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機制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17日10:4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機制研究(11&ZD168)”自啟動以來,課題組展開了課題研究大綱的詳細設計和大量的調查與研究工作。在學校領導的直接關心下,學校對本課題高度重視,給予40萬經費配套,有力支持了本課題的開展。目前,課題進展順利,完成了開題論証、課題組建設、詳細研究設計,開展了若干專題研究,形成並發表了系列研究成果。項目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舉行項目開題報告會對課題研究設計進行論証

根據國家社科辦相關制度規定,進行了本課題的開題匯報,仔細聽取了專家對課題研究內容、目標、思路的咨詢意見,根據專家意見對部分研究內容進行了完善修改。項目開題於2012年3月27日進行,地點為河海大學商學院。開題匯報由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徐之順主持,參加開題的評委包括李戈處長(水利部國科司國際河流處)、張瑞金處長(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國際河流處)、姜斌處長(國家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水利研究處)、胡文俊副處長(國家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國際河流處)、向軍高工(中水顧問集團昆明勘探設計研究院)、石斌教授(南京大學)、胡曉紅教授(南京大學)、汪橋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開題匯報會上,各位專家在肯定了課題研究的意義以及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從不同方面對課題的研究提出了建議,特別對課題研究成果的內容以及課題成果的去向提出了寶貴意見。

根據開題報告會的專家意見,課題組對部分研究設計進行了完善修改,尤其對課題案例研究的選擇進行了適當調整。

2.建立完整的課題研究組織與制度,配備專門研究空間和設備

由於本課題為交叉學科研究的性質,在課題立項后學校對課題組充實了研究力量,進行適當的人員結構調整,組成了六了專題研究小組,相關調整已經向省及國家規劃辦提出申請報告並已經獲得批准。

本課題研究內容廣、研究周期長,參加人員多,並且研究資料與研究成果需要在一定層面上有保密的要求,為了保証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特成立了課題研究辦公室,胡興球老師和郭利丹老師為課題辦公室正副主任,負責課題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河海大學商學院附樓306室配備了專門的課題辦公室空間和設備。

為了有效開展課題管理,課題組制定了本課題研究過程的保密、研究經費使用、各子課題協調等方面的專門管理制度。

3.嚴格經費管理,各子題進行預算管理

課題組按照各個子題的研究內容,根據規劃辦的有關經費管理辦法,編制了課題總體預算並上報,課題內容也對各個專題進行了預算管理。在商學院層面對課題的經費使用進行指導,陸慶春老師負責課題的預算審核和經費審核。

4.反復討論形成了課題研究的詳細設計大綱,開展各子題模塊的研究

根據研究計劃以及開題報告各位專家提出的建議,對課題的理論基礎、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進行深化,在課題組全體成員多次討論的基礎上,對每個子課題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加以明確,並確立了各子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成果要求,制定了各個子課題的詳細研究計劃,保証各子課題的研究能夠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總體要求。

根據各個子題的研究大綱,各研究小組分別對各自的研究模塊進行推進,已經初步完成一部分研究模塊。

5.開展我國主要國際河流的專題研究

國際河流問題需要長期跟蹤和深入調研與分析,課題組不僅圍繞課題研究大綱開展工作,而且根據國際河流長期跟蹤研究的需要,選擇我國伊犁河、額爾齊斯河、阿克蘇河、黑龍江、瀾滄江—湄公河、雅魯藏布江等主要國際河流進行國際河流專題研究,已經完成這些河流專題研究報告的大綱設計,其中阿克蘇河專題報告《阿克蘇河流域跨界水資源問題及對策研究》已經完成。

這些專題研究報告今后將按年度更新,成為長期專題研究。

6.開展國內外國際河流基礎信息資料收集和動態分析

課題組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開展我國主要國際河流相關基礎信息資料和搜集工作。本課題組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並注重我國主要國際河流基礎信息的跟蹤研究,安排課題組相關人員分別針對各主要國際河流的各類問題開展全面的跟蹤研究。完成了對我國國際河流水電開發基礎信息的收集﹔收集了大量國外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的案例,包括美國與墨西哥對科羅拉多河的利用、埃及和蘇丹對尼羅河水的分配、印度與孟加拉國對恆河水的分配、印度與巴基斯坦對印度河水的利用、美國與墨西哥對裡奧格蘭德河的利用、西班牙和葡萄牙對共享水域的利用、巴西與巴拉圭聯合開發伊泰普水電站項目、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對多瑙河段的梯級水電開發等。在前一階段,已經對部分國際案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案例研究,總結國際上的成功經驗。

此外,還通過網絡媒介,搜集和共享國際河流相關動態。課題組成員開辦了微博和博客,博客地址為:http://hhlawaid.blog.hexun.com/。

7.成立國際河流研究中心,2013年被江蘇教育廳批准成為“江蘇省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以本課題研究團隊為基礎,學校成立了跨學科的“河海大學國際河流研究中心”這樣研究平台(文件編號:河海校政〔2012〕145號),從而使課題研究的組織化工作進一步加強,使國際河流研究工作得到極大的推進。2013年6月,該中心經申報和評審,被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為“江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蘇教社政〔2013〕6號)。

8.形成國際河流法律法規匯編

在國際河流的相關法律法規方面,收集國內外大量相關條法。搜集了一系列的國際法律文件,包括《柏林規則》、《國際水道公約》、《赫爾辛基規則》、《國際流域水污染蒙特利爾規則》、《關於跨界水污染之責任義務指南》、《共享水資源議定書》等﹔收集和整理了我國與周邊國家就主要國際河流相關問題簽訂的相關法律文件,形成了30萬字的匯編資料《中外國際河流合作條約集》。

9.開展國際河流國內外網絡媒體信息監測工作,形成《國際河流信息簡報》

課題組利用河海大學商學院競爭情報監測實驗室和監測平台,開展了我國國際河流網絡媒體信息的動態監測工作,與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開展合作,定期推送國際河流信息簡報。根據水利部對國際河流情報監測的需求,結合本課題研究工作內容,課題組每2周為其提供《國際河流信息簡報》1期。自2012年5月至今,已推送“國際河流信息簡報”55期。,該簡報發送給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供定期編輯國際河流信息摘錄之用,簡報也提供給課題組和國際河流研究中心各研究人員分析和研究使用。

10.政策研究和通訊簡報工作

在國際河流基本特征和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關鍵性問題進行了專題對策研究。關於阿克蘇河上游水電開發合作及相關影響問題、伊洛瓦底江密鬆水電站合作相關問題、我國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對外宣傳協調相關問題等一些政策研究方向,已經形成了政策建議成果。完成了《阿克蘇河流域跨界水資源問題及對策研究》專題報告,並形成了《阿克蘇河上游吉爾吉斯斯坦水利工程開發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成果要報正在報送投稿。

課題組已經向省規劃辦和國家規劃辦報送三份課題研究通訊。

11.開展國際河流學術研究工作,發表科研論文和著作

目前,已經結合課題研究工作,正式發表論文18篇、出版著作2部。論文包括多學科視角下的國際河流合作開發國外研究及比較,黑龍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層合作機制研究,印度內河聯網計劃及其基本問題探究,上下游型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沖突的博弈分析,巴爾喀什湖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內分配的變化特征,卡普恰蓋水庫對伊犁河徑流特征及下游生態徑流的影響,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站徑流變化規律,鄂畢河大型水庫對下游年徑流量及其年內分配的影響,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emand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等。

12.課題組成員獲得多項國際河流研究的基金資助

在本課題研究推進基礎上,課題組年輕教師在過去一年半時間內獲得多項基金資助。

(1)王志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國際河流條約評估”,2013。(法學一級學科)

(2)郭利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跨界河流生態和經濟用水安全保障理論研究”,2013。

(3)張 可: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多元灰色關聯聚類模型及其在國際河流合作開發中的應用”,2012。

1.2各個子課題進展情況

1.子課題一研究進展

子課題一名稱: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的背景與問題界定

子課題負責人:夏自強

(1)根據總課題要求,完成了子課題一研究大綱的詳細設計。

(2)收集了大量有關我國主要國際河流的水文地理等基礎資料。

(3)2013年1月:課題組成員參加了由水利部舉辦的國際河流保密培訓,並對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國際河流——瀾滄江的水文生態問題進行了考察和調研。

(4)2013年5月:課題組成員參加了由清華大學舉辦的國際河流水法及談判技巧國際課程培訓。

(5)2013年8月:課題組成員將參加國際水利學科國際學術會議交流,並做口頭報告。

(6)完成成果要報《阿克蘇河上游吉爾吉斯斯坦水利工程開發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1篇,同時完成阿克蘇河專題研究報告《阿克蘇河流域跨界水資源問題及對策研究》1份。

(7)根據子課題一研究大綱,分析了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的一般特征,包括界定“河流水系、流域、子流域,跨界河流、國際河流、跨界水體,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等節本概念的界定,分析了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的趨勢和合作的必要性﹔分析和研究了我國主要國際河流的水資源開發狀況,我國主要國際河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特征,以及我國在國際河流水資源方面的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基本完成研究報告第1章和第2章的內容。

(8)結合課題研究工作,現已發表論文6篇,投稿在審論文3篇。

2.子課題二研究進展

子課題二名稱: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的國際政治法律分析

子課題負責人:邢鴻飛

(1)進一步完善了子題大綱,形成了子題研究的核心問題框架和內容框架,並選擇了研究的重點突破口。

本子題以國際河流與區域安全的關系為切入點,對我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進行國際政治與國際法律兩個方面的分析,國際政治與法律視角提出我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途徑和爭端解決機制。重點研究三個問題:①如何通過我國與周邊國家的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開發促進區域安全合作?②如何針對我國國際河流現實,分析國際水資源法對我國的適應性並提出對策?③如何構建我國與周邊國家國際河流水資源爭端的解決機制。

(2)梳理了我國周邊國家《中外國際河流合作條約集》。

作為法學研究者,首先針對我國已經參加的和對我國有約束力的中外國際河流合作條約進行了匯總和整理,形成了階段性研究成果。

(3)分模塊的進行了先期研究,針對國際河流中水資源的爭端解決,已經形成階段性成果《國際河流水資源爭端解決模式研究》。

我國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國,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大。因此,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大量涉及國際河流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涉及與國際河流的沿岸國之間關於水量分配、水能開發、水質保護、環境與生態保護等問題的沖突與爭議﹔同時,我國國際河流的開發和利用一直比較落后甚至很多是空白,一旦涉足,必將面對諸多爭端及其被動因素。迄今為止,對於國際河流爭端解決模式的研究尚不充分,也未能對各種類型的爭端進行分類梳理,無法充分利用我國地緣優勢解決各條國際河流的爭端問題。

本子課題研究從探討國際河流的爭端類型及其特殊性出發﹔研究政治解決模式、法律解決模式、經濟解決模式對於我國國際河流爭端解決的適切程度和利弊﹔分析如何實現合作共贏,獲得國際河流開發良好的國際環境,如何借鑒世界其他國際河流的爭端解決經驗,如何站在上游國的立場,在爭端解決中維護國家利益,通過多種模式、手段和方法緩和矛盾,促進爭端的解決。確立我國應對國際河流爭端的基本方法以便更好的開發利用國際河流水資源。

(4)探討了國際河流相應的國際條約以及他國案例,將我國與歐洲國際河流的爭端解決、法條制定、案例處理進行對比分析。

綜合《歐洲水框架指令》、《多瑙河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合作公約》、《赫爾辛基公約》、《柏林公約》、《非航行利用水道法公約》等國際條約的詮釋和現實中的案例運用,對比我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湄公河流域的相關協定,進行對比,為我國國際河流相應法制的完善提供咨詢和建議。

3.子課題三研究進展

子課題三名稱: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的流域社會經濟分析

子課題負責人:黃德春

(1)根據總課題要求,對本子課題的相關研究重點進行了梳理,完成了子課題三研究大綱的詳細設計。

本子課題的研究重點包括:水資源分配問題、以水資源合作為增長極的國際河流經濟合作、基於地緣經濟發展的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開發以及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開發中的生態保護與環保問題。在明晰研究的核心問題及內容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子課題三的研究大綱以及專題研究報告大綱,為后期研究工作指明研究方向。

(2)針對研究的核心問題,特別是針對上下游國家在水資源分配中的利益博弈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

形成了4篇論文(見階段性研究成果),其中1篇已發表,另外3篇正在投稿中﹔並根據已有研究,形成了本子課題組第一期子課題成果要報(見代表性成果簡介)。

(4)開展瀾滄江流域調研

2013年1月:課題組成員對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國際河流——瀾滄江流域的社會經濟情況進行了調研和訪談。根據課題組雲南調研的情況,形成了有關西南河流水資源經濟合作與開發現狀及問題的論文,並以此為基礎,完成了本子課題組的專題報告1篇及第二期子課題成果要報(見代表性成果簡介)。相關其他論文也在寫作之中。

4.子課題四研究進展

子課題四名稱: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的工程技術約束分析

子課題負責人:豐景春

(1)進一步完善了子題大綱,形成了子題研究的核心問題框架和內容框架,並選擇了研究的重點突破口。

通過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的工程技術體系現狀研究,凝練了水資源開發中的建設技術合作、工程投資合作、運營技術合作三個核心研究問題,確定了現狀和問題分析、合作內容與模式、合作機制三個重點研究內容,形成子題的整體研究框架。將水文水資源與環境生態技術合作、工程技術合作的信息安全機制作為專項研究。以周邊國家工程建設布局、技術規范和工程能力對比,國際河流信息合作機制,聯合監測機制為突破口展開研究。

(2)梳理了我國周邊國家水資源開發工程布局、開發現狀和技術規范標准,並對周邊國家水資源開發能力進行評價。

通過文獻資料搜集和專家訪談,對我國西南、西北的主要國際河流開發現狀、技術標准進行了分析和對比,並探尋各國水資源開發差異性的工程技術原因。分別從水利水電項目的規劃、勘測、設計、咨詢能力,水電設備設計制造能力,工程承包、施工建設能力,水利科學技術水平,研究開發能力,運行管理水平等方面綜合評估了越南、緬甸、老撾、朝鮮、俄羅斯等我國周邊國家的水資源開發工程技術現狀。

(3)界定了國際河流信息合作的內涵,為我國與周邊國家的信息合作提供建議。

研究和分析了國際上幾個比較成功的國際河流委員會在技術合作方面的案例,構建出了信息合作的模式。從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合作模式中得到的啟示,對我國國際共享河流與國外共同開發利用的信息合作機制的建立提出意見和建議。

(4)探討了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將我國與歐洲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進行對比分析。

綜合《歐洲水框架指令》、《多瑙河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合作公約》等對於國際河流監測的規定以及國內外學者對於聯合監測的詮釋,從聯合監測的協議框架、管理組織、監測計劃和實施等方面探討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內涵﹔然后,深入剖析了多瑙河、萊茵河流域聯合監測機制,並總結了我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湄公河流域的聯合監測活動﹔通過與歐洲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的對比,為我國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的完善提供咨詢和建議。

5.子課題五研究進展

子課題五名稱: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的多層次、多維度機制構建

子課題負責人:唐震

(1)根據總課題要求,完成了子課題五研究大綱的詳細設計,明確了研究的主要問題。

(2)對我國及周邊國家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機制現狀與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東南亞,南亞,西北和東北四個區域國際河流相關國家水資源管理體制和目前與我國合作現狀的分析,總結我國當前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開發面臨的問題,並完成子報告第一章。

(3)對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開發進行了概念界定和理論分析﹔從多學科視角對於研究的理論基礎進行了文獻綜述和理論分析,並據此完成理論分析報告以及多篇學術論文,完成子課題報告第二章。

(4)根據子課題五研究大綱,對國外國際河流開發的成功經驗進行研究,並從多學科視角對國外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研究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目前與周邊國家的水資源合作現狀進行梳理,同時綜合多學科研究視角構建中國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研究的理論框架。完成研究報告的第三章內容,並據此撰寫專題報告和一篇學術論文。

(5)2012年6月和2013年1月課題組成員分別對對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國際河流——瀾滄江、怒江流域的河流管理情況以及對水利部、外交部等主管部門進行了調研和訪談。根據課題組調研的情況,對我國國際河流管理進行訪談總結,進一步明確了研究內容,並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

(6)基於理論分析和調研分析,完成對於國際河流合作開發框架和內容的設計,構建了“多層多維”的合作框架主要內容,並據此完成本子課題的核心內容。

(7)結合課題研究工作,現已發表論文2篇。其中1篇為國際會議論文,1篇為期刊論文,另有4篇正在投稿或最終修改。

6.子課題六研究進展

子課題六名稱:瀾滄江、阿克蘇河、黑龍江水資源合作開發機制應用

子課題負責人:張陽

(1)根據總課題以及開題時各專家意見,完成了子課題六研究大綱的詳細設計,明確了核心河流的選擇以及對於各條河流特點,合作開發重點的確定。

(2)收集了伊犁河、額爾齊斯河、黑龍江、雅魯藏布江、瀾滄江等河流的大量相關境內外資料,形成了各典型河流的研究大綱。其中,伊犁河、額爾齊斯河主要基於對中哈、中俄、中俄哈國家間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合作的現實問題,探索兩條河流合作開發問題的分析路徑﹔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主要討論其政治風險及其對這兩條河流合作開發問題的影響機制﹔雅魯藏布江則通過觀察其三段的社會自然特征、水資源開發現狀等方面,結合對印度國家水資源開發規劃和相關政策的文獻研究,識別該要河流合作開發潛在的核心問題。

(3)基於研究大綱,重點對於瀾滄江、阿克蘇河、黑龍江展開調研與分析,完成針對瀾滄江合作開發的論文多篇,黑龍江合作開發的論文一篇,印度河開發狀況論文一篇,針對湄公河流域管理的專題報告一篇。目前已經發表2篇,投稿中2篇。

(4)2012年6月和2013年1月:課題組成員對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國際河流——瀾滄江和怒江與境外的相關合作開發問題及管理機制問題進行了調研和訪談。通過此次調研訪談收集了瀾滄江的相關資料,完善了瀾滄江案例研究內容,並就瀾滄江開發過程中的中國與下游國家及湄委會的溝通、協商機制和協調形式完成調研報告一篇,並開始撰寫成果要報“如何促進與湄公河委員會的協調關系”,預計9月份完成。

2、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自開題以來,課題遵循研究計劃有序進行,進展順利。課題組堅持開展現場調研活動,多次開展國際河流流域的現場調研活動,並積極參與國內外涉及國際河流的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一方面學習了先進經驗,另一方面擴大了本研究課題的學術影響力。

2.1 深入開展瀾滄江流域的國際水資源合作開發調研

2012年8-9月,課題組成員分別赴北京和雲南展開了實地調研,就課題研究所關注的問題對我國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涉及到的相關主體及國際河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開展了訪談和現場調查研究。完成調研報告1份:《我國國際河流開發及管理問題調查研究報告》。

2013年1月,課題組成員再次赴雲南對瀾滄江流域相關管理部門進行實地調研,力圖從地方層面了解我國國際河流的開發和管理現狀及國際河流的合作開發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在西雙版納州調研了州發改委、移民局、景洪市水利局、華能瀾滄江公司景洪水電廠,曼安水文站和允景洪水文站等部門和機構,在昆明調研了雲南省水利廳和商務廳。完成調研報告多份:《景洪市發改委調研報告》,主要是關於地區經濟發展以及參與國外合作概況的調研﹔《景洪市水文監測站調研報告》,主要是關於景洪電站的爭議以及國際影響的調研﹔《景洪市移民局調研報告》,主要是關於景洪電站建設移民的相關問題調研﹔《景洪市水利局調研報告》,主要是有關瀾滄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爭議情況的調研﹔《雲南商務廳口岸處調研報告》,主要是關於雲南省與周邊各國圍繞瀾滄江-湄公河的貿易狀況的調研﹔《雲南省水利廳調研報告》,主要是關於雲南省水利廳關於國際河流的工作任務及其與下游國家之間的交往溝通機制、雲南省與周邊國家的水資源的爭議與合作概況以及怒江的開發狀況的調研。

2.2 國際河流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1.學術文獻及社會經濟發展資料

在課題實施期間,研究團隊以國際河流、跨界河流、國際河流相關的法律術語、國際河流規劃、國際河流技術標准、國際河流信息合作等為主題詞,從中國知網、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Village、IWA等相關期刊數據庫中,搜集到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論文千余篇﹔收集和整理了我國及周邊國家國際河流的大量相關基本信息資料,包括流域的水文地理狀況、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社會經濟發展、國際河流法律法規文件。根據收集到的文獻資料集各流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課題組已對我國周邊國家水資源開發現狀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對國際河流相關的條約、案例、法律評論,尤其是國際法院的相關案例和判決報告進行了梳理﹔對國際河流信息合作和聯合監測發展歷程進行總結。

2.課題組通過競爭情報監測平台定期收集國際上對我國周邊國際河流開發的新聞動態進行監測,形成“國際河流信息簡報”。

3.課題組收集了比較齊全的我國與國際河流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形成匯編資料。

4.國際河流水力普查資源相關資料

收集了我國水利資源普查成果關於東北、西南、西北三個區域國際河流水力資源的相關資料(2003年最新版)。

2.3 積極參加國際河流管理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培訓

(1)課題組重要成員王志堅在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擔任駐所研究員,並且多次前往泰國進行學術交流,成為泰國烏汶大學人文學院的研究員﹔2012年6月,王志堅曾赴泰國烏汶大學參加學術交流,並做題為“中國與湄公河委員會:中國在湄公河管理中的角色”的報告。

(2)2012年9月,子題四責任人豐景春在南京組織召開了“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研討會”,會議邀請了水利部、廣西水利廳、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等相關單位的專家。會議期間,子題四研究團隊與相關專家就湄公河流域水電開發規劃、建設情況,湄公河流域國家水電開發技術標准情況,國際河流工程投資、建設和運營模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3)2013年1月,課題組成員夏自強和郭利丹參加了由水利部舉辦的“水利系統跨界河流聯絡員培訓班”。與會成員通過相關保密文件的學習,對於課題研究成果以及相關信息收集、發布的內容與渠道有了更為明確的了解,強化了在研究工作的保密意識。

(4)2013年3月,課題組成員王志堅赴越南胡志明市參加“湄公環境論壇”學術交流,並做題為“湄公河委員會在治理湄公河中的角色”的報告。

(5)2013年5月,課題組成員黃雅屏和郭利丹參加了由清華大學舉辦的“國際水法和談判技巧國際課程”培訓。著名國際水法專家Stephen McCaffrey、國際河流管理與談判專家Aaron Wolf 和英國牛津大學教授David Grey分別就國際水法、談判技巧和國際河流合作案例等內容進行授課。在此次培訓中,與三位專家進行了學術交流,探討國際水法與國際河流談判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案例。本次課程培訓有助於課題組進一步了解國際河流管理中的國際慣例與經驗。

(6)2013年8月,課題組成員郭利丹和齊林愷等將赴北京參加“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the ISRS: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國際學術會議交流。

(7)2013年8月,課題組成員王志堅將前往美國,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地球科學系擔任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並將參加國內外有關國際河流的相關國際大型會議,進行學術交流。

3、代表性成果簡介

3.1發表及投稿論文

發表論文18篇,論文的基本信息及主要內容如下:

(1) 周海煒, 鄭愛翔, 胡興球. 多學科視角下的國際河流合作開發國外研究及比較. 資源科學, 2013.

基本內容: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理論研究是近年來學術界進行國際河流合作治理研究的熱點領域。目前學術界對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開發的意義已經形成基本共識,並且同時進行著通過合作開發來解決水爭端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但是由於不同學科領域存在研究視角差異, 雖然各學科均關注“合作”,但由此造成所關注的問題、所提出的理論觀點在學科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為了能夠清晰地梳理國外學術界對於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的理論脈絡,為進一步構建適應我國國際河流的合作開發理論奠定基礎,本文從法學、政治學、經濟學,以及跨學科交叉研究的多個視角對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研究及其特征進行分析與比較。研究發現,國外對於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的理論研究在多個學科方面均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為了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理論, 文章指出未來研究可以從跨學科研究和合作機制機理研究方面進一步尋求理論突破和理論嘗試。

(2) 周海煒, 鄭瑩, 姜騫. 黑龍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層合作機制研究.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3.

基本內容:黑龍江流域的跨境水污染問題促使中俄兩國加快在該方面的合作。但是,隨著該流域社會經濟發展和對水資源的利用,目前以高層定期會晤為主體的合作機制已經不能滿足兩國合作治理水污染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需求。兩國應積極面對問題,克服跨境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基於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區域合作治理框架,以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及其他合作戰略為指導,以政府間合作為主,以市場、公眾參與為輔,從戰略、管理、技術三個層面構建多層次合作機制,逐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模式。

(3) 周海煒, 唐晟吉. 印度內河聯網計劃及其基本問題探究.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13

基本內容:“內河聯網計劃”是印度為解決水資源問題而建立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計劃,論文分析了印度內河聯網計劃的目標規劃及進展,並歸納了該計劃得以形成的印度水資源管理體制與水政策。由於該計劃規模龐大,涉及南亞半島諸多河流的水資源調配和開發利用,論文基於其主要效益目標提出並分析該計劃的實施對我國的影響以及我國應關注的基本問題。

(4) 周洲, 豐景春, 張可. 國際河流信息合作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資源科學, 2013.

基本內容:該論文主要探討了國際河流信息合作機制內涵,並分析了尼羅河流域倡議組織(NBI)和萊茵河保護國際委員會(ICPR)國際河流合作機構的信息合作機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兩種信息合作模式的合作經驗及兩種合作機制的差異。該論文認為國際河流信息交流與合作是國際河流開發的前提和首要工作。開展信息合作有利於促進國際河流的整體性合作開發,推動經濟發展,建立政治新秩序。學術價值在於首次提出了“國際河流信息合作機制”的概念,具體表述為“流域國家自發建立國際組織或者區域組織,制定法律、達成協議、約定章程等,明確自身的信息義務和權利,並以組織為載體,通過明確的途徑或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交流國際共享河流的水利水電技術信息、生態信息、水文氣象信息、地理空間信息、災害預警信息等”。該論文將為我國積極開展國際河流信息交換和合作提供咨詢和建議。

(5) 華堅, 吳祠金, 黃德春. 上下游型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沖突的博弈分析. 水利經濟, 2013.

基本內容:運用簡單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河流水量供給情況下的水資源分配的沖突來源。本文指出佔據地理優勢的上游國家先行採取的取水、排污策略對下游國家的水量水質造成不利影響,對下游國家的取水利益構成威脅可能導致沖突發生。在豐水年份,上下游國家之間的水資源分配沖突主要集中在上游排污問題上,在缺水年份,沖突則來源於水量分配不均以及上游排污兩個方面。本文后續研究將可能考慮國際合作或第三方的影響。

(6) 周文婧, 夏自強, 黃峰, 等. 巴爾喀什湖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內分配的變化特征. 水電能源科學, 2013.

基本內容:了解巴爾喀什湖流域降水變化特征是開發利用流域水資源、探究流域生態環境改變原因的前提。本文基於巴爾喀什湖流域5個氣象站1936~2005年的逐月降水資料,採用分攤熵、趨勢系數和Mann-Kendall非參數統計檢驗法對降水量特征、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流域年均降水量在100∼700mm之間,70%的降水集中在4~7、10~12月﹔流域的年、月降水量呈上升趨勢,1~2、11~12月顯著﹔流域降水年內分配整體上無顯著變化。

(7) 趙萍, 夏自強, 陳起川, 等. 卡普恰蓋水庫對伊犁河徑流特征及下游生態徑流的影響.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基本內容:以伊犁河卡普恰蓋水庫入庫站卡普恰蓋上站、出庫站卡普恰蓋下站1930-2000年的年徑流資料為基礎,計算了卡普恰蓋水庫建庫前后兩站的極值徑流、平均徑流與離散系數﹔利用卡普恰蓋下站1937-1987年的月徑流資料計算了徑流年內分配的不均勻系數、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標﹔最后通過對生態徑流計算,分析了生態徑流變化對下游生態的影響。結果表明,卡上與卡下站的徑流量在建庫后都有所減少,其中卡下站因建水庫導致的水量減少佔總減少量的53.4%﹔卡下站離散系數的減少定量說明了水庫對流量的年際調節作用﹔建庫后徑流年內分配嚴重均化,徑流集中期不穩定﹔生態徑流減少,年內分配均化。

(8) 鄢波, 夏自強, 周艷先, 等. 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站徑流變化規律. 水資源保護, 2013.

基本內容:以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站1897-2005年共109a年徑流時間序列和1897-1985年共89a月徑流時間序列為基礎,應用累積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等,分析計算哈巴羅夫斯克站年徑流豐枯特征及其階段性、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性、集中度。結果表明:哈巴羅夫斯克站徑流連豐、連枯年交替出現,徑流年際變化階段性明顯﹔哈巴羅夫斯克站徑流量年內分配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佔全年的76.01%﹔20世紀60年代徑流年內分配最為均勻,10年代最不均勻。

(9) 薛娟, 夏自強, 黃峰. 鄂畢河大型水庫對下游年徑流量及其年內分配的影響. 水電能源科學, 2013.

基本內容:分析鄂畢河大型水庫對下游年徑流量及其年內分配的影響,對研究國內水庫對下游水文情勢的影響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選取科爾帕舍沃站及鄂木斯克站逐月流量資料,採用啟發式分割算法、方差分析法和累積頻率法,檢測序列的突變點,並分析突變點前后流量序列的年際變化情況,再根據年內不均勻系數和集中度分析突變點前后兩站年內分配的變化。結果表明,鄂木斯克站流量序列在1960年發生突變,突變點前流量變化幅度較大,突變點后變幅明顯減小,年內分配不均勻系數和集中度在突變點之后有顯著減小﹔科爾帕舍沃站流量序列在1962年發生突變,突變點前后流量變化幅度沒有顯著差異,年內分配不均勻系數和集中度在突變點之后同樣有顯著減小。以上結果表明,在大型水庫的運行調節下,鄂畢河流域流量序列的年際和年內分配情況均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10) Guo LD, Xia ZQ.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3.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annual timescale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 (IBB), Kazakhstan. Some statistical tool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any climate variations at four stations in the IBB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36 and 2005. These methods included the Mann–Kendall trend test, the Theil–Sen approach, and the sequential Mann–Kendall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emporal scale, the climate in the IBB has been becoming warmer and wetter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as a whole.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IBB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since the 1970s and the 1940s, respective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IBB was tested at >95% confidence level. The slope of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0.019 to 0.029°C/year, and that of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ranges from 0.654 to 2.179mm/year. In spatial scale, the multiyear mean valu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greater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region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rn plain and hilly land area of the basin. The multiyear mean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latitudes, whil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altitudes except for Karaganda; the multiyear mean precipitat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altitudes, while decreases centered with the Lake Balkhash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climatic background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water sources of the IBB.

(11) Guo LD, Xia ZQ, Huang F, et al. 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 2013.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river ecosystems is the guide rule of the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pattern both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for components in the ecosystem. Considering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abio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biological components in river ecosystem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nents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its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based on the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was proposed.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is a hierarchical nested structure constituted by the macroscale, mesoscale and microscale components. A smaller-scale structure is constrained in a larger-scale one. Among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the time structure runs through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the other structures.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f functions of river ecosystems,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river ecosystems, and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rivers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12) Zhou HW, Qi L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emand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 2013. ISEM

基本內容: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主體的多樣性導致了開發訴求的復雜性,然而針對不同流域國家而言,仍然存在著建立在國家戰略利益之上的主導開發訴求,抓住關鍵矛盾,對這些主導性開發訴求的認識是構建流域合作戰略和合作框架的基礎。

基於自然及社會經濟原因,湄公河流域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及內外影響的差異性深刻影響著各國對湄公河水資源的開發訴求,因此,需要根據流域水資源開發的戰略環境特征構建一個適應性的水資源開發訴求分析框架,對於流域各國水資源開發訴求進行認真地梳理、分析和比較,這一研究工作將有助於進一步認識湄公河流域合作與沖突的有關規律特征。

論文首先將在流域自然特征、各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與湄公河水資源開發關系分析基礎上構建一個水資源開發訴求的分析框架,然后比較分析流域各國的水資源開發訴求共同點及差異性,總結各國水資源開發訴求特征和演變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對湄公河流域各國水資源開發合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13) 王志堅. 簡論國際河流水權理論的構建. 水利經濟. 2012.

基本內容:國際河流水權研究長期被忽略,成果較少。構建完善的國際河流水權理論是解決水沖突的關鍵。國際河流水權應界定為扣除生態需水量的水體所有權。以水權為基礎建立流域國權利義務對等的法律關系不僅具有學術創新意義,對於維護我國國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14) 王志堅. 從中東兩河糾紛看國際河流合作的政治內涵. 水利經濟. 2012.

基本內容:國際河流和國際政治有著很大的關聯,對地區安全有著重大影響,並受流域當事國決策層戰略選擇的左右。從中東兩河主要流域國長期關於兩河的博弈中分析國際河流合作的深刻內涵。主權觀念、河流地緣、國際法等因素都是影響國際河流合作的重要政治因素。

(15) 王志堅. 簡析我國國際河流水電開發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吉林水利.2012

基本內容:我國在周邊國際河流上進行水電開發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方針,但是目前此政策遇到了一些不利的國際環境。包括政治、科技、生態、非政府組織活動以及國際媒體輿論導向等國際因素的發展對我國這一重大水利戰略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對此,我們應客觀的分析,科學的應對。

(16) 王志堅, 邢鴻飛. 我國國際河流法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基本內容:我國缺乏系統的國際河流法律理論研究,現有的研究成果在價值取向、法律理念、以及借鑒其他地區經驗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偏差。國際河流法就是國際間關於國際河流利用與保護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和,主要表現為國家間的各種河流協議。我國應該積極與周邊各國協商締結各式各樣、針對不同需要、解決不同問題的條約,並可考慮牽頭締結泛東亞區域國際河流公約,補充和完善國際河流法。

(17) 王志堅, 何其二. 國際河流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水利經濟, 2013.

基本內容:國際河流爭端在新形勢下已經成為日益凸現的安全問題。國際河流對流域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流域國之間進行國際河流合作不但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實現國家安全,而且有利於促進地區安全。

(18) 王志堅. 簡論國際河流水政治復合體. 水利經濟. 2013.

基本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安全研究領域開始出現區域化的趨勢,區域安全復合體的概念也隨之出爐,論文即對該復合體進行分析並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在國際河流流域,流域國家之間因為共享國際河流而有著特殊的地緣關系,它們以國際河流流域為自然邊界,存在著相互依賴的利益關系,可以將其作為獨特的區域進行研究。在這個區域內,流域國家之間的多數問題都與水有關,國際河流流域國家因河水問題進行談判,涉及國家政治穩定、地區安全、經濟繁榮、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使國際河流水復合體具有了強烈的政治色彩,成為國際河流水政治復合體。

此外,還有多篇論文完成寫作,目前處於審稿或投稿中,主要包括:

(1)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研究

基本內容:論文主要從聯合監測的協議框架、管理組織、監測計劃和實施等方面探討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內涵﹔深入剖析了多瑙河、萊茵河流域聯合監測機制,並總結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合監測活動。主要觀點:為保証聯合監測的科學性、公正性,不僅需要從技術上加以規范,同時需要通過協約、法律等對聯合監測的實施進行約束﹔通過流域管理組織、監測協調組織對聯合監測的規劃、計劃、監測實施和信息反饋進行指導和監督﹔還需要流域各國達成一致意見,制定科學、嚴謹的監測計劃、監測技術體系和預警、預報體系。學術價值在於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聯合監測機制框架。為我國與周邊國家聯合監測的標准化、制度化提供了建議。

(2)我國西南國際河流水資源經濟合作與開發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基本內容:本文基於雲南調研資料,分析了我國西南地區的國際河流水資源及經濟發展概況以及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與開發現狀及進展,指出目前西南國際河流水資源經濟合作開發面臨著環境、內容和模式的新變化,同時存在政治互信基礎薄弱、協調機制缺位、合作矛盾突出與合作收益不均等問題,同時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3)基於演化博弈的國際河流水量調整策略

基本內容:運用演化博弈模型來分析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問題。本文指出水量相對較少國家將採用強烈抗議或沖突的形式獲取更多的水量,而水量相對較多國家為了能共同開發國際河流水資源,會逐漸同意放棄多余水量。分析結果表明,利用相關演化穩定策略調整各國家之間的分水量,可以有效的化解流域國家間的沖突。

(4)國際河流初始水權分配模型研究

基本內容:建立了基於TOPSIS法和熵權集成的國際河流水權分配模型。試圖對公平協商過程進行理論概化,力爭使模型分配結果接近於協商后讓不同國家普遍接受的配置結果。

(5)區域治理理論視角的國際河流合作開發研究:進展與評述

主要內容:國際河流的合作開發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國際河流水資源的跨界特征和共享特征使得國際河流的合作開發必須始終面對利益的多元化和治理的整體性之間的矛盾。區域治理理論關注跨區域公共事務治理,與國際河流水資源合作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經常被運用於該領域問題的研究之中。區域治理理論與國際河流管理之間的交叉研究已經形成不少成果,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梳理並分析其中的研究進展,即:國際河流管理研究如何接納區域治理理論?如何在區域治理的視角分析國際河流合作治理的參與主體、結構關系及參與過程?如何借鑒區域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制定國際河流合作政策與機制?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分析與評述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國際河流合作治理的研究發展方向。

3.2出版專著

(1) 專著《國際河流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2年版。

主要內容:國際河流法的主體是國際河流沿岸國家或其他國際行為者,國際河流法的客體為國際河流流域資源與有關行為,《國際河流法研究》具體包括水面利用(劃界與航行)、水體利用(非航行利用)、水體利用的影響(環境與管理)這樣三個部分。以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為指導,河流生態需水為基礎,各流域國水量貢獻率為依據,明確國際河流水權,必定有助干預防和解決國際河流爭端,促進國際流域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對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行為有所制約,實現國際河流流域的可持續發展。

(2) 專著《國際河流與地區安全-以中東兩河為例》,河海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主要內容:本文結合國際河流個案,剖析了全球國際河流流域國家為合作所進行的艱苦努力,旨在說明國際河流可以是合作的紐帶,在冷戰后已經成為促進地區安全的積極因素。具體包括:國際河流與地區安全的理論假設、基本理論、兩河對主要流域國的影響、圍繞兩河的三方博弈、國際河流合作與地區安全的實踐、結論。

3.3 成果要報和專題研究報告

已經完成成果要報1篇,專題研究報告1篇:

(1)成果要報《阿克蘇河上游吉爾吉斯斯坦水利工程開發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

內容要點:阿克蘇河是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之間的一條跨界河流,吉方在上游的水利工程開發勢必會對處於下游的我國干旱內陸區阿克蘇河流域乃至塔裡木河流域的水資源、生態、環境、經濟等產生重大影響。應關注吉爾吉斯斯坦在阿克蘇河上游的開發行動以及在中亞跨界河流上的跨界水資源政策,從戰略角度對我國與吉方在阿克蘇河上游水電開發的合作進行影響評估和管控。本期《要報》分析了吉爾吉斯斯坦在阿克蘇河上游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及其將對我國產生的一系列不利影響,並就我國應對吉爾吉斯斯坦阿克蘇河水資源開發的影響提出了對策建議。

(2)專題研究報告《阿克蘇河流域跨界水資源問題及對策研究》

內容要點:阿克蘇河是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之間的一條跨界河流,吉爾吉斯斯坦處於上游,我國處於下游。本報告以阿克蘇河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了我國如何應對吉爾吉斯斯坦在阿克蘇河上游的水利工程開發問題。在介紹阿克蘇河流域境內外的水文地理概況、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規劃的基礎上,分析了吉爾吉斯斯坦在阿克蘇河上游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規劃將對我國阿克蘇河和塔裡木河流域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以錫爾河流域為例分析了上下游型跨界河流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經驗和教訓﹔在流域管理狀況及錫爾河流域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從整體層面研究了中、吉在阿克蘇河流域進行水資源合作的需求與前景﹔針對吉爾吉斯斯坦在阿克蘇河上游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將對我國產生的一系列不利影響,提出了解決我國與吉爾吉斯斯坦關於阿克蘇河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正在撰寫成果要報3篇及支撐專題報告3篇:

(1)探索國際河流水資源市場化,優化水資源合理分配利用

(2)我國西南國際河流水資源經濟合作與開發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3)如何促進與湄公河委員會的協調關系

4、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4.1 召開開題報告論証會

2012年3月17日召開課題論証會,周海煒教授代表課題組詳細闡述了課題的背景與價值,研究思路、內容及方法,擬突破的重點與難點問題,主要創新點及特色,團隊能力和成果,課題的分工、管理與時間安排,主要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的名稱、形式及使用去向,資金使用分配,對國家社科基金委評審專家意見的採用等。與會專家就各自從事或研究領域分別從國際河流政府管理需求、國際河流水電開發實踐、國際政治,以及國際法等方面,對課題相關的研究設計、方法、內容和目標等提出了完善意見。專家評議組一致認為,水資源問題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而國際河流問題則是中國走向世界進程中一個重要挑戰,要站在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的高度深入研究,為國家戰略決策提供重要研究支撐。

4.2報送《工作簡報》3份

工作簡報一:“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機制研究”召開開題論証會。2012年3月17日,課題開題論証會在河海大學舉行。周海煒教授代表課題組詳細闡述了課題的背景與價值,研究思路、內容及方法,擬突破的重點與難點問題,主要創新點及特色,團隊能力和成果,課題的分工、管理與時間安排,主要階段性成果和最終成果的名稱、形式及使用去向,資金使用分配,對國家社科基金委評審專家意見的採用等。與會專家就各自從事或研究領域分別從國際河流政府管理需求、國際河流水電開發實踐、國際政治,以及國際法等方面,對課題相關的研究設計、方法、內容和目標等提出了完善意見。

工作簡報二:“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機制研究課題組開展課題調研”簡報一則。課題組於2012年8-9月間赴北京和雲南展開了實地調研,就課題研究所關注的問題對我國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涉及到的相關主體及國際河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開展了訪談和現場調查研究。此次調查研究主要涉及我國與周邊國家實施水資源合作開發的政策、體制以及管理舉措,合作開發的現實狀況、面臨的突出問題等,同時對不同部門和相關主體的觀點和意見進行了調查。

工作簡報三:“中國與周邊國家水資源合作開發機制研究課題組開展國際河流調研與學術交流”。課題組於2013年上半年對瀾滄江流域開展了現場調研,並參與國際河流方面的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

4.3推送“國際河流信息簡報”55期

根據水利部對國際河流情報監測的需求,結合本課題研究工作內容,課題組與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開展合作,每2周為其提供“國際河流信息簡報”1期。自2012年5月至今,已推送“國際河流信息簡報”55期。

4.論文和著作

課題組的多數研究成果已經形成論文和書稿,大量的內容都已經在各種國際水法會議和國際河流會議中作為會議論文加以宣傳推廣。其中《中外國際河流合作條約集》的資料匯編得到了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河海大學、水利政策法制研究與培訓中心、江蘇省國際河流研究中心的支持,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學習。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多學科視角下的國際河流合作開發國外研究及比較

周海煒, 鄭愛翔, 胡興球

論文

資源科學,2013

9000

2

黑龍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層合作機制研究

周海煒.鄭瑩, 姜騫

論文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

8000

3

印度內河聯網計劃及其基本問題探究

周海煒, 唐晟吉

論文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3

5000

4

上下游型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沖突的博弈分析

華堅, 吳祠金, 黃德春

論文

水利經濟,2013

4600

5

巴爾喀什湖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內分配的變化特征

周文婧, 夏自強, 黃峰

論文

水電能源科學,2013

4570

6

卡普恰蓋水庫對伊犁河徑流特征及下游生態徑流的影響

趙萍, 夏自強, 陳起川,

論文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

5800

7

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站徑流變化規律

鄢波, 夏自強, 周艷先

論文

水資源保護,2013

4826

8

鄂畢河大型水庫對下游年徑流量及其年內分配的影響

薛娟, 夏自強, 黃峰

論文

水電能源科學,2013

4790

9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ong-term tren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Ili-Balkhash Basin

Guo LD, Xia ZQ

論文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3

6600

10

A multi-scale framework of the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Guo LD, Xia ZQ, Huang F

論文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2013

3485

1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emand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周海煒,

齊林愷

論文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iver Science: 3rd Biennial Symposium: Achieving healthy and viable rivers,2013

 

12

國際河流信息合作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周洲,豐景春,張可

論文

資源科學,2013

5000

13

Random Simulation on Error of Grey Forecasting Model

Zhang ke

論文

Grey system: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3

5000

14

A Multivariate Absolute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s Based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ints

Zhang Ke, Wang Yan, Xin Jianghui

論文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 2012

4000

15

The Absolute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 for Grey Sequence Base on Standard Grey Interval Number Operation

Zhang Ke, Ye Wei.

論文

Kybernetes,2012

5000

16

簡論國際河流水權理論的構建

王志堅

論文

水利經濟,2012

5000

17

從中東兩河糾紛看國際河流合作的政治內涵

王志堅

論文

水利經濟,2012

5000

18

簡析我國國際河流水電開發所面臨的不利國際環境

王志堅

論文

吉林水利,2012

5000

19

我國國際河流法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王志堅

論文

載《跨界水資源國際法律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

5000

20

國際河流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王志堅

論文

水利經濟2013

5000

21

簡論國際河流水政治復合體

王志堅

論文

水利經濟2013

5000

22

基於驅動控制的多變量離散灰色模型

張可

論文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4(已錄用)

5000

 

23

國際河流法研究

王志堅

專著

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3.8萬

 

24

國際河流與地區安全-以中東兩河為例

王志堅

專著

河海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2萬

 

25

探索市場化配置,優化國際河流水資源合理分配利用

 

成果要報

 

3000

26

我國西南國際河流水資源經濟合作與開發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成果要報

預計2013年8月5日前完成

3000

27

我國西南國際河流水資源經濟合作與開發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專題報告

預計2013年8月5日前完成

20000

28

基於演化博弈的國際河流水量調整策略

黃德春,

陳陸瀅

論文

正在投稿中

4900

29

國際河流初始水權分配模型研究

黃德春,

陳陸瀅

論文

正在投稿中

6600

30

我國西南國際河流水資源經濟合作與開發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王波,黃德春

論文

正在投稿中

8600

31

國際河流聯合監測機制研究

張可,周洲,豐景春

論文

正在投稿中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