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支持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座談會發言摘要

2013年10月24日09:27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支持

  加強工程重點教材在高校統一使用工作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對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出了新的決策部署。教育部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編寫完成我部負責的96種工程規劃教材,全力配合中宣部做好高校思政課和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等相關工作,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奠定堅實學理基礎和師資保障。特別是進一步加強工程教材的推廣使用,讓廣大學生更好地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成果。

  目前,工程教材在全國高校統一使用情況總體是好的,累計發行近1.28億冊,其中4門思政課教材以及有的專業課教材已實現全覆蓋。下一步,我部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確保工程教材在高校得到統一使用。

  一是制定下發專門文件。會同中宣部制定下發關於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專業統一使用工程教材專門文件,提出明確要求:把使用工程教材統一納入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相關課程教學計劃﹔把工程教材使用情況統一作為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的支撐數據和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的基本指標,統一作為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檢查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指標﹔把工程教材統一作為國家級重點規劃教材,一律不再組織遴選工程教材相應課程的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二是加強教師全員培訓。進一步完善三級培訓體系,對工程教材任課教師開展高質量全員培訓,切實做到“先培訓、后上課”。中央一級繼續由教育部會同中宣部辦好新出版工程教材示范培訓班,主要培訓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干﹔地方一級由各地教育部門負責,主要培訓本行政區域內所有任課教師﹔高校一級由學校教務部門負責,主要組織任課教師集體備課和教學觀摩。通過全員培訓把任課教師的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對工程教材的理解和運用上,努力做到融會貫通、精辟講解。

  三是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引導和鼓勵任課教師加強對工程教材研究,改革教學方法,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把教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以工程教材為依據,征集評選相應課程“精彩教案”“精彩課件”“精彩案例”“精彩一課”﹔在《中國教育報》等報刊開設專欄,總結推廣工程教材教學經驗﹔組織編寫工程教材教學參考資料、教學重點難點解析和教學案例﹔依托“本科教學工程”,建設一批工程教材相應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四是加強組織保障。指導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牽頭,分管負責同志以及有關職能處室負責人參加的工作機構,分別負責本地本校工程教材統一使用和教師培訓工作。

  今后,教育部將會同中宣部加強對工程教材使用情況的督查力度。從2014年起,實行工程教材使用情況年度通報制度。(教育部部長 袁貴仁)

  為工程把關助力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我們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的一項重大創舉。通過參與工程的實踐,我認為,工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更加鮮艷了。工程對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進行重新編譯,對基本觀點進行深入研究,為干部群眾學習提供了准確權威的譯本和讀物。二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陣地更加鞏固了。一批新讀本進社會,一批新教材進高校,一批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機構建立起來,一批馬克思主義人才成長起來,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作有隊伍、戰斗有武器、攻守有陣地。三是理論創新工作更加有效了。組織編寫了一系列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的教材和讀本,召開理論研討會,發表理論文章,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使理論創新有抓手、有載體,呈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效。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步伐更加堅定了。工程充分發揮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凝聚人心、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作用,使全黨全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了,前進步伐更加有力了。

  這些年來,工程咨詢委員會30多位德高望重、資深學豐的各領域著名專家學者,本著對黨的事業負責、對馬克思主義負責的崇高精神,忠於職守、忘我工作,為工程作出重要貢獻。今后,我們將繼續在以下三方面履行好職責。

  一是出好主意。咨詢委的同志們為工程教材讀本的選題問題,編寫組成員的選配問題,讀本、教材的使用問題,教師培訓問題以及一些重大敏感事件把握問題等等,都向中央主管領導和工程辦的同志提出意見和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和工程辦同志的高度重視,並予以採納,我們將更加積極地做好這項工作,使工程更好地深入推進。

  二是把好關口。在審議時,我們強調“政治關重在正確,學術關貴在科學”。在政治方面,注意把握三個“正確”:一要政治立場正確,要求書稿必須堅定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二要政治觀點正確,書稿必須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符合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三要政治導向正確,書稿必須有利於改革發展穩定,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有利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學術方面,注意把握三個“科學”:一要論述科學,要求書稿立論正確,闡述有理,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二要結構科學,要求書稿的整體架構在科學思維的指導下,符合事物的規律,符合發展的邏輯,符合閱讀的習慣﹔三要選材科學,書稿的素材、資料、文字、案例等要科學合理、真實可靠、准確規范。我們將堅持這些有益經驗和成功做法,保証工程的政治導向和學術質量。

  三是促進創新。工程既是一個繼承工程,更是一個創新工程,支持和鼓勵創新是咨詢委應盡的職責。在審議書稿時,我們要求一定要反映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一定要把學習研究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放在突出位置,給予系統、全面、正確、深刻的闡述﹔一定要把理論創新建立在研究新實踐、總結新經驗、形成新認識的基礎上,在各類書稿中充分反映理論和學術創新的新成果。

  隨著工程承擔任務越來越重,要進一步加強工程隊伍建設,加強理論研究力量、教學骨干力量、咨詢把關力量,充實工程辦公室,提高組織協調能力。(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 徐光春)

  充分運用工程教材提升教學科研水平

  中國人民大學努力抓好工程重點教材的運用,切實發揮工程重點教材的重大作用,提升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水平。

  第一,著力增強“三個意識”,進一步提高運用工程重點教材的主動性自覺性。一是增強運用工程重點教材的政治意識。我們將更加重視工程重點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工作,在構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豐富的實踐相互適應的學術范式和話語體系上下功夫,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增強運用工程重點教材的戰略意識。堅持不懈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成為黨和國家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增強運用工程重點教材的責任意識。我們將發揮優良傳統,繼續積極參與、認真擔負好工程工作,爭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排頭兵。

  第二,大力推進“三個結合”,進一步創新運用工程重點教材的方式方法。一是把工程重點教材的運用與加強經典原著教學結合起來。繼續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研究,鼓勵學生以閱讀原著、寫讀書筆記、參加讀書會等形式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二是把工程重點教材的運用與加強社會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教學,引導師生到農村、工廠、社區基層一線,了解國情,堅定理想信念。三是把工程重點教材的運用與創新教學方式結合起來。繼續探索改進教材運用的方式方法,加強對教學團隊的培訓,推進課堂教學手段方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把教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

  第三,努力實現“三個提升”,進一步提升工程重點教材運用的效果。一是在提升教學效果上下功夫。更好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進一步研究適應學生認知習慣和接受特點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創新話語體系,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感染力和說服力。二是在提升科研水平上下功夫。發揮好工程重點教材對學科建設的推動作用,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深化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大力提升學校科研水平,推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三是在提升教師隊伍上下功夫。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工程,更加重視加強和改進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為使用好工程重點教材、推進教學科研工作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 諾)

  以參與工程工作提升黨校教育質量

  中央黨校作為工程主管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方面積極參與,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工程也為中央黨校事業發展搭建了大平台,創造了好契機,提供了新動力。中央黨校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發揮黨校優勢,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闡釋。作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中央黨校直接參與工程的課題組首席專家和主要成員有40多人,承擔了許多工程教材編寫和重大問題研究任務。中央黨校教研人員每年還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多項,每年設立校內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近40項。下一步,我們要加大對申報工程重大課題研究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激勵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校級各類項目的選題生成機制,創新課題管理機制,繼續引導廣大教研人員緊密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問題深入開展研究,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黨的理論創新作出應有貢獻。

  第二,聚合黨校資源,深化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宣傳解讀。作為黨的理論武裝和宣傳的重要陣地,中央黨校努力做到重大節點有聲音、重大問題亮觀點、重大時段搭平台,在重大問題研究和引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組織工作,引導廣大教研人員更加深入地參與工程重大課題研究,推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努力打造思想理論領域的知名特色品牌﹔舉辦和參與各種理論研討會,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和宣傳解讀﹔進一步加強《學習時報》、《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等理論研究宣傳載體建設,強化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更好地發揮理論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

  第三,用好工程理論創新成果,深化對黨校學員的理論武裝。作為黨中央培訓輪訓中高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中央黨校多年來始終高度重視理論武裝工作,打造了以“三基本、五當代”為主干的教材體系,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學員方面積累了經驗,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中央黨校的教學任務日益繁重,還要承接大量的對外培訓項目,對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領導干部開展委托培訓。下一步我們要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和現實問題,深化和細化教學布局,完善教學框架、優化教學設計,充分運用好已推出的工程重點教材和讀本。要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研究,在黨校各主體班次開設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專題課,推動講話精神進黨校教材、進黨校課堂、進黨校學員頭腦。(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何毅亭)

  把中國社科院建成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

  在實施工程過程中,我們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信心,努力把中國社科院建成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

  第一,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夢的研究。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改革和各方面建設等重要思想的研究,推出一批系統的研究成果。繼續圍繞“四個分清”,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研究,做好經典作家專題系列摘編,開展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著作專題研究。

  第二,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科研主攻方向。計劃每年列出一批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內容的選題,確定一批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現實課題,落實單位和人員進行攻關。計劃聯系一些地方、企業和農村基層作為重大問題定點研究基地,開展專題調研,撰寫有分量的研究報告,為中央決策和中心工作服務。

  第三,加強對外學術宣傳,搞好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對外學術交流。實施“中國學術走出去”戰略,向外廣泛宣傳、說明與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理解中國。鼓勵研究人員受邀、受聘,為國外一些大學、研究機構講學、講課﹔邀請國外學者參與我院的學術研究,鼓勵國外學者參加以我為主的研究﹔有計劃地在國外舉辦相關學術研討會、專題論壇,加強與國際著名智庫、研究機構的聯系,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爭取話語權,佔領制高點,有效對外闡釋中國道路、中國夢和中國夢的實現對人類進步的意義,積極推動中國學術“走出去”。

  第四,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努力建設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陣地。大力支持專家參與工程組織的重點教材編寫、評審把關工作,繼續在研究生教育中使用已出版的工程教材。依托馬克思主義研究方面的重點學科、重點單位和項目,加強對研究人員,特別是所局級主要負責同志和青年人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思想政治素質、學風作風素養。創造條件安排研究人員加強同實際工作部門、城鄉基層的聯系,加強他們對國情和實際的了解,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堅定可靠、理論研究能力強、宣傳闡釋水平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王偉光)

  樹立高度理論自覺自信

  實施工程是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偉大創舉。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在推進社科強省中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我們將把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創新行動、建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研究高地,作為社科強省總布局的第一位任務。新組建十大省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基地,引領整合現有40多個決策咨詢基地。舉辦“譜寫中國夢的江蘇篇章”社科學術大會、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等系列品牌學術活動,推出一批有價值有影響的成果。目前,我們正與南京大學聯合重點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研究與建設工程”,努力建設一個完備的經典文獻數據庫、出版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一個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基地、搭建一個高端國際學術交流平台、推出一系列理論宣傳品。

  第二,充分發揮高校主力軍作用。我們將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工程重點教材使用工作,加大對全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項目投入,建設一批馬克思主義研究重點基地,舉辦全省工程重點教材任課教師培訓班。全面落實《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准(暫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點建設,推動知名專家學者參與一線教學,研究制定以教學效果為核心的科學評估體系,積極搭建“三進”工作新平台。出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加大骨干教師培訓和調研實踐力度。

  第三,著力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隊伍。著眼於對社科界知識分子的團結引導,加大培養選拔力度,增加省“333人才工程”、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教育系統“青藍工程”中社科理論人才的比例。實施青年社科英才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支有政治鑒別力和學術創造力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后備人才隊伍。在全省社科理論界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引導社科工作者自覺做馬克思主義的忠誠傳播者、執著追求者和堅定踐行者。(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王燕文)

  運用工程成果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是推進工程的一項重大任務,對於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

  第一,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把高校思政課建設擺在重要地位狠抓落實。把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大事來抓。一是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突出位置,擴大學習覆蓋面,增強學習系統性。二是不斷深化中國夢主題教育,引導高校師生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推動中國夢入腦、入心、入行動。三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著力方向,適時組織有關部門對高校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確保落到實處。

  第二,加大研究力度,增強高校思政課“三進”的針對性實效性。我們將繼續推動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一是組織思政課教師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行深入學習研究,為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提供學理支撐,增強思政課的滲透力。二是圍繞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結合改革發展實踐和四川實際,設立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密切相關的重點選題,組織全方位研究攻關,把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三是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在推動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勇於創新創造、錘煉高尚品格等多方面開展研究,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

  第三,加大學科建設力度,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支撐作用。我們將繼續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著力解決思政課學科建設方面“兩張皮”的問題。一是准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方向,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積極推動適應時代要求、體現中國特色的新學科建設。二是把高校思政課學科建設列為重中之重,在機構設置、師資配備、項目安排、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三是支持高校全面提升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研究水平,積極鼓勵組織申報國家社科基金相關課題,設立省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課題,組織重大課題聯合攻關。

  第四,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優化課程設置和增強教材體系使用效果。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必須在優化課程設置和教材使用上著力。一方面,抓好工程重點教材統一使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每年進行督促檢查,把使用情況作為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進行內部通報,對違反規定的嚴肅處理。另一方面,深化思政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研究,為一線教師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借鑒。(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吳靖平)

  用好工程重點教材 加強新聞人才培養

  我校以工程重點教材為基礎,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新聞專業基礎課為載體,注重強化學生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培養,為培養中國新聞事業后備人才進行積極探索。

  第一,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夯實新聞人才培養的思想政治基礎。新聞學科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屬性。進一步用好工程重點教材,通過加強師資培訓、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保証教育實效,切實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結合我校《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實施方案》,以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為平台,充分整合多學科資源,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強有力的學科和學理支撐。

  第二,打造精品課程,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引導這些未來的新聞工作者認真思考和回答“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按照工程重點教材使用要求,加強“新聞學概論”專業基礎課教學,著重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識新聞現象、闡釋新聞原理。開設“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課,並作為新聞專業的重要入門課程。下一步,我們將充實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持續開展教學改革,更加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說的形成、發展和創新,明確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要求。

  第三,堅持開門辦學,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教學實踐環節,在增強學生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其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更多地邀請新聞單位領導和業界專家走進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實習的設計和管理,抓緊抓好社會實踐,鼓勵學生開展假期深度新聞調查等,加深對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難點問題的了解,知國情、接地氣,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復旦大學黨委書記 朱之文)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