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共筑中國經濟內生動力的西部夢

殷德生2013年10月24日16:05來源:文匯報

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使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長遠后勁。而“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的重要部分就是西部大開發帶來的“紅利”,西部開發與開放不僅改變了西部貧窮落后的面貌,而且拓展了全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西部夢”的實質也是“中國夢”

日前,在分別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四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的澳大利亞總督布賴斯時,習近平指出,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李克強表示,中國發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

西部大開發事關我國改革開放全局,事關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進程。自2007年開始,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已連續6年超過東部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國民生產總值佔全國的份額已達19.8%,西部地區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區域。西部開發與開放“紅利”的不斷釋放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新的推動力。

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投資紅利

優先發展基礎設施、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這是世界許多國家開發欠發達地區的一條帶有普遍性的經驗。西部大開發在基礎設施建設與一體化發展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綜合交通運輸網骨架初步形成,“十一五”時期新增公路通車裡程、新增鐵路營業裡程分別達到36.5萬公裡和8000公裡。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一直將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初步構建了適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在未來的建設中,將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全面加強水利、能源通道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中還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設目標,例如,加快形成西部地區鐵路路網主骨架,路網規模達到5萬公裡左右,復線率達到50%以上,電化率達到60%以上。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投資規模的擴大和投資效率的提升,政府動員大量資源到基礎設施行業,有利於造就西部地區的高增長性部門,進而產生顯著的規模報酬遞增,結構性的配置調整將帶來明顯的趕超增長。不僅如此,基礎設施建設在相鄰地區一般具有顯著的空間正外溢性或者說很強的聯系效應,中央政府優先投資發展西部地區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有利於推進西部地區一體化發展進程。

城鄉統籌發展帶來消費紅利

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最突出表現是經濟增長具有典型的外需拉動特征,內需一直無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擴大內需的前提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西部大開發顯著提升了人民收入水平,“十一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了80%和8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2.5%,接近全國平均水平(12.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3.2%,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12.7%)。

西部地區在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尤其是成都和重慶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一方面,以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社會事業為重點,加大農村投入,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另一方面,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戰略,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統籌推進土地有效利用,優化城鄉空間布局。一般認為,城市化率和投資率呈“倒U”形關系,城市化率和消費率呈“U”形趨勢。城市統籌將促進政府對衛生、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務等公共產品的供給,帶動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

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生態紅利

西部大開發在一開始就樹立了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在開發和開放過程中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並從源頭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嚴格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西部地區在解放生產力、加快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進程中,提高資本密集型部門比例有可能誘發不利於減少污染排放的經濟結構變化。為了避免出現資本深化與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並存的局面,西部地區在技術進步方向上選擇環境友好型,並在減少環境污染中尋找經濟結構轉型的新途徑。一方面,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堅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目標,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強土地、能源、礦產、水等資源的節約和管理,強化節能減排,構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帶來的生態“紅利”為實現中國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色外向型經濟帶來開放紅利

西部地區的開放“紅利”主要通過三條路徑形成:一是區域開放合作,承接東部和國外產業轉移。對內開放承接產業轉移不僅發揮出西部地區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加速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而且推動東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二是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全面提升開放水平。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揮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等開放平台的輻射功能,打造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等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三是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區建設,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一方面,加快推進重點口岸、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在一批有競爭力的邊境開放城市發展面向周邊的特色外向型產業群。另一方面,促進邊境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發展,探索管理模式創新,推進邊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

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和結構調整,使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長遠后勁。而“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的重要部分就是西部大開發帶來的“紅利”,西部開發與開放不僅改變了西部貧窮落后的面貌,而且拓展了全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西部夢”的實質也是“中國夢”。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難點與路徑研究”首席專家)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