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究竟是探尋經濟規律還是為了提升經濟學的“科學”地位,對於這一問題的爭論,學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研究經濟問題的經濟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數理技術只是可行方法之一。在明確了這一點的前提下,任何方法的意義都歸於一點,即最終都要促成經濟學科的思想性生成。
研究任何經濟理論必須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實際就是在經濟學的現象逐漸達到本質的過程中人們所借助的工具及途徑,以及借助這些工具及途徑的表現形式。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目的,就在於使用這些研究方法去探索經濟現象、揭示經濟規律,從而解決經濟社會的各種矛盾及問題。但在一些西方學者看來,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關於經濟學的科學地位問題。這也是當前國內外研究經濟理論重技術、重數量的理論認識根源。
一些國內學者照搬西方模式,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數理化趨向是與國際接軌的趨向,於是紛紛將其運用於國內的經濟學期刊、學位論文乃至經濟學其他方面的研究中。
從經濟史的角度看,當前經濟學研究重數理的趨勢在歷史上並非是主導,古典主義鼻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道德情操論》等運用數理方法的內容就很少。直到邊際學派出現,經濟學研究中才大量運用數理方法。而當前西方不少經濟學研究,特別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實際上也不是單一重視數理方法,他們更多是採用嫁接法、融合法、綜合法。奧哈諾、繆爾達爾及格魯奇認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可以與舊制度主義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融合。
在國內,許多學者在經濟學研究中也反對數理化趨勢,並不認為數理方法是經濟學研究中的唯一方法。我國老一輩經濟學家孫冶方還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具體—抽象的研究方法”與“抽象—具體的敘述方法”稱為“脫衣法”和“穿衣法”。學者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種類比西方經濟學更豐富,多角度地揭示了經濟規律,並且注重規范分析與實証分析的結合,還包容了西方經濟學的一些方法。同時,他們批評了西方經濟學及當前的經濟研究中運用假設前提法及數理模型法是為了使經濟理論更為科學的觀點,並認為証明經濟理論科學性的關鍵在於是不是正確認識客觀世界,而方法只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手段及途徑,不能代表理論是否具有正確性,數理研究方法運用尤其如此﹔經濟現象紛繁復雜,不同問題的解決隻能用不同的方法,數理方法只是經濟研究中眾多方法的一種,不能替代一切科學研究的方法。
通常來說,經濟學研究方法被用於兩種相反的研究途徑。一是用來表明經濟學的科學性﹔二是用來揭示經濟現象背后的經濟規律。我們不否定西方學界運用數理技術等所謂“科學方法”形成的科學,但也不能否定不運用數理技術等“非科學方法”形成的、被實踐証明是正確認識的科學。試想,為人類造福幾千年的醫學、考古學、人類學、生物學等,由於數理技術運用不多甚至完全不運用的學科難道不是科學嗎?如果不是,那麼世界上僅僅存在隻用數理技術形成的科學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應該認識到,無論是否運用數理技術,隻要是通過合理的方法得到正確認識的學科體系,都應該視為科學。
以上述為基礎,可以看出經濟學的方法論是與其科學性聯系在一起的,而“科學”不論是否通過科學或非科學的方法獲得,都是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性的正確認識,這種正確認識必然要通過思想,特別是正確的思想表現出來,從而才能最終表現出思想性。無論何種方法都應該反映或促使經濟學思想性的形成。正確使用方法,才可以正確形成科學,否則隻會破壞經濟學乃至其他學科的思想性。
為此,我認為,經濟學方法與經濟學的思想性之關系是:經濟學的方法不能代替或等同於經濟學的思想性,可以用其表達及促成經濟學的思想性,與此同時,經濟學的思想性也是由多種經濟學方法來表達及促成的。這是因為:其一,經濟學的方法與經濟學的思想具有完全不同的內涵。經濟學的方法是探究經濟現象的途徑與手段,經濟學的思想則是該學科要表達的經濟概念、范疇、原則、原理、結論等認識方面的內容。其二,經濟學的思想性必須要靠一定的方法來促成及表達。例如,通過抽象法形成經濟學的概念﹔通過數學法、歸納法、推演法等形成經濟學的結論﹔通過邏輯方法確立經濟學的原則﹔通過綜合法形成經濟學的原理﹔等等。其三,由於經濟現象關系復雜,經濟學思想層出不窮,任何方法隻有在特定條件下得到運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任何一種經濟學的方法,都隻能在特定的條件下,解決特定的經濟學問題,形成特定的經濟學思想。可以說,豐富的經濟學思想,需要多種經濟學方法來形成,反過來也可以說,多種經濟學方法才能促成或形成豐富的經濟學思想。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經濟學家》編輯部主任、西南財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