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環境考古與古代人地關系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4年01月23日15:0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根據研究計劃,2012和2013年各子課題都已全部完成或已經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2012年各子課題學者對相關國內外文獻進行了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文獻資料的分析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問題,形成了各子課題的整體研究思路。對部分區域開展了野外調查和採樣分析,並發表了多篇論文。

2013年各子課題全面開展了野外工作和沉積物樣品採集。野外調查和研究區域包括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主的廣大地區。對於採集的樣品也全面開展了實驗室分析。對於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及時整理和發表論文。2013年已經發表近10篇論文。

各子課題除及時發表有關階段性成果和學術論文外,各子課題都在逐步形成課題結項專著的寫作思路。

2.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課題組對浙江地區、環嵩山地區(鄭州洛陽地區)、山東北部地區、湖南澧陽平原、湖北江漢平原、山西南部等地區的新石器至歷史早期的考古遺址資料進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統計分析,在這些工作基礎上,探討了新石器時期至歷史早期聚落分布演化歷史及其同環境的關系。

(2)在廣泛的野外考察工作基礎上,重點對洛陽二裡頭遺址南沉積剖面採集的系列沉積樣品進行了粒度和磁化率分析﹔對關中地區多個考古遺址的蝸牛遺存進行了系統分析﹔對江漢平原三房灣遺址沉積剖面進行了年代測定、粒度、鋯石形態等分析﹔對鄭州地區柿園剖面、大河村遺址鑽孔剖面、焦作溫縣徐堡遺址剖面、洛陽定鼎門遺址沉積剖面、湖南澧陽平原岩板垱遺址沉積剖面、陶寺遺址南河剖面和鐵廠西剖面等多個全新世沉積剖面和考古遺址剖面系列採樣的基礎上,進行了年代測定和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學元素、孢粉等古環境指標的分析。對上述分析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獲得了這些地區古環境的演化歷史和人類文化演化相互關系的初步認識。取得的一些階段性成果都已發表了相應的論文。

(3)課題組成員主辦和參加了一系列學術會議。主辦的會議有項目啟動會議(2012年2月北京)、中國第五屆環境考古學大會(2012年9月蘭州)。參加的學術會議有:中華文明探源學術討論會(2012年5月江蘇張家港市)、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公眾考古報告會(2012年7月北京)。在這些會議上,多位課題組成員發表了多個高水平的學術報告。

(4)課題組適當開展了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如參加了關於印度古代文明史的學術考察﹔邀請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TR. Kidder教授來華進行合作研究。

3.代表性成果簡介

項目實施一年半以來,所有課題組成員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已發表論文15篇、專著一部。其中代表性成果如下:

(1)史前至歷史早期聚落同環境的關系研究。課題組對浙江地區、環嵩山地區(鄭州洛陽地區)、山東北部地區、湖南澧陽平原、湖北江漢平原、山西南部等地區的新石器至歷史早期的考古遺址資料進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統計分析。同時對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及其演變歷史進行了大規模野外調查和深入研究。在這些工作基礎上,探討了這些地區聚落分布特征、聚落空間結構、演化歷史及其同自然環境及其演化的關系。這方面的工作已發表6篇論文。

(2)對良渚遺址、二裡頭遺址、陶寺遺址等在中華文明早期起源與發展歷史上產生了重要作用的三大都邑性古城的自然環境及其演化歷史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表明,三大都邑性城址所在區域人類文化的繁榮發展及其區域文化優勢地位是都邑性城址形成的文化背景。而區域文化優勢地位的形成同區域十分有利的環境條件密切相關﹔三大都邑性城址的選址取決於遺址所在位置的地貌和水資源條件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

(3)鄭洛地區文化演化同自然環境的關系研究。鄭洛地區自新石器文化早期至歷史時期,一直是我國人類文化發展的優勢地區。是我國農業起源的重要地區,更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核心地區。研究表明,鄭洛地區十分有利的氣候條件和土地資源條件是該地區旱作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環境原因。該地區地貌和景觀類型多樣,廣泛分布的平原、河谷、黃土丘陵等地貌類型不僅是旱作農業發展和聚落營建的理想地貌景觀,更由於旱作農業和聚落可以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貌單元之上,可以有力地抵御洪水災害,使得人類文化可以持續發展。多樣的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條件,使得該區域發展了多樣的種植農業和家畜飼養業,新石器晚期至歷史早期,該區域已呈現“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生業經濟特征,這種生業經濟模式也有利於人類文化的繁榮和持續發展。

(4)湖南澧陽平原環境特征與新石器文化起源的關系研究。湖南澧陽平原是我國乃至世界稻作農業起源的重要地區,也是我國新石器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研究表明,該地區在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早期,氣溫和降水都比較高,舊石器晚期文化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發展。澧陽平原地區為靠近山地的河湖密布的平原,既有利於古代先民從山地走向平原,更有利於稻作農業的形成,因而完成舊石器向新石器文化的過渡。因而成為我國新石器文化興起和發展的重要地區。

(5)山東北部濱海地帶環境與文化。山東北部地區分布著黃土丘陵、黃土台地、沖積平原和濱海平原等地貌類型。新石器早期至歷史時期,是我國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地區。商代以前,濱海平原由於地下水鹽度較高,不利於農業的發展,因而新石器文化聚落稀少。商代先民充分利用該地區鹵水資源豐富的特點,發展了以海相鹵水為原料的制鹽業,不僅成為我國海鹽生產興起較早和發展較快的地區,區域人類文化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濱海地區以制鹽為主要經濟活動的聚落數量迅速增加。

4.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向國家社科辦報送了“項目啟動會簡報(2012)”、“項目年度檢查簡報(2012)”。這些簡報也同時向全體課題組成員發布。

(2)向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莫多聞、袁靖,發展前景廣闊的交叉學科──環境考古學。光明日報,2012年7月18日,第11版”。

(3)課題組主辦或參加了多個學術會議,課題組成員所作學術會議報告超過20余個。如課題組成員在2012年9月15-16日於蘭州舉行的中國第五屆環境考古學大會上所作報告就有十多個。並在《中國文物報》2012年10月12日第5版上,整版刊登和報道了這次會議的盛況和主要學術內容,題為:“檢視中國環境考古的發展和成果”。課題組成員在許多場合就項目階段性成果做多場學術報告。如首席專家莫多聞教授於2012年12月18日在太原師范學院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告﹔2013年5月27日和2013年6月19日分別在南京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做“環境考古與中華文明探源”的專場報告。

階段性成果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發展前景廣闊的交叉學科──環境考古學

莫多聞,袁靖

文章

光明日報,2012年7月18日,第11版。

3000

 

2

《自然與人文》序二

莫多聞

文章

科學出版社,2012年。

3500

 

3

理論、方法與實踐之間---中國田野考古中對遺址堆積物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展望

張弛

論文

載《考古學研究·九》,科學出版社,2012年

18000

 

4

全新世以來浙江地區史前文化對環境變化的響應

吳立,朱誠,鄭朝貴等

論文

地理學報,2012,67(7)

14000

 

5

環嵩山地區9000 aB.P.-3000 aB.P.聚落規模等級

魯鵬,田燕,楊瑞霞

論文

地理學報,2012,67(10)

8000

 

6

洛陽二裡頭遺址南沉積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

張俊娜,夏正楷

論文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8(5)

7000

 

7

Mid-Neolithic exploitation of mollusks in the Guanzhong Basin of Northwestern China: Preliminary results

Fengjiang Li, Naiqin Wu, Houyuan Lu,et al.

論文

PLOS ONE, 2013,8(3)

9000

 

8

Geochemistry Records of Palaeoenvironment from Sanfangwan Neolithic Site in Jianghan Plain, Central China (Chapter 10)

Li Wu, Feng Li, Cheng Zhu, et al.

論文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3

8000

 

9

中全新世至西漢時期沁河下游環境變遷淺析

許俊杰、莫多聞、周昆叔、王會波

論文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

6000

 

10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changes from the Neolithic to Shang-Zhou dynasties in northern Shandong, China

GUO Yuanyuan1, MO Duowen, MAO Longjiang et al.

論文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3, 23(4)

12000

 

11

澧陽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學特征與風化強度研究

郭媛媛、莫多聞、毛龍江等

論文

地理科學,2013,33(3)

8000

 

12

山西襄汾陶寺都邑形成的環境與文化背景

李拓宇,莫多聞,胡珂

論文

地理科學,2013,33(4)

8000

 

13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geographic context of Neolithic cultural sites in the Hanjiang River Basin, Southern Shaanxi, China

Feng Li, Li Wu, Cheng Zhu et al.

論文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0 (2013)

10000

 

14

山東北部地區聚落遺址時空分布與環境演變的關系

郭媛媛,莫多聞,毛龍江等

論文

地理學報,2013,68(4)

12000

 

15

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共同和持續努力

莫多聞

學術報告摘要

光明日報,2013年1月23日,第13版

1000

 

16

先秦考古研究:聚落形態、人地關系與早期中國

韓建業

專著

文物出版社,2013年

300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