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哈佛大學發布人文學科發展系列報告

鄭謳2013年06月19日08:1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核心提示】如今,人文學科正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挑戰,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在專業選擇時不選人文學科。以美國為例,自1966年以來,美國全國范圍內人文學科的學士學位授予佔總體學位授予比例已從14%下滑至7%。

美國哈佛大學官網6月6日報道,該校文理學院經過18個月的努力,於6月初連續公布了三份關於人文學科發展的系列報告,對人文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第一份報告《描繪未來》(Mapping the Future)側重於描繪人文學科的哲學基礎﹔第二份報告《課程工作組的任務聲明》(Curriculum Working Group Mission Statement)將焦點放在了課程改革上﹔第三份報告《補遺》(Addendum)則強調人文學科對其他學科也有重要作用。該系列報告是哈佛大學“人文學科與大學未來”會議的成果之一。

哈佛大學諸多知名學者參與了報告的撰寫,如人文中心主任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哲學系主任肖恩·凱利(Sean Kelly)、英文系教授詹姆斯·辛普森(James Simpson)等。學者希望能夠通過反思與分析探討人文研究的復興途徑。

人文學科面臨嚴峻挑戰

人文學科通常包括文學、哲學、古典學、電影研究、藝術史、音樂和宗教研究等。報告稱,人文學科的定義更強調語言訓練的重要性。巴巴在報告中表示,人文學科更強調通過論証、解釋和討論進行溝通的能力。

“在當今世界中,社交媒體環境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解讀者和評論者。”文理學院院長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D. Smith)表示,“交流、解釋與論証等人文能力在今天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哈佛大學在教育學生時,應讓他們不論來自哪個學科都具備這些能力。”

如今,人文學科正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挑戰,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在專業選擇時不選人文學科。以美國為例,自1966年以來,美國全國范圍內人文學科的學士學位授予佔總體學位授予比例已從14%下滑至7%。在哈佛,自1954年以來這一比例已從24%降至17%。在2006級新生中,有27%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人文學科,而這一比例在2012級新生中下降到了18%。

據辛普森介紹,他的文學研究以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為研究對象。在他授課的三個學期中,2012級選擇人文學科學生中有57%的人都放棄了原來的專業,轉向了社會科學如行政管理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他表示,盡管從這些數據來看,人文學科情況嚴峻,但同時也有積極的一面,藝術和人文學科有著最高水平的滿意度和教學質量。辛普森認為,如今人文學科正面臨著巨大的機會與挑戰。人文學科的任務很明確,即應把重點放在本科新生上。

人文學科對當今社會有重要啟示作用

報告指出,人文學科現在面臨著巨大挑戰,其中以以下幾個論點最為突出。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經濟角度觀點認為,人文教育沒有實際應對人們面臨的最緊迫的現實挑戰﹔文化與社會角度觀點認為,藝術和文學僅能為個人提供愉悅與慰藉,而不再是國家建設的工具﹔科學角度的論點提出,人文知識看上去過於柔軟,永遠是相對的解釋﹔職業角度論點則強調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和收入堪憂。

此外,報告還特別指出,有觀點認為,“深深地沉浸於知識之中已不再是技術時代所需要的。與其研究那些經久不變的文本和經典,倒不如研究新媒體和傳播。”因此,有人提出了一個激進的策略,將人文學科的一切推倒重來。

系列報告並非要推翻人文學科的百年傳統,而是意在將傳統融入21世紀的現實關切中去。報告通過回顧人文學科的歷史起源詮釋了人文學科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人文學科進入中世紀時被分為語法、邏輯、修辭、天文學等7個領域。到了中世紀后期,人文學科的劃分則更接近於現代的劃分。同時,人文學科不再僅限於學術,而在指導公民行動上也開始發揮作用。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認為藝術創作“既是腦力活動又是手工活動”。從19世紀中葉開始,人文學科變得更加世俗化。

辛普森向記者解釋稱,偉大的藝術作品不僅能教會人們怎樣交流,同時也向人們傳播智慧,讓人們了解別人的經驗。對於那些稱人文與藝術學科很少涉及當代問題的觀點,辛普森表示,人文同樣適用於當今社會。對過去事物的理解對於當今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如婦女問題、環境問題、政治制度等都在人文研究中有所體現,這些過去的經驗將為今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

此外,辛普森還表示,人文學科對社會治理也有很大作用。合格公民所需的文化素養,無疑是從人文學科汲取的。人文學科帶來的是對價值觀的詮釋,以及不斷變化的、靈活和感性的思維方式。

推行人文學科課程改革

報告列出的在課程改革方面的行動要點集中於針對年輕人的教育改革,包括開發人文學科相應的創業孵化機構(i-lab)、跨學科與跨校合作、重視大學前三個學期的學習等。通過分析調查數據,報告同時還強調哈佛大學本科教學的一般性和跨學科傳統,強調了人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

據美國全國范圍的統計數據顯示,法律和醫學等專業在錄取研究生時都樂於接收人文專業的本科生,且人文專業的畢業生有著廣泛的擇業范圍,如律師、記者、劇作家等。哈佛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戴安娜·索倫森(Diana Sorensen)對此表示:“藝術和人文學科為學生提供了應對許多工作的准備。人文學科為學生培養的思維習慣使他們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

報告呼吁,學校應重視新生研討會項目,鼓勵教師多組織涉及時間、正義、愛情、幸福等基本話題的探討。人文課程改革的第一步是在2013—2014學年推出系列入門課程,向學生發出有針對性的邀請,以體驗藝術和人文。這些課程主要反映三個方面:傾聽的藝術、讀書的藝術以及尋找的藝術。另外,還有一些涉及合作的項目,如與設計學院研究生院合作的“城市人文”項目,旨在探索人文對政治的塑造作用及對公民美德影響的“公共人文”項目也都在籌劃之中。

辛普森表示,報告著重強調了人文學科的一大特點是“轉化能力”。人們對經驗進行評價、想象,最后進行改造和轉化,對於人類進行自我批評和審視必不可少。人文學科正是為評判世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框架和方法。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