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18日13:51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該項目2011年12月獲批立項,到2013年6月,剛好一年半時間,按照項目擬定研究計劃,目前進展正常,研究工作有序進行。這一年半的時間,課題組召開“項目啟動論証會”(開題暨研討會)一次,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一次,每半年發布“工作簡報”一次(共計三次)。期間,還召開小型研討會兩次,發表學術論文29篇,以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編輯《長安學術》第五輯、第六輯(不定期論文集刊,商務印書館出版)即將出版《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兩種,以項目名義引入博士后研究人員4人,課題組成員赴延安實地調研兩次,課題組子課題負責人王榮教授赴美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一次,子課題負責人李西建教授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子課題負責人李繼凱教授獲批陝西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項,課題組成員李躍力、徐改平獲批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各1項,課題組成員吳妍妍獲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本項目共分為八個子課題,其分別匯報如下:

1、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價值重估

目前,這一子課題進展良好。一年半中,子課題組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等刊發表論文7篇,引起學界矚目。在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已擬定較為詳細的寫作大綱(具體章節分為五四新文化——左翼文學﹔延安時期——十七年文學﹔新時期——新世紀),本組成員的階段性成果將陸續發表。

2、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

子課題包含以下三個領域:第一、“五四啟蒙主義文學與延安文藝”,目前已接近完成,預計2013年底以前即可完成書稿(約30余萬字)﹔第二、延安文藝與中國現代“左翼文學”思潮,目前正處於資料收集階段﹔第三、延安文藝與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目前正處於資料收集階段。由田剛主持的《紅色延安口述歷史叢書》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紅色延安口述歷史叢書》是國家重大課題“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重要組成部分,該叢書的編撰及出版,將對子課題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3、延安時期重要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

(1)資料收集更加充分,新購有關延安文學及其研究的相關資料數十種,搜集整理了延安作家作品名錄,並整理出各種相關資料,按照檔案模式進行了分類整理,目前已經完成作家簡介、研究現狀分析、作品分卷約300萬字,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進行了訪學、調研,前往北京、南京、延安、重慶等地,查閱了新的資料,拜訪了有關專家,開闊了思路,調整和優化了研究方案。(3)撰寫了部分稿件,約3萬字,有的已經發表或即將發表。(4)目前正全方位認真研讀相關史料,並閱讀相關的理論書籍。

4、延安文藝與中國當代文學的建構與發展研究

(1)調整了寫作大綱,對寫作內容進行了細化和深化﹔

(2)收集、整理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子課題組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數據庫﹔

(3)完成了相關論文三篇,計三萬余字﹔

(4)研究工作的各個方面運作正常,將保質保量完成研究任務。

5、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民間文化

(1)在子課題內部進行了明確的任務分工,分解了研究任務﹔(2)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田野調查工作﹔(3)協同舉辦了“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4)發表學術論文六篇﹔(5)在子課題研究中,課題組成員還完成了與子課題相關的著作《陝西現代文學史》之“延安文學創作”的撰寫(年內出版此書),以及《延安散文檔案》的整理與編輯工作。

6、延安文藝的中外傳播與影響研究

子課題負責人楊琳從項目獲批后(尤其是2012年)進行了一定的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發表了相關的論文一篇,但因其本人從今年年初出國訪學,在國外可能滯留時間較長,不再適合承擔子課題的研究工作。本人申請退出課題組,楊琳負責的子課題直接由項目首席專家趙學勇教授負責,不再另外增補子課題負責人。目前該子課題正在搜集大量資料,擬定具體的寫作綱目。

7、延安文藝與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1)基本完整搜集了與課題相關的重要資料﹔

(2)完成了相關論文四篇,計三萬余字﹔

(3)專著的寫作大綱正在編寫之中,很快就能寫完﹔

(4)預計2014年底能順利完成專著初稿。

8、延安文藝文獻史料的整理與學術史研究

(1)子課題進展順利,目前已取得了部分的研究成果﹔(2)史料的整理方面除了項目參與者的專題性研究之外,還結合所承擔的,由陝西太白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延安文藝檔案》多卷本書目的編寫工作,為項目的順利展開及其扎實實施,都做出了積極有效的努力﹔(3)子課題組成員對1949年至2012年延安文藝研究資料的調查方面,基本完成了目錄索引的搜集和整理工作﹔(4)子課題科研任務將按時完成。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

在項目獲批之后,各子課題組就開始了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還在繼續搜集史料,著手展開相應的研究工作。子課題中由王榮教授承擔的“延安文藝文獻史料的整理與學術史研究”和梁向陽教授承擔的“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民間文化”,對文獻資料的要求更高,但經過多渠道、多方面的收集,迄今這兩個子課題已將整個課題所需文獻資料的目錄基本整理成型,且子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可望為其他子課題研究提供史料基礎。

2、調研數據的整理運用

在本課題的研究中,各子課題負責人都非常重視調研數據的獲得、整理和運用,使階段性成果顯示了新突破。例如,首席專家趙學勇教授的論文《延安文藝研究:歷史重評與當代性建構》,以各種調研數據為支撐,提出了延安文藝再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得出了新的結論,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其他如趙學勇教授的論文《天地之寬與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論》、田剛教授的論文《魯迅與延安文藝思潮》、李繼凱教授的論文《論延安文人與書法文化》等都能發前人之未發,使調研數據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學術會議

課題組於2011年12月14日召開了“開題暨研討會”,陝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甘暉教授,陝西省社科規劃辦主任何軍,項目首席專家、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趙學勇教授,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陸貴山教授,《文藝報》閻晶明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部許建輝主任,著名文藝理論家暢廣元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閻慶生教授、陳學超教授等校內外有關專家學者二十余人出席了會議。開題論証會由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李西建主持。項目首席專家趙學勇教授介紹了課題的基本框架、研究計劃、分工方案及其他相關事宜。陸貴山、閻晶明、許建輝、暢廣元、閻慶生、陳學超、傅功振、張積玉、李繼凱、馮曉立等與會專家在充分肯定該項目總體構想和研究框架的基礎上,對項目的研究計劃、內容體例、資料搜集及整理、人才培養以及陝西師大延安文藝研究中心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開題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本項目研究工作的正式啟動和全面展開。

課題組於2012年5月16日至19日組織召開了“‘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由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史哲》雜志社、延安大學文學院共同發起,會議在西安和延安兩地進行,以“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周年及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為中心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來自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區和全國高校、科研學術單位的1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學術研討會結束后,給課題組全體成員發送了陝西師范大學延安文藝研究中心的《工作簡報》(第3期),其內容包括:“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開幕式、主題發言、分組討論、閉幕式的情以及中國社科院張炯研究員、河南大學劉增杰教授、韓國朴宰雨教授、日本攝南大學瀨戶宏教授、香港大學黎活仁教授、陝師大趙學勇教授、延安大學梁向陽教授、華南師大吳敏教授的大會主題發言內容、近期工作安排等。

(2)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課題組內部的交流、與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交流、通過《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和《延安文藝研究中心工作簡報》的交流,以及其他方式的交流。課題組內部的交流:課題組成員從2011年12月以來,已舉行了兩次小型會議,交流了文獻資料收集的信息、研究心得、研究進展等,通過這種交流活動起到了互相催進、互相鼓勵的作用,今后這樣的小型會議還將定期不定期地進行,以確保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交流:這是各子課題負責人根據其研究需要而進行的個體性學術交流活動,例如李繼凱教授主持的子課題組成員已前往北京、南京、延安、重慶等地進行了訪學和調研﹔李西建教授受邀參加今年5月華中師大同類重大項目研討會﹔王榮教授子課題組部分成員受邀赴美國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參加了由該校東亞系等組織的“批評理論與視覺表現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研討會上發表了《從“新歌劇”到“新中國電影”:1949年前后的<白毛女>研究》等會議專題發言。通過《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和《延安文藝研究中心工作簡報》的交流:《陝西師范大學學報》於2012年開始設置了“延安文藝研究”專欄,定期遴選本課題相關優秀論文集中發表,在學術界引起了關注﹔通過《延安文藝研究中心工作簡報》這個平台,與其他高校及科研單位設立“延安文藝研究機構”的部門進行及時的交流,也擴大了課題組的影響。其他方式的交流:課題組成員曾於2010年參加了“延安革命歷史文化尋訪活動”,赴延安等地進行歷史文化考察﹔2012年2月29日至3月5日,課題組成員赴延安進行了“紅色延安口述歷史”的尋訪考察活動。通過多種方式的學術交流活動,課題組成員查閱了新的資料,拜訪了有關專家,開闊了思路,調整和修訂了研究方案。

(3)國際合作

課題組目前尚未開展較好的國際合作,但從研究的實際需要來看,的確有必要形成國際合作的交流平台。這是因為,本課題研究應當進一步擴大及深化學術交流及調研范圍,應盡快組織及有效拓展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包括文獻資料及研究成果的交流,特別是及時進行有目標的赴國外相關文獻資料的調研及查閱工作等,應當是拓寬本課題研究的學術觀念及國際視野,確保本課題研究的前沿性及學術性水准的重要步驟與環節。王榮教授經過美國之行對此深有感觸。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1、《延安文藝研究:歷史重評與當代性建構》 作者:趙學勇

本文認為,延安文藝的形成及其演進是百年中國文學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不僅對20世紀中國意識形態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而且也產生了深遠的世界性影響。對延安文藝所提供的強大的文化動力資源和精神系統的研究,必然成為一個具有重大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的課題。延安文藝再研究的意義和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對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每一時段及整體性價值意義的重估,對於重新認識“新文學”歷史意義重大﹔以高度的當代意識和當代文化建設的高標始終貫穿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課題,尤其重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為當今中國主導的文藝理論形態,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探尋和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無疑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延安文藝史料學的建立顯得格外迫切,對延安文藝的文獻史料進行集成整理,對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進行學術史的清理、研究和綜合評估,這些工作必將在新世紀延安文藝的文獻研究和學術研究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並產生久遠的學術影響。延安文藝的再研究,需要研究者以建構的而非解構的、理性的而非漠然的姿態進入,既不忽視延安文藝的“本體性”研究,又將研究的重點置於考察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復雜關系上面去。(本文發表在《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8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12年第16期全文轉載)

2、《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論綱》 作者:趙學勇、田文兵

本文認為,在中國新文學發展中,延安文藝不僅是對“五四”文學啟蒙精神的承續和發展,而且也是在“左翼”文藝運動理論建設的基礎上,將大眾化、民族化討論和實踐進一步引向深入,真正意義上解決了文學為大眾的問題。延安文藝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國新文學歷史邏輯發展的合理結果。延安文藝模式及其指導思想,在建國后近三十年間,規范和制約著中國當代文學的基本走向和實踐品格,也不乏對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諸種思潮的廣泛影響。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深入探討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密切關聯,正視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借鑒和吸收延安文藝經驗來反觀、映照當下中國文學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重新認識延安文藝精神建構的當代性,對於真正認知“中國經驗”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本文發表在《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3年第9期“篇目輯覽”)

3、《天地之寬與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論》 作者:趙學勇

本文認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存亡的時代巨變中,匯聚於延安的女作家構成了一個顯在的創作群體。她們以建構現代民族國家為理想,以文學的大眾化、民族化和現代化追求為目標,進行了艱難的精神轉型,創作視野不斷拓寬,走向了廣闊的公共空間,以女性書寫的特有方式參與新中國的文化設計與創構之中。在她們身上,表現出強烈的女性解放與社會革命融為一體的群體性特征,女性解放不僅是身體解放,也是精神解放與文化解放,這使她們創造的女性話語具有了豐富性和多向性的內涵。延安女作家群開創出了一種新的女性話語的表述空間,其話語形態富有鮮活的歷史感、崇高感和使命感,對中國新文學特別是女性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本文首次提出了“延安女作家群”的概念,並對這一創作群體形成的歷史背景、群體性創作追求、女性話語內涵、特點及文學史意義做了深入探討和評價。(本文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7期)

4、《延安文人與中國書法文化》 作者:李繼凱

本文認為,延安文人與書法文化建立了相當普遍而又密切的關系。能寫善書的大小文人的積極參與,使延安形成了比較濃厚的書法文化氛圍﹔無論“以文為主”的文人群還是“以文為輔”的書寫者,都與書法文化有著相當緊密的關系,可以在他們的墨跡和心跡之間,發現延安文人的個性世界。延安人包括延安文人不僅將政治文化引向新的境界,而且也將書法文化引向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們的文化追求、文化創造對延安文藝及書法文化的貢獻堪稱巨大,其所創造的紅色書法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啟示和意義。論文彌補了當前延安文藝研究者對延安文人與書法文化的廣泛而又深切的聯系缺乏關注和探討的不足。(本文發表於《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5、《毛澤東與魯迅:“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作者:田剛

本文認為,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對魯迅的理解,是按照“六經注我”的方式,從自己革命家或政治家的價值立場出發而進行的。在毛澤東的視域中,魯迅並不是周海嬰心目中以“立人為本”、“獨立思考”、“拿來主義”、“韌性堅守”為基點的啟蒙主義者,而是一個具有“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的“黨外的布爾什維克”。毛澤東與魯迅,兩者對於中國歷史、現狀和出路,對於文藝與政治關系等方面的看法和主張,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正是魯迅所謂的“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但毛澤東卻充分借重了“魯迅”這一思想資源,並按照自己的話語方式,對魯迅及其作品進行了新的闡釋,從而掌控了對於魯迅及其作品的話語權,實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化對中國現代新文化的主導地位的佔領。毛澤東之選擇魯迅,是為了“神道設教”、統一思想的歷史需要。無視這一基本的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及存在,把毛、魯視為一體,認為魯迅是“通向毛澤東的獨木橋”,從而對魯迅恣意拔高或大加撻伐,都是非歷史的,更非理性的態度。(本文發表於《文史哲》2012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10期“論點摘編”)

6、《宣示與規定:1949年前后延安文藝叢書的編纂刊行》 作者:王榮

論文通過對1949年前后“北方文叢”和“中國人民文藝叢書”等文藝叢書編撰活動的考察研究,探討“當代中國文學”藝術規范及其審美趣味與“新的人民的文藝”想像及其文體形式的關系,以及其承擔並參與建構的國家美學原則及其主體意識,包括對於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及延安文藝文獻史料整理方面的價值與意義等學術研究內容。(本文發表於《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7、《40年代延安文藝綜合性叢書述略》 作者:王榮

通過對40年代以延安為中心所編輯出版的不同種類綜合性延安文藝叢書的歷史考察,以及整理及考訂其各個時期及地區的版本子目及流散存佚,發現分析這些叢書的編輯理念及體例的文化意味與政治意識形態訴求,以及編輯者與出版機構的地域分布關系與變化,並探討不同時期綜合性延安文藝叢書及其種類的具體特點、書目種類及其文獻史料資源,包括其叢書題名、編輯凡例、總序、各輯目錄、子目書籍等叢書體例和史料價值構成等學術問題。(本文發表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7期)

8、《論延安文藝大眾化的歷史演變與實踐》 作者:王貴祿

本文認為,大眾化問題的緣起基於新文學作家力圖釋放和化解新文學的接受困擾,從“左聯”到“文協”,再到“延安”,形成了一條清晰的大眾化的發展軌跡。左聯時期的歷史貢獻主要是對大眾化理論的討論,但未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化作品。文協期間沿承了左聯的討論,其理論貢獻主要在於“民族形式”的研究。延安時期是左聯以來的大眾化運動的收獲期,這其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不容忽視:一是《講話》對大眾化問題的空前深入而系統的闡發,《講話》是對左聯以來有關大眾化問題討論的集大成和全面提升,有效彌補和修復了左聯時期理論上的不足與缺陷,其闡發的理論針對性強而便於作家操作,對指導作家實踐具有重大的意義﹔二是延安文藝借助於政治的力量,使大眾化運動在文藝的各個層面得以全方位的展開,這種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是延安文藝的大眾化運動能取得巨大功績的必要條件。(本文發表於《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新華文摘》2013年第9期“論點摘編”)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成果發布會

課題組到目前還沒有舉行正式的成果發布會,因為課題還在進行階段,所有子課題都還沒有完成。但陝西師范大學新聞網、《陝西師范大學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陝西日報》、《西安日報》、《華商報》、延安大學“新聞網”、《延安大學學報》等對本課題的進展情況、舉行的會議和階段性成果進行了相關採訪、報道和評價。

2、《工作簡報》報送情況

課題組已推出兩期《“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工作簡報》,第一期於2011年12月31日推出,第二期於2012年5月20日推出。另外,本課題的實體研究機構“陝西師范大學延安文藝研究中心”迄今推出了三期《陝西師范大學延安文藝中心簡報》,第一期於2010年5月推出,第二期於2011年12月推出,第三期於2012年5月推出。報:中宣部理論局、全國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陝西省教育廳、陝西檔案局、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黨政領導﹔送:延安大學文學院、陝西師范大學各相關單位。

3、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採用情況

本課題迄今已向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多次,其採用情況如下:

(1)《延安文藝研究: 歷史重評與當代性建構》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頁之“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專題作為“研究成果”推出,時間為2013年04月09日16:18﹔

(2)《論延安文人與書法文化》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頁之“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專題作為“研究成果”推出,時間為2013年04月09日16:28﹔

(3)“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網頁中“成果選介”之“項目動態”,對本課題的開題情況進行了報道,題目為“2011年重大項目(第二批)開題報告之二十:延安文藝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時間為2012年01月31日16:32﹔

(4)《延安文藝的大眾化:歷史實踐與當代啟示》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頁之“社科文庫”的“人文”欄目轉載,時間為2012年05月30日08:53。

(5)《“西部文學”應納入當代文學史書寫》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頁之“社科文庫”的“人文”欄目轉載,時間為2012年06月15日09:31。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延安文藝研究:歷史重評與當代性建構

趙學勇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第3期

14800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8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16期全文轉載

2

延安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論綱

趙學勇

田文兵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3年第1期

29500

《新華文摘》2013年第9期“篇目輯覽”

3

天地之寬與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論

趙學勇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

2013年第7期

22000

 

4

論延安文人

與書法文化

李繼凱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第3期

13200

 

5

雅文化視域

中的趙樹理

宋穎慧李繼凱

論文

《文藝報》

2012年9月12日

5580

《趙樹理研究》全文轉載

6

中國現代文學史理論品格的缺失現象

李繼凱

論文

《福建論壇》

2013年第4期

9118

 

7

論新世紀延安文藝研究的進展及其趨向

王俊虎

趙學勇

論文

《江漢論壇》

2012年第9期

10000

 

8

“西部文學”應納入當代文學史書寫

王貴祿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年5月28日

2300

 

9

延安傳媒及

符號世界中的“魯迅”

宋穎慧李繼凱

論文

《國際魯迅研究》(台灣)2013年7月

16000

 

10

延安文藝的大眾化:歷史實踐與當代啟示

趙學勇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年5月28日 

2500

“全國社科規劃辦網站”五月三十號“社科文庫”“人文”一欄全文轉載,人民網“理論版”2012年5月30日全文轉載

11

延安文藝與現代中國文學

趙學勇

論文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12年第4期

 

12000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1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網》2013年4月26日發

12

毛澤東與魯迅: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田剛

論文

《文史哲》2012年第2期

16000

《新華文摘》2012年第10期“論點摘編”

13

魯迅精神傳統與延安文藝新潮的發生

田剛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第3期

12000

 

14

“魯迅“在延安

田剛

論文

《延安大學學報》

2012年第3期

12000

 

15

延安文藝

座談會上的“魯迅”

田剛

論文

《國際魯迅研究》第1輯,台灣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7月版

15000

 

16

宣示與規定:1949年前后延安文藝叢書的編纂刊行

王榮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3期

18000

 

17

調整與改造:從“新歌劇”到“新中國電影”的確立

王榮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3年5期

17000

 

18

40年代延安文藝綜合性叢書述略

王榮

論文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7期

18000

 

19

論延安文藝大眾化的歷史演變與實踐

王貴祿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3年第1期

11000

《新華文摘》2013年第9期“論點摘編”

20

《講話》的邊界和核心

袁盛勇

論文

《文藝爭鳴》

2012年第5期

8000

 

21

論延安時期的紀實文學——傳播學角度的闡釋

楊  琳

論文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

2013年第1期

8500

 

22

論賈平凹文學創作

中的農民視角

王俊虎

論文

《小說評論》

2013年第3期

8000

 

23

由新近發現的路遙1980年前后給谷溪的六封書信看路遙當年的創作與思考

梁向陽

論文

《新文學史料》

2013年第3期

12000

《日本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報》第26號全文刊載

24

《講話》催生

強大文化合力

梁向陽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年5月28日

2000

國內多家大型網站轉載觀點

25

延安文藝座談會

的前前后后

梁向陽

論文

《中國文化報》

2012年5月17日

6000

《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國剪報》等多家報紙轉載

26

由《高干大》看延安文藝的轉型之路

梁向陽

論文

《長安學術》

2013年出版

8000

 

27

文藝新時代:由“延安文藝座談會”出發

梁向陽

論文

《中國政協》

2012年第9期

5000

 

28

個案研究與宏觀探索的完美結合——宋潔著《論當代文學的民間資源》讀后

田文兵

趙學勇

論文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12年第2期

3800

 

29

延安文藝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中國化的影響

譚詩民

論文

《華中師大研究生學報》

2013年6月

6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