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各地理論界討論理論自信時指出

要構建中國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

2013年04月28日08:13來源:光明日報

4月16日本報一版頭條刊發《湖北社科界討論理論自信》一文,生動報道湖北社科界通過對實踐觀的討論增強理論自信,在全國各地理論界產生熱烈反響。大家在討論中指出,要堅持在實踐中構建中國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

理論自信的討論具有現實意義

山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張福記認為,湖北社會科學界展開討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信的認識,非常及時,很有現實意義。1978年全國開展真理標准大討論,起到了思想解放的偉大作用,為新時期擺脫教條主義、推進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基礎。現在我們也需要在全國開展新一輪思想討論,進一步從洋教條迷信中解放出來,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推進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建構,並為改革攻堅和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奠定思想理論基礎。

張福記說,自信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的重要基礎。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理論與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反復証明理論自信的重大意義。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深刻總結中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無論是從縱向上歷史與現實的比較,還是橫向上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對比,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都是一個用西方理論難以解釋的奇跡。我們在這一點上要堅信國人自己的創造力,要有足夠的自信繼續前行。

張福記表示,中國的學者應走出書齋,深入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外國的比較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規律,才能完成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學術成果。

理論自信不能疏離實際問題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宋煥斌說,我國正從事著前所未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要隻爭朝夕地深入研究自己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當前增強理論自信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深入分析和論証,學習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講好、講活、講深、講透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親和力、感染力、說服力和影響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思想保証和智力支持。

理論自信需要解放思想

廣東省委宣傳部講師團團長曾凡光說,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當前,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更加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前進,思想理論工作任重道遠。

深化改革開放,需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和時代化。這些年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在南粵大地相繼孕育提出並實踐著,譜寫出“三個春天”的精彩華章。我們始終堅持“三貼近”,以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為龍頭,以時事政策宣講為抓手,以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為載體,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思想條件和精神支撐。當前,廣東改革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存在,要啃下思想僵化、利益固化等“硬骨頭”,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不解放思想不行,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不行。我們要積極迎接挑戰,結合實際,不斷豐富完善和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深化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理論先導和思想動力。

廣東是改革開放先行地,隻要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切實增強理論自信,提升理論自覺,就一定能更快更好地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理論自信源於堅定的人民性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全國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蔡常青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歸根到底來自於它的堅定的人民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之所以在中國取得勝利,並對世界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就在於它是真正代表人民大眾追求解放和幸福的科學理論。而且,這種理論不像宗教那樣把人的命運寄托於脫離現實的“上帝”,而是堅信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主人﹔人民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化的創造者,也應是人類財富的共享者。歷史証明,理論自信來源於人民的認同。秉持這一反映人們根本利益的科學理論,就會獲得始終堅持真理、敢於修正錯誤、不斷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否則,就會被歷史淘汰。中國共產黨正是始終踐行了這一人民至上的立場和科學理論,從而贏得廣大中國人民的支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開辟了一條反映時代潮流、符合人民意願、體現現實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才是無論風雲怎樣變幻,我們都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根蒂。

(綜合記者趙秋麗、畢玉才、吳春燕、高平 特約記者劉勇、李志臣 通訊員王立強報道)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