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一部推進我國生態文明發展之理論力作

——讀劉湘溶等著《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

王小錫2013年06月04日08:38來源:光明日報

  劉湘溶教授等著《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以下簡稱《研究》)一書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成果,既充分展示了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又為國家制定相關法規、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工作理念,具有重要的學術和實踐價值。

  第一,創造性地提出“和諧”是生態文明的核心價值理念。

  《研究》首先指出,生態文明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和符號,而是現實的生活元素、客觀的歷史活動或過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調整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減損工業文明的擴張性品格所帶來的各種矛盾和沖突,實現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就在客觀上規定了和諧應當是生態文明的核心價值理念。在此基礎上,《研究》進一步指出,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核心價值理念的和諧是對立、競爭中的和諧,一是認為和諧中內涵著矛盾、差異、對抗等,正是由於事物之間存在著角逐和競爭,才形成了“和諧”的局面,無競爭之和諧是沒有生命力的、不能長久的,競爭是實現和諧的動力機制﹔二是認為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競爭決不是無序化的競爭,而且,作為競爭手段,它是有限度的,即競爭要服從於和諧、統一於和諧,和諧才是目的﹔三是認為“和諧”是動態的、發展的、逐漸提升的,因此,實現和諧既是現實的承諾,也是理想的期盼。這些觀念,以一個十分新穎而富有哲理的視角,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建設生態文明的獨特而不可忽視的基本理念。由《研究》的理念觀照歷史與現實的生態發展過程,無不充分說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取決於對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的認識和把握。

  第二,主旨鮮明地在生態文明建設之“推進”上做文章,提出了具“頂天立地”意味的“六個推進”。

  《研究》在探索生態文明發展戰略過程中,始終關注“推進”之主旨。而且,《研究》十分清楚,探討生態文明的發展戰略,惟有在“頂天”的理論層面和“立地”的踐行層面弄清楚“推進”理路,才能充分展示其理論和應用價值。一是原創性地提出“推進思維方式的生態化”,認為思維方式的生態化即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有機的、整體性的生態理念,可以改造工業文明尤其是粗放型經濟增長背景下的反生態思維,並由此不斷催生生態化的思維方式。二是十分有見地地提出“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生態化”,認為包括目標理想、動力因素、經濟增長方式、路徑選擇在內的經濟發展方式的生態化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三是以獨特的視角提出“推進科學技術的生態化”,認為科學技術生態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依據,是生態文明發展的行動准則。四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推進城鄉建設的生態化”,認為在推行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生態化是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五是創造性地提出“推進消費方式的生態化”,認為推進消費方式的生態化既是人類文明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極。六是富有新意地提出“推進人格的生態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始終是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人始終是推動文明發展的主體,人的發展也是文明進步的最大功業,因此,推進人格的生態化既是為生態文明建設創造主體條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歸宿。在全新的理念引導下,《研究》著重在“推進”上提出了符合我國現時代要求的戰略思路和操作性舉措。為此,既有深刻的理論闡釋,又有實踐路徑構想,是該書重要價值之所在。

  《研究》一書在提出和解決一些關於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過程中,客觀上也提出了值得人們關注並繼續研究的重要問題。如,關於人格生態化和生態化人格問題,這不僅是生態文明發展要研究的問題,也是社會科學各領域需要引進並研究的重要問題。可以想象,人格生態化和生態化人格問題在各社會科學領域被關注和研究,將會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更好發展。又如,關於思維方式的生態化問題,如果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研究,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相信《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一書將會在我國思想發展史尤其是生態文明思想發展史上烙上深刻的印記。(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