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史(1949-2009)”開題

2014年01月10日13:14

由李曉峰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史(1949—2009)”開題報告會,日前在大連民族學院舉行。

專家組組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擔任,專家組由來自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四川大學、新疆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報告會上,項目首席專家李曉峰教授從課題研究意義、目標定位、總體框架和子課題重點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點難點、預期成果等七個方面,向專家組進行了匯報。

專家組對課題報告進行了熱烈而充分討論,一致認為,課題選題具有原創性和重大學術價值,研究內容涉及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少數民族古代作家(書面)文學研究、少數民族現當代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少數民族文學史編撰研究等各個領域,規模宏大,在少數民族文學學科發展中,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專家組同時指出,該課題研究具有相當的難度,首先,如何將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特別是不同語言的研究文獻進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翻譯,這本身就是一項浩大、艱巨的文獻、資料建設工程,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而這項工作又是課題研究最基礎、最基本的工作,直接影響到研究的結論和最終成果的質量。其次,課題研究涉及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不同領域,研究對象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研究者如何超越研究對象,以更高的思想高度和更寬廣的學術視野,統一的科學的先進學術理念,對已的有研究成果做出客觀、公允、科學的評價,是課題研究取得成功的又一關鍵。

專家組希望課題組要樹立精品意識,一要從基礎文獻做起,在文獻梳理中找源頭,在文獻梳理中發現問題,要將國外關於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成果納入學術史的研究視野,理清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發展的基本脈絡﹔二是要在中國文學的整體格局中觀察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要強化學術史研究的批評意識和批評精神,強化思想性和學術性,避免資料堆砌和平面描述,要努力創造關於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學術理論體系﹔三是要注意“史”與“論”的區別和聯系,重視對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發展歷史的客觀描述,“無私於輕重,不偏於愛憎”,對各少數民族文學文學研究成果(包括民族語言研究成果),要正本清源,客觀分析,公正評價﹔四是要有更高的目標追求,力爭使第一部少數民族文學學術史,成為少數民族文學的“智庫”,發揮其在學科建設和中國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五,希望通過課題研究,建起一支團隊,培養和鍛煉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人才,推進少數民族文學學科的發展。

與會專家還就各民族母語文學研究成果的翻譯、各民族不同文類作品及研究成果處理方式、地域與民族、課題結構、學術規范、研究內容的調整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

開題報告會后,課題組召開了子課題負責人會議,結合專家組的評議就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進行了討論。

“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史(1949—2009)”預期成果為6卷本《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史》。這將是少數民族文學第一部綜合性的學術史。

供稿:“新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史(1949-2009)”課題組撰稿人:何長文、丁穎

單位:大連民族學院

(責編:趙晶、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