員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席專家羅守貴教授與文匯報、上海市科委等建立了廣泛合作和聯系,下一步課題組將繼續在文匯報等主流媒體宣傳課題研究成果,按照計劃及時報送《工作簡報》。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R&D投入及其績效的兩階段實証研究--以7260家上海市企業科技統計為例

柏青、羅守貴

論文

研究與發展管理,錄用待刊(2014年1或2期)

11千

 

2

科技型企業的科技投入產出及其盈利能力的關系研究——以7260家企業為例

崔馨予、羅守貴

論文

科技與經濟,

錄用待刊(2013年第5期)

10千

 

3

外商直接投資對陝西省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林婧、羅守貴

論文

科技管理研究﹔錄用待刊(2014年第3期)

8千

 

44

實物期權在高科技公司的專利權投資價值的應用

李憲鋒、羅守貴

論文

科技與經濟,錄用待刊(2013第4期)

6千

 

5

大企業規模經濟與經營效率之間關系的驗証——來自文化產業(服務業)的証據

陶金、羅守貴

論文

中國工業經濟(投稿中)

7千

 

6

文化體制改革成效(效率)初探——基於國有、民營文化企業財務表現比較

羅守貴、陶金

論文

求是(投稿中)

6千

 

7

文化與科技發展的互動研究——基於三螺旋模型

王煒,羅守貴

論文

英文(寫作中)

月6千

 

8

公共文化服務的體制創新研究——基於文化公共物品相關理論

羅守貴、陶金

論文

經濟學家(投稿中)

8千

 

9

京滬深文化科技創新企業比較研究

馬勇、羅守貴

論文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投稿中)

8千

 

10

中國文化產業的創新性探討——基於文化產業與傳統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的比較研究

陶金、羅守貴

論文

財貿經濟(投稿中)

8千

 

1:1

碩士學位論文:技術因素對我國文化產業經濟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

崔馨予

學位論文

依托課題研究(已開題,2013年12月完成)

約25千字

 

12

碩士畢業論文:科技型文化企業的空間分布與創新績效研究

柏青

學位論文

(已開題,2013年12月完成)

約25千字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