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極端氣候事件的區域分布、變化規律和應對機制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1月23日16:2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研究團隊自2012年開題以來,收集整理了760個全國基本、基准點站點氣象數據,對每個站點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對於干旱及極端高溫做了充分的統計分析,一些結果已經在一些會議及論壇發布。首席專家除了與每個子課題負責人直接溝通交流外,每年定期組織子課題負責人會議,匯報子課題的研究結果與進展,協同下一步的研究計劃。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進展良好。具體來講,我們的工作進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子課題1完成了預定的統計學方法的研究,即非齊次泊鬆點過程在極端氣候上的應用。相應的方法編譯成了程序,對全國每個基本、基准點站點氣象數據(1951-2011)進行了充分的統計分析。初步結果顯示全國有10多個省市在過去20年極端高溫事件增加了3-8倍。極端干旱在大部分地區變得更加頻繁。

(2) 子課題2和3在子課題1的基礎上分別研究了極端氣候事件的時空變化規律。研究發現不同地區(西北,北部,東北,中部,南部,東部及東南)的干旱特征有明顯差異。總的來講,連續不降雨天數在所有地區都有增加趨勢,而總的降雨量沒有顯著的下降趨勢。這樣的研究結果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及防洪抗旱有很大潛在的價值。

(3)子課題4至6基於前3個子課題在嚴謹統計分析及推斷基礎上關注極端事件對糧食安全、社會經濟的影響和應對機制的研究。關於糧食安全,子課題4集中研究極端干旱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初步結果表明全國大范圍發生干旱的機率比預想的要大,我們將進一步量化這個機率。子課題5的初步結果表明,極端氣候事件對社會不同群體、不同產業具有不同的影響。社會弱勢群體受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相對較嚴重。 子課題6集中在對極端氣候事件的應對機制的研究。我們研究美國和日本在這方面的應對措施,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及我們的統計分析結果,提出了我國城市圈及城鎮化進程中應對極端氣候事件的建議。

二. 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我們就氣象數據的整理及分類,與國家氣象數據中心李慶祥主任做了很多交流與請教,對氣象點站的歷史及可靠性有了更多的理解,這有助於加強我們統計分析的可靠性。我們對全國的氣象點站數據進行了整理,對缺失數據進行了處理。我們已收集近百篇有關極端氣候的文獻。部分結果在國內國際的學術會議上應邀作了報告。今年我們就研究結果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澤椿院士進行了詳細討論。

應邀報告:

1. 2012年7月:Massive Spatio-temporal Data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中國•黃山。

2. 2013年6月21日:我國極端高溫事件的歷史趨勢及預測,“中國特色防災減災高層論壇”,中國•北京,北京中安民泰減災與應急技術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防災中心,中國地震預測咨詢委員會。

3. 2012年7月8日:How extreme has the weather become in China? 8th Conference on Extreme Value Analysis. 中國•上海,復旦大學。

學術會議:

1. 2012年5月10日:第三屆“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北京,民政部國家減災委員會。

2. 2012年5月12日:中國特色御災模式研討會,中國•四川汶川,四川省委黨校。

3. 2012年6月5日:The Sixth Sino-U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4. 2012年7月18-20日:SRA World Congress, 澳大利亞•悉尼,風險分析學會(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

5. 2012年12月20日:WORLD ECONOMIC FORUM CHINA FACULTY WORKSHOP,中國•北京,世界經濟論壇北京辦公室。

6. 2013年1月9-11日:IRG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3 “From ‘Crisis Management” to “Risk Governance”,中國•北京,中國科技部、清華大學、國際風險治理理事會(IRGC)。

7. 2013年5月24日:中國社會公共安全論壇,中國•上海,華東政法大學。

8. 2013年7月2-4日:適應氣候變化國際高層會議,中國•北京,瑞士駐華使館、英國駐華使館、中國國家發改委氣候司。

9. 2013年7月20-21: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第九屆代表大會暨2013年學術年會,中國•山西,山西財經大學

三. 代表性成果簡介

我們通過統計建模及分析,對極端高溫及干旱做了細致的分析,有一些新的發現。它不僅具有學術價值,而且對於國家應對極端氣候事件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1) 就平均溫度來看,高原地區(西藏、青海與甘肅),東南沿海省份及大城市溫度增加較多。

(2) 就極端高溫,我們分地區進行研究。比如在西藏,28度是在2011年來說是20年一遇的高溫,而北京42度則是20年一遇的高溫。我們認為這樣定義高溫更加合理,可以看出極端高溫對不同地區的影響。雖然35度是法定的高溫天氣,但對有些地區,比如西藏,28度則是極端溫度。我們認為這樣的研究方法對於理解極端氣候及制定應對措施更有指導意義。

(3) 對於極端氣候事件的定義,我們採取概率論的定義,即一個天氣事件發生的概率小於5%,我們稱之為極端天氣事件。而且我們的定義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及極端天氣事件隨時間而變化。比如20年前的極端天氣事件在今天也許較為常態而不成為極端天氣事件。我們的統計模型可以定量的刻畫每個地區每一年的高溫閾值。比如北京地區2011年20年一遇的高溫是42度,而在1990年,20年一遇的高溫是38度。這是我們統計學方法的創新之處。

(4) 對於降水量的研究,我們的初步結果很有價值。我們發現年總降雨量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沒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是連續不降雨天數在全國多部分地區有明顯增加,而且不同地區的規律不同。綜合來看,我們推斷降雨強度增強,在蓄水工程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上,國家需要進一步研究與規劃。

四.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我們正在撰寫兩個成果要報,分別遞交全國社科規劃辦及北京市政府。我們計劃今年11月份邀請有關專家召開成果發布會,並與有關報刊記者聯系。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我國極端高溫事件的歷史趨勢及預測

張浩、

王強

研究報告

 

5000

 

2

應急管理體系新挑戰及其頂層設計

薛瀾、

劉冰

論文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1-10

10000

 

3

“管理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特別報告”對我國的啟示

劉冰、

薛瀾

論文

《中國行政管理》,2012年第3期,321: 92-95

7000

 

4

我國洪澇災害風險管理框架及運行機制研究

李芳、

劉冰、

沈華

論文

《中國應急管理》,2012年第8期,20-23

8000

 

5

回彈效應的研究進展及政策含義

薛瀾、

劉冰、

戚淑芳

論文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年第10期,102-106

8000

 

6

中國糧食生產狀況與變化態勢分析

陳印軍、覃志豪

研究報告

 

11500

 

7

Modelling impact of agro-drought on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Zhihao Qin, Huajun Tang, Wenjuan Li, Hao Zhang, Qiang Wang

論文

已投稿

7300

 

8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for agriculture in China

Zhihao Qin, Wenjuan Li, Huajun Tang, Hao Zhang, Qiang Wang

論文

已投稿

87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