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加強社會績效管理  “歸正”小額貸款公司

周孟亮2013年12月24日16:2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加強社會績效管理 “歸正”小額貸款公司

  小額貸款源自於國際上的小額信貸。小額信貸在國際上有專門的含義,是指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一種不需要傳統擔保和抵押的小規模貸款。小額信貸的關鍵不在於“小額”,更重要的是服務對象是低收入人群,而且是信用貸款。我國從1993年開始出現真正意義的小額信貸,當時是由民間機構發起。1996年,政府將小額信貸與政府扶貧聯系在一起,我國開始使用小額貸款這個詞語,而后幾年,政府倡導正規金融機構開展小額貸款。小額貸款在我國實踐中,被慢慢地等同於小額信貸,而且更多地強調“小額”而忽視“扶貧”。

  截至2013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398家,貸款余額7535億元。但政府的相關“指導意見”,並沒有硬性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必須服務於農村和低收入人群。這實際上給一些以逐利為目的的民間資本“借船出海”的機會,小額貸款公司大多數在從事中小企業貸款,是名副其實的“貸款公司”。一些機構借用小額貸款,套取國家扶貧和支農政策優惠。實際上,中小企業融資需要有另外的政策支持,而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回歸正道,對低收入人群開展信用貸款,否則難以實現增量式農村金融改革目標。

  近幾年來,在國際小額信貸發展中,“social performance”逐漸引起關注,被稱之為“社會績效”。它不同於公司的社會責任,是小額信貸領域的獨特理念。小額信貸社會績效重點關注:小額信貸組織為實現社會目標採取了哪些措施。它不僅反映小額信貸組織的財務狀況,而且反映其與客戶、資金捐贈者、員工和所在社區等相關利益方之間的關系。良好的小額信貸社會績效,應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盡可能地為被排除於正規金融服務以外的人,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第二,了解客戶的實際需要,努力增進與客戶之間的相互信任,降低客戶的機會主義行為。第三,增強社會責任感,採取合適的人力資源政策,平衡考慮員工和客戶之間的利益。

  當前國際上小額信貸的發展,由福利主義過渡到制度主義,普惠金融理念開始在全球流行。小額信貸組織在服務對象、地域、資金來源等方面出現擴張,商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如何加強小額信貸社會績效管理,使小額信貸組織在擴張和轉型中堅持正確發展方向而不出現“目標偏移”,已經引起很大關注。特別是2010年印度小額信貸危機的出現,使小額信貸社會績效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

  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於民間資本,而社會績效側重於關注服務低收入人群的具體過程,民間資本的逐利性與社會績效理念和要求之間存在沖突之處。目前,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中,管理層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解決資金短缺、法律地位缺失等,對社會績效管理沒有興趣。然而,從整個行業發展來看,在獲得利潤的同時,不能以犧牲對低收入者提供服務為代價。小額信貸管理層應該樹立社會績效理念,充分認識小額信貸對我國扶貧的重要性。

  為更好地加強我國小額信貸組織的社會績效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基於小額貸款公司當前發展出現的偏差,各地區要把加強社會績效寫進小額貸款公司管理條例,並出台相應的獎懲條例。如將小額貸款公司社會績效情況與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聯系起來。

  其次,構建適合國情的小額信貸社會績效評價指標,完善數據庫建設。目前,國外的小額信貸社會績效指標設計,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開展社會績效評價需要小額信貸發展的完整數據,應該由專門部門負責數據庫建設。我國雖然有一些小額信貸行業協會做過一些數據統計工作,但很不完整。

  再次,培育社會責任投資者。社會責任投資者更多地關注社會效益,更加關注弱勢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屬於多維經濟主體。培育社會責任投資者,不僅能為實現普惠制農村金融提供資金來源,還能有效監督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使用,對防止出現“目標偏移”有重要作用。我國培育社會責任投資者,應在政策上支持社會責任投資,明確其法律地位,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認真執行以解決低收入人群信貸資金短缺和服務“三農”的根本原則,引導有社會責任的投資者進入農村金融領域。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小型金融組織‘適應性’成長模式研究”(12CJY063)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

(責編:秦華、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