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召開開題論証會

2013年04月24日13:1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2年3月4日,南京大學杜駿飛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開題論証會在南京大學成功舉行。

課題組負責人杜駿飛教授作了項目開題報告。他圍繞總體的課題設計和研究計劃,從研究隊伍、總體框架、基本內容、主要創新點和特色、子課題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匯報。該重大項目分為六個子課題:網絡游戲產業影響力研究﹔網游內容及其對青少年的文化影響研究﹔參加網絡游戲對青少年個體的發展影響研究﹔參與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群體的發展影響研究﹔青少年網游玩家“成癮—脫癮”的心理機制研究﹔網絡游戲的引導與治理策略研究。該課題項目將秉持“創新思想、寧缺勿濫、唯真唯實、頂天立地 ”的研究理念,施行“多專家對話、跨學科合作、跨方法証明、高效能生產”的研究策略,採用“統一調度、分層累進、數據共享、成果接力、按需配置、目標管理” 的管理模式。對於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群體的影響或傳播效果,該項課題力求跳脫先驗的價值判斷,從中立客觀的角度切入,系統梳理網絡游戲在當代中國的發展脈絡,深度解析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影響機制﹔從個體和群體兩個層面研究青少年群體對網絡游戲的接觸與參與,從傳播學、公共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角度切入,探求社會環境、社會文化與青少年玩家之間的互動關系,改變以往研究各自為陣、彼此隔閡的狀況,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價值的網絡游戲引導策略。

子課題負責人代表分別就課題的具體研究思路作了補充匯報。子課題一“網游產業對青少年的整合營銷影響研究”由蔣旭峰副教授主持,該項子課題的目的在於把握網游產業的整體發展狀況,研判其發展趨勢,並深度分析網游的整合營銷策略對青少年消費的勸服影響。

子課題二“網游內容及其對青少年的文化影響研究”由朱麗麗副教授主持,主要通過對於市面上發售的流行網絡游戲進行類型分析及內容要素分析,並從中揭示網絡游戲的文化特征及對青少年階層的影響力。

子課題三“參與網絡游戲對青少年個體的發展影響”由巢乃鵬副教授主持,該項子課題主要遵循“動因—行為—效果”的研究路徑,系統探究青少年參與網絡游戲對個體的影響。

子課題四“參與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群體的發展影響研究”由周海燕副教授主持,該項子課題主要基於“線上 — 線下”“初級群體 — 次級群體”的矩陣框架,探究青少年網絡游戲玩家在不同參與情境下的群體行為。

子課題五“青少年網游玩家‘成癮—脫癮’的心理機制研究 ”由劉儒德教授主持,該項子課題試圖回答三個問題:一,青少年網游“成癮—脫癮”的一般心理機制,及其發生作用的具體條件﹔二,依據這一心理機制,結合社會調查數據,從學理及操作層面上定量分析青少年網游成癮問題﹔三,與子課題二合作,反思當前有關青少年網游成癮的主流話語,嘗試還原“網癮”問題被話語建構的過程。

子課題六“網絡游戲的引導與治理策略研究”由李永剛教授主持,探究網絡游戲的社會認知差異,通過理解和協調此種認知差異來分析有關網游引導與治理的政府政策及法規,梳理西方國家的治理經驗,從而提出兼具學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網游引導與治理策略。

在聽取課題匯報之后,評審專家組提出了意見建議。

周曉虹教授肯定了“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課題富有理論及實踐價值,研究思路清晰,成員分工合理。他認為,本課題在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教育學及公共政策研究等領域均可對現實問題作出重要回應。

王明生教授提出課題組需要抓住若干重點突破研究,研究成果宜精不宜泛﹔鑒於該重大項目的跨學科、跨地域屬性,可通過建立課題組網絡平台的形式促進參與成員的交流與課題組信息的共享。

朱慶華教授充分肯定了課題組不對網游影響作價值預判的研究視角,同時也建議課題組加強應用趨向,並對課題所採用的內容分析法、德爾菲法等具體研究方法作了指導。

方曉義教授認為課題組提出的“線上-線下”及“個體-群體”的研究思路頗為新穎,但也指出課題組要特別注意促進跨學科專家團隊的融合,同時,通過對課題研究領域已有文獻的深入研究抓住研究亮點,在取樣等具體研究方法上進一步細化。

張鳳陽教授認為,對於網絡游戲的判斷要放在現代性的視野中,這種現代性的視野便是個體的歸屬感。由於在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個體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歸屬,就會傾向於在虛擬社區中尋求新的情感歸屬,這就是當前網絡游戲問題的現代性背景。並提出,可以分析在網絡游戲使用上城市與鄉村的差異、性別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差異。

最后,開題評審專家組組長金兼斌教授總結了評審意見,對課題組研究計劃及相關設計給予了全面的積極回應,並綜合各位評審專家的意見,就開題報告部分細節提出了調整建議。建議指出,在課題的立意上,不僅要關注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還要關注正面影響﹔課題的目標應該是有限目標,重在突出創新性﹔課題的設計要以“影響”和“引導”作為核心關鍵詞,各個子課題之間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在課題的學科組織上要做到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

(項目組供稿)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