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教育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2月13日14:0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通過整合,原設計的十個子課題調整為七個,更加突出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以實現“凝練思想,構建體系”的目標。本課題立項一年以來,主要完成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各子課題完成了在完成框架設計論証、資料收集和人員分工的基礎上,展開了相應的研究,並取得了相應的階段性成果。

二、進一步梳理了各子課題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同時,進一步明確了不同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如何與“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契合。強調了各子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需要針對性地解決的問題。

三、成立了研究資料中心。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做到了資料共享,盡可能地避免了重復勞動,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四、兩個子課題作為博士研究論文的選題通過論証,已進入研究階段。

本項目的七個子課題都已經進入實質性的研究階段,各子課題具體研究進展情況:

(一)新時期學校體育發展的歷史回顧

此子課題需要對新時期學校體育作全面梳理。現階段已經完成“新時期學校體育發展的背景和基礎”的研究,主要對這一時期學校體育的階段性劃分及對不同時期學校體育發展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教育的背景的研究,研討和深入挖掘了這一時期學校體育的現在存在的“土壤”,為一系列相關研究打下基礎。

(二)新時期學校體育指導思想與理論體系的研究

本子課題注重學校體育指導思想要總結凝煉和對學校體育理論體系的構建,在研究中針對在“新時期”學校體育思想的總結,特別是新時期所形成的本土化的學校體育思想,進一步探討作為這些學校體育思想提出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活動。同時,在新時期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一些國(境)外的學校體育思想同樣在影響著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在本研究中隻注重對已經形成為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有關理論與觀念,進而歸納上升到思想的范疇。另外,這一部分也考慮到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受到廣泛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的客觀現實,在形成學校體育自身的理論體系中,不僅突出對30多年來學校體育實踐的理論提升,更多地強調了挖掘學校體育獨特的理論范式。如體育的學科體系的研究重在構建體育作為一個學科門類。

(三)海外學校體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

本子課題突出了“港澳台學校體育的演變與發展”中有關理論研究部分,尤其注意台灣學校體育的變革與發展。另外,本部分還將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我國學校體育產生影響的國外(海外)學校體育的觀念、理論和思想。針對台灣部分的研究的博士論文開題已經得到論証,相應的研究已經展開﹔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較為有影響的學校體育理論也在進行相應的歸納和整理中。這裡考慮到了幾個方面:一是相對比較成熟的學校體育理論,或對學校體育產生過較大影響,並引入到中國﹔二是一些國外的學校體育實踐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引入我國后,在我國形成了相應的理論並影響到我國學校體育實踐﹔第三是已經形成的學校體育思想,盡管其不在這一階段形成,但在這一時期影響到我國學校體育,如終身體育思想等。

(四)青少年體質健康與學校體育發展的路徑選擇

此課題將融合了“青少年體質健康變化趨勢研究”及“學校體育與青少年競技教育的研究”兩個子課題的相關內容。本子課題研究密切關注青少年體質變化及有關青少年體質變化研究的相關研究資料,以及國家學校體育的政策法規中有關青少年體質的內容。特別研究了以青奧會為代表的大型賽事將對青少年體育所產生的積極效應,探討未來青少年以“分享運動”為重要形式的體育活動。已有《中國體育的運動會問題》、《首屆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啟迪》、《開拓體育文化研究的新領域——以探索身體運動對原始文化形成的作用為例》等代表性成果發表。

(五)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

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為重要代表的21世紀學校體育改革,是建構在我國長期學校體育改革的基礎之上的,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吸收、引進和自主創新學校體育理論和學校體育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暨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十多年的實踐,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以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好轉為代表,因此,在修訂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對於“標准”推行的理論質疑,也反映了一線教師的實踐困惑,反映出課程標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研究中突出了作為實踐環節——課程實施的研究,也已經有《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發展策略》階段性的研究成果。

(六)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的改革與發展

本子課題集中研究圍繞大學生體質下降等重大問題而展開的有關政策法規、理論構建、場館服務、體質監測與鍛煉監控等問題,特別是在有關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條件保障與鍛煉的信息化處理方面在豐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形成對學生鍛煉指引的網絡化已形成較有特色的高校體育服務項目。

(七)體育教師教育的研究

本子課題研究立足於我國有關教師培養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通過對諸如教育領域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體育領域的《體育法》等,以及有關文件如專業目錄修訂和專業規范等探討對體育教師要求規格的變化及其深刻的社會背景,通過不同層次教師培養的規格特征,反映出不同的人才需求﹔通過不同培養途徑探討,反映出人才培養的多種方式﹔通過對不同學校類型的研究以表現出教師培養的差異性。

課題組圍繞本課題的研究,前后已召開三次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會,從各子課題設計、內容選擇及人員分工,到研究主題的進一步明確、研究內容的進一步細化,再到相關研究進度的把握和研究資料的交流與共享,相應的研究工作全面展開。

課題負責人楊文軒教授作為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修訂組召集人,多次在不同場合與學校體育的管理者、研究人員和學者,以及一線的教師就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和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都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同時針對一些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及學校體育實踐中難點問題進行了多次的理論釋疑。

近期,楊文軒教授被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聘為其“初中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類似大陸的“課程標准”)研制組組長,與澳門方面合作,在小學基本學力的基礎上,負責中學基本學力的研制。這對了解澳門學校體育的基本情況,順利完成子課題“海外學校體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有積極幫助。

胡小明教授帶領其學術團隊,就青少年體質下降及未來青少年體育鍛煉與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問題,在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南京、上海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全面闡釋其“分享運動”的基本理念和實踐路徑。

譚華教授作為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修訂組成員,長期從事為推動課程改革和課程標准的實施的工作,在此期間,緊扣研究的子課題,在國內多個省份進行了學術研討。

課題組其他成員都在不同的學術活動中,或作主題報告,或參與學術研討,如陳琦教授參加“社會體育國際論壇”就學術的相關理論問題進行了報告,張細謙教授在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進行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發展策略的研究”的專題報告。

《准確理解“新課標”,開創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面》一文提出“健康第一”是學校工作的指導方針,“終身體育”是學校體育的主要目標,“以生為本”是教育教學的具體指引,它們形成“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應當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體系。這些理論體現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修訂工作中,修訂后的標准已於2012年上半年正式頒布。這些理念並將繼續在研制“澳門中學生體育與健康基本學力要求”中體現出來。

課程標准頒布以后,緊接著的工作就是實施的問題。課程實施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理想得以實現、課程價值賴以生成的重要途徑,是達成體育與健康課程願景的戰略通衢。為了切實提升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由課程願景轉變為課程現實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必須強化如下策略:體現中國特色,創新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運行機制﹔樹立新觀念,真正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實效,大力推廣大課間體育活動﹔重視條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課程資源保障﹔科研引路,充分發揮課程研究的牽引作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發展策略》提出了操作性強的實施策略,並體現在當前的體育課程改革之中。

《以共享運動理念促進我國青少兒足球發展》闡述的是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問題,但其全面揭示了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深層次問題。“全國人民都需要從足球運動中體悟快樂,享受足球。如果把中國足球國家隊比喻成‘尖刀班’,而足球聯賽形容為‘灘頭陣地’,‘灘頭陣地’的穩定需要援兵——青少兒,隻有這三方面的權衡才能促成中國足球的發展。”通過“分享運動”的理念促進足球運動的發展較為形象的描述了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課題立項后,課題組在體育科學學院由主管的科研副院長負責監督該項目的研究進展情況。提供了專門的辦公室、配備了相應的辦公設備。另外,學院為本學院的課題組成員在教學工作量方面的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對於課題組內部,首先是建立該項課題的專門檔案,同時,構建了該項項目的資料共享平台由專人負責。其次,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境內外學術交流提供經費支持的同時,還提供其他的相應便利。第三,安排專人負責各子課題之間的協調,特別是在研究內容的重疊,研究資料的共享以及各子課題之間的邏輯關系等問題方面進行協調工作。

重大項目包含的課題多,牽涉到的研究主題、參與的研究人員和涉及的單位多,因此無論是在各子課題的架構設置和研究內容的選擇,還是在研究人員的組織和工作安排上都有一定的不方便,為此本課題派專人負責各子課題的協調。同時,由於子課題多,在研究的過程中,在材料的運用,內容的選擇等方面容易出現重疊,這也需要各子課題組之間及時溝通。

盡管本課題研究的時間跨度限定在新時期,即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間,但這一段是學校體育開展最為活躍的時期,可以說學校體育的各個層面都在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另外,國(海)外的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但無論是時間上梳理,還是在空間上來把握,研究的范疇總是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交叉。在研究中要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后階段,是本課題研究重要時期,在研究中,進一步明確各子課題的研究主題,准確把握各自的研究方向,在研究材料的選取,研究內容的安排,以及相關創新觀點的提出等方面應更加圍繞課題的要求,同時,在“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方面,也要更加突出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

在有關子課題研究中,國外材料的獲取方面相對比較困難,特別是一系列國外最新成果,盡可能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有關人員的學術交流來獲得,但相對會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在這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准確理解“新課標”,開創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面

楊文軒

論文

中國學校體育,2012年第4期

6000

 

2

開拓體育文化研究的新領域——以探索身體運動對原始文化形成的作用為例

胡小明等

論文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10000

 

3

首屆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啟迪

孫岳,胡小明等

論文

體育學刊,2011年第6期

10000

 

4

以共享運動理念促進我國青少兒足球發展

譚廣鑫,胡小明

論文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8000

 

5

中國體育的運動會問題

胡小明

論文

體育學刊,2012年第1期

3000

 

6

當代中國體育價值體系的構建

張細謙,楊文軒

論文

體育學刊,2012年第1期

8000

 

7

當代中國體育價值體系的構建

張細謙

論文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10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