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17日15:3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項目各子課題已根據上年度的研究計劃,對於相關文獻的收集、研究大綱的調整和問卷的設計與完善工作已基本結束,部分課題的實地調研工作已完成,並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部分課題的調研活動正在進行,以及重大項目的基本理論研究部分基本完成,項目總體上均按照研究計劃和上年度的調整的研究方案有序開展,項目負責人全面協調了七大子課題負責人的研究工作,並已有六篇階段性研究成果發表,兩篇研究報告正在凝煉成稿並提高成果要報,項目研究總體開展順利!具體各個子課題進展情況如下:

子課題一: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技術創新體系研究

項目進展:2012年度該子課題已對美國、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以及歐盟部分國家或地區相關數據和資料進行了收集,主要包括生物育種研發的方向、研發主體、資源的分配結構、生物技術創新體系等內容。同時,課題組從技術的源頭創新和商業推廣兩個角度出發,分析了全球當前及未來的轉基因生物育種創新與商業化格局,並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對未來的生物育種技術發展前景與取向已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並設計針對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問卷,從2013年3月份正式開展調研活動。但由於調研對象涉及科研機構和種子企業,因此調研工作進展相對緩慢。

子課題二:各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比對及動因分析

項目進展:2012年該子課題已對北美、南美、歐盟、東亞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生物安全管理政策進行了歸納和資料分析,總體上得出了一些關於各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政策的制定規律。課題組研究結論顯示,由於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差異,美國、歐盟等對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理念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全球主要形成了三種發展理念,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對轉基因技術持支持態度,認為轉基因產品和常規產品沒有本質區別。二是以歐盟為代表的國家,認為轉基因技術有潛在危險,隻要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得到的轉基因生物都要進行安全評價和監控。三是以巴西、南非、日本等為代表的國家,介於美國和歐盟之間的發展理念。經過2012年度的課題研究,課題組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著手搜集國內外文獻資料,現已對大量的相關材料消化吸收。

子課題三: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模式研究

項目進展:2012年度課題組已根據項目研究計劃,對我國現行轉基因產品標識、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制度、轉基因產品上市許可與其生產經營加工過程的監管等一系列有關安全監管的重點法規在執行過程所產生的問題,並試圖提出了在轉基因作物產業化背景下應做出的進一步調整方案。子課題前期對當前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制度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產生的經濟、社會影響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並獲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對調整后的轉基因安全監管模式的影響正在構建數量模型,預計將形成英文論文,准備在國外SCI或SSCI期刊上進行發表。

子課題四:中國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運行機制研究

該子課題名稱和相關研究內容在開題論証會后進行了一些修改和調整,子課題名稱改為“我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與政策框架構建”。

項目進展:2012年度課題組已針對修改后的研究內容首先對當前我國推動轉基因作為產業化所必須完備的市場條件進行了先期性的研究。課題組也從風險規避、價格信息傳遞等角度對市場條件進行探討,在一些方向獲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項目開展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政策框架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因此,課題組將首先對信息傳遞機制、轉基因食品安全保障機制、轉基因食品定價機制等轉基因食品市場體系著手,繼而研究相關政策。理清思路后,子課題已對現有的農產品市場體系進行了梳理,對重要節點發揮監管職能的政府和市場主體加工企業進行了重點調研,並從如何分離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市場、消費者市場信息傳遞等角度進行了深入剖析,相關研究成果正在形成之中,預計2013年將發表2篇論文和一份研究報告。

子課題五:中國轉基因農產品生產與農戶行為決策研究

項目進展:課題組2012年度已對現有的全球貿易模型、經濟一般均衡模型和農業部門模型的相關參數進行了更新完善,並更新了模型的數據庫,擴展了模型在分析和模擬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化對農業生產影響的功能,並進行了一些模擬分析,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013年已開始著手進行農戶數據庫的建立,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農戶生產情況以及轉基因作物種植意願的調研正在進行﹔另一方面是轉基因作物生產性試驗的數據。

子課題六:轉基因農產品的消費行為與消費者福利的影響研究

項目進展:轉基因農作物技術產業化的關鍵在於確定潛在的內在目標消費群體,然后根據其特征確定相應的策略和政策。短期內,由於轉基因技術的潛在風險限制和消費者轉基因技術的認知程度,如何激勵消費者購買轉基因農產品成為關鍵也是發展轉基因農作物技術產業的難點。因此,該課題組針對消費者的需求行為特征設計了相關調研問卷,並於2012年6月-9月對南京、上海、武漢、廣州和重慶進行了集中調研,部分縣市的問卷也陸續開展跟蹤調研,問卷現已收回780份,隨后組織研究人員對問卷的數據進行了系統處理和統計分析,已發表論文3篇。

子課題七:轉基因農業生物技術的產業化對不同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

項目進展:課題組於2012年吸引並借鑒由Monash大學開發的一般均衡模型,擴展了模型在分析和模擬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化對農產品貿易影響的功能﹔此外,課題組已建立了全球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和非轉基因農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和價格數據庫﹔建立了國內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和非轉基因農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和價格數據庫。

2、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相關政府部門與研究機構歷年轉基因育種投資與產出的數據收集

課題組通過與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進行了協調溝通,獲得了我國主要農作物(含轉基因棉花)品種申請與品種審定數據,初步利用部門數據建立了課題研究所需要的中國水稻品種數據庫、國家玉米審定品種數據庫、大豆品種數據庫以及棉花審定品種數據庫﹔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獲得了我國歷年轉基因技術專利申請與授權數據。總體上,課題研究的基礎數據已於2012年底基本結束。

(2)對科研機構和種子企業安全管理行為的問卷調研

課題組2012年設計了針對育種科研機構和種子企業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公共科研機構的規模、安全管理措施、研發投資額等,合資種業基本特征、產品及銷售地區、市場佔有率等,這兩部分數據一方面通過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的協調對我國已開展轉基因育種研究工作的科研結構進行實地調研,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種子企業尚未開展轉基因作物的育種研究工作,因此,種子企業的調研對象主要是在我國的合資種子企業,該部分數據由香港植保中國協會(該協會由Syngenta、Bayer Cropscience、Dupont、Monsanto、BASF和Dow Cropscienze六大跨國種業共同組建)協調下,通過郵寄問卷調查、部分實地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

(3)農戶生產數據的問卷調研活動

課題組根據前期的課題設計規劃,已於2013年6月開始對農戶進行調研,調研區域主要選取江蘇、江西、四川、湖南、遼寧等五個水稻主產省份,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等五個玉米主產省份,獲取上述我國東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區兩種作物農戶意願行為的截面數據。此外,課題組將分別在五個主產省各選取兩個主產縣作為樣本縣,在每個樣本縣內選若干個鄉,每個鄉選取三個村,每個村選擇十戶左右的農戶開展實地問卷調查,每種作物獲得1000份農戶樣本數據。

(4)消費者態度及行為的問卷調研活動

課題組已於2012年6-9月份分別在東部城市上海、南京、廣州,中部城市武漢,西部城市重慶等地區對消費者進行了深入的訪問,獲取了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包括轉基因主糧的消費認知、消費意願及其支付水平等的第一手數據﹔另外,課題組通過文獻資料收集的方式,對其他國家消費者的認知與消費情況進行了總結歸納。

3、代表性成果簡介

(1)轉基因食品政策實施對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結構變化影響研究

該成果通過建立一個將人口統計學特征變量加入的QUAIDS模型,測算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邊際預算份額,在此基礎上,利用中國省際面板數據實証檢驗轉基因強制性標識政策的實施對城鎮居民各類食品消費邊際預算份額的影響。理論分析表明,轉基因強制性標識政策的實施使我國進入了傳統食品和轉基因食品互為近似替代品的Stackelberg均衡,轉基因食品的進口量更多,價格更低。實証檢驗表明轉基因食品強制性標識政策的實施,一方面促進了城鎮居民油脂類、在外用餐類邊際預算份額的增加,另一方面,降低了城鎮居民肉禽及制品、蛋類、水產品類、酒和飲料類、雜項類邊際預算份額。

(2)全球視角下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政策對大豆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該成果基於全球視角,利用短平衡面板數據,分別運用混合回歸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分析了世界主要國家的生物安全監管政策、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結構等因素對大豆出口貿易的影響。結果表明,一國轉基因大豆商業化程度對其大豆出口量有顯著影響﹔一國實施自願標簽或強制標簽對其大豆出口量影響不顯著,而一國較高的標簽閾值和較嚴的安全審批政策對其大豆出口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此外,一國生物技術創新能力越強,種子市場集中程度越高,則該國大豆出口能力越強。

(3)中國公眾抵制轉基因主糧商業化:三重緣由之探

該成果結合2010年國內爆發的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爭論事件,考察了當時社會上各種反對主糧商業化的聲音,並認為中國公眾抵制的原因主要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高精尖”特性造成了公眾與科學的隔離﹔公眾對專家的知識依賴遭遇到專家“利益私化”的尷尬,從而導致了專家與公眾的分離﹔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事實而產生的公眾對政府公共性信仰的喪失更加深了公眾與政府的隔閡,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了公眾的態度和立場。

(4)媒體如何建構轉基因技術之形象——以2010年國內重要報紙的分析為例

該成果針對2010年國內發生的“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爭論事件”,以2010年國內重要報紙為研究對象,採用文獻研究和內容分析法對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間(共1821份樣本)國內重要報紙中關於轉基因報道的新聞進行定量內容分析。通過對轉基因報道的數量、議題、立場和利益——風險評價等變量進行深入系統地分析,指出我國報紙媒體建構轉基因技術形象的概況、特點、問題及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轉基因技術形象的建構與媒體傳播之間的一些關系。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轉基因食品陳述性偏好與購買行為的偏差分析——以城市居民食用油消費為例

陳超; 石成玉; 展進濤; 呂新業

論文

農業經濟問題,2013.7

8000

 

2

全球視角下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政策對大豆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譚濤;沈潔;李道國

論文

中國農村經濟,2012.7

8000

 

3

轉基因生物安全的公眾隱憂與風險交流的機制創新

展進濤; 陳超; 石成玉

論文

社會科學,2013.7

9500

 

4

轉基因食品政策實施對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結構變化影響研究

陳超; 張明楊

論文

南京社會科學2013.06

7600

 

5

中國公眾抵制轉基因主糧商業化:三重緣由之探

姜萍

論文

自然辯証法通訊,2012.5

9000

 

6

媒體如何建構轉基因技術之形象——以2010年國內重要報紙的分析為例

姜萍

論文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7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