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簡 報

2013年04月23日14:2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簡 報

(2012年 第七期)

2012年10月20日在昆明召開子課題研討會,對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文稿進行專題研討,同時,會議討論了首席專家伍雄武起草的全書《編撰要則》(討論稿)。出席會議的有:傣族章責任人羅昆、刀承華,布朗族章責任人吳之清,阿昌、德昂兩族章責任人羅秉森、羅瑩﹔項目首席專家伍雄武,項目組成員楊志明、楊樹美、李煌明、鐘寶雲、楊燕同、肖耀輝,辦公室秘書和金權。

首先,本次會上,僅隻阿昌族章提出了完整的文稿,其余各章隻提出寫作提綱,而布朗族章甚至連提綱都差距甚大。這種情況,引起與會者的嚴重關切。本次會議要求上述各章務必於明年(2013年)3月,完成初稿,另行安排專題研討。

會上,羅秉森匯報了阿昌族章文稿取得的新進展、新認識,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羅昆匯報了傣族章研究進展,特別是對一些傣族文獻的考訂、研究,對現今提綱的新意及問題做了說明。吳之清對布朗族章提綱做了簡要說明。大家對文稿和提綱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附后)。

對《編撰要則》(討論稿),與會者一致贊同,認為是本項目進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建議對個別地方進行修改、完善,並及時傳送到項目全體成員,請大家在撰寫或修改文稿時認真執行。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項目辦公室

 2012年10月28日

附:關於阿昌、傣、布朗族(章)初稿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一、關於阿昌族章文稿的意見和建議

(一)在深入調查、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充實,現稿基本達到項目要求,但在以下方面還須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二)阿昌族人口雖然不多,但歷史上曾與景頗等族同一母體,后來又與漢、白、傣各族相交融,因此歷史、源流及族際關系均較復雜,而基於這種歷史與族際關系的思想與文化發展過程,也就十分復雜。現稿在這方面論述還較為粗淺,須再進一步梳理、研究,加以提高、完善。

(三)阿昌族思想與文化的特點,就存在於上述歷史與族際關系的復雜性之中。該族既保持著原始、古老的《遮帕麻與遮米麻》的精神,同時又受漢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某些宗族制度和族規﹔既有原始的多神崇拜,又有土主、財神、關公的崇拜,以及南傳佛教的某些信仰。由這種多樣性,至使人口不多的阿昌族,在不同地區又有不同的信仰與習俗。這些方面都須做出進一步的梳理與研究。

二、關於傣族章提綱的意見和建議

(一)提綱第一節聚合傣族的概況、歷史發展階段、文化發展階段、哲學思想發展階段幾方面的內容,相互交錯、重疊,須重新梳理,構建新的邏輯結構。

(二)關於傣族哲學思想發展的歷史,按照萌芽、形成、發展三階段來論述是合邏輯的,但是缺乏歷史實際的支撐,由此就可能變成空洞、生硬的論述。故須注意對傣族思想史有重大意義的事實,根據這些事實來構建傣族思想史的發展邏輯,這樣才不至於空洞、生硬。這些歷史事實是:景龍金殿國、麓川等政權組織的建立﹔佛教的傳入及其與故有傳統的沖突與融合﹔近代帝國主義入侵、商品經濟的發展、外界思想的大量傳入。

(三)第二節應題為:傣族哲學思想的起源與萌芽。論述中的概念應認真考究其內涵與外延,如:“早期哲學思想”、“原始哲學”、“哲學的萌芽”,“早期宗教”、“原始宗教”、“原始崇拜”,等等,據此才能做出較確切的論述。

(四)第三節“傣族古代哲學思想的發展”,包含內容太多,已成為本章的一個“大肚子”,須考慮分為二節或三節。從提綱看,本節主要不論述“發展”,而是按思想類別(宗教、倫理、政治、文學、科技)來橫向展開。應力爭突破這種論述方式。

(五)應注意不同地區傣族的差異與同一。西雙版納地區和德宏地區都要注意,滇東南、滇西北的傣族都要顧及。

(六)目前學界對《論傣族詩歌》這樣重要著作的真偽有爭議,由此本章的研究和論述中,要特別注意《論傣族詩歌》、《寨神勐神的由來》、《巴塔麻嘎捧尚羅》等文獻的考訂,對其真偽的問題作確實的說明。

三、關於布朗族章提綱的意見和建議

作者目前提出的提綱,在框架、內容、基本概念等方面均未達到項目的要求,請作者抓緊時間,閱讀開題論証會上首席專家的報告以及各種文件,參考兩年來本項目所發布的各期《簡報》,參考情況相近的其他民族章的文稿(例如,同屬孟高棉語族的佤族章文稿),在今年(2012年)內完成新的提綱,並發送至項目首席專家或辦公室,再次進行研討。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