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召開開題論証會

2013年04月19日13:4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陳夕教授主持的“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課題組近日通訊開題。在首席專家陳夕主持下,課題組對課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和討論,並作出安排和部署。

課題組首先研究分析了中共黨史征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認為: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工作是黨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編寫黨的歷史、進行黨史研究的基礎,是正確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發揮黨史工作資政育人作用的重要資源。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非常重視黨史資料的征編工作,形成了三次大的征集高潮:一次是20世紀40年代,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編輯了《兩條路線》、《六大以前》、《六大以來》等文獻集。一次是五六十年代,編輯了三袋活頁式《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出版了四卷本《毛澤東選集》,影印了19種革命期刊,出版了《星火燎原》和《紅旗飄飄》系列叢書。一次是80年代以后,成立中央黨史研究室,開展黨史研究﹔成立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進行黨史資料征集工作﹔成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黨的歷史文獻和中央主要領導的選集、文集、年譜、傳記等﹔一些機關、高校、研究機構、出版單位乃至個人也開始收集、整理、編輯、出版相關的黨史資料。其間,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1988年與中央黨史研究室合並)和中央黨史研究室以編寫黨的歷史為龍頭,開展黨史專題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編輯出版《中國共產黨歷史資料叢書》(當時確定征集專題600多個,其中250多個需要編輯成歷史資料叢書)。這些都為新民主主義時期黨史的編寫打下堅實基礎。

課題組同志認為,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1年6月胡錦濤同志把黨史工作概括為征編、研究、教育、宣傳四個方面后,黨的文獻、檔案、研究部門逐漸將資料征集、整理和研究的重點轉向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基本文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選集、文集、年譜、傳記,重要事件或問題的專題文獻集,黨史人物的回憶錄、口述資料等。這些都為《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資料,為課題的開展創造了條件。同時,由於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以及財力、人力所限等原因,相對於黨史研究來說,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工作明顯滯后,並呈現出下列特點:一是收集、整理、編輯出版資料的主體多元化,公布資料的渠道多樣化,某一方面的資料散見各處,很不系統,不能形成“資料鏈”﹔二是收集、整理、編輯出版的資料,就社會主義時期來說,多側重於“兩頭”,即“前七年”和改革開放初期,因而一些重要事件、重大問題的研究難以深入﹔三是由於一些事件或問題距今不遠,沒有經過歷史的沉澱,相關資料既多又雜,有真有假,隻有經過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研究才便於應用。正因如此,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這個課題,更加有意義。一是可以為編寫社會主義時期黨的歷史、進行黨史研究提供准確可靠的資料﹔二是為今后全面系統開展社會主義時期黨史資料的征編工作積累經驗﹔三是可以為黨史宣傳教育、資政育人提供重要資源,更好地發揮黨史工作以史鑒今、以史育人的作用。

課題組通過討論,進一步明確了《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課題的指導思想。大家認為,新形勢下,黨中央基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對黨史工作明確提出了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任務要求。做好新形勢下的黨史工作,深化黨史研究是前提。而要深化黨史研究,就必須加強黨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力度,佔有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如果沒有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這個源,黨史研究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共黨史是一門政治性很強的學科,在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中,一定要正確把握黨的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突出黨的核心領導作用和光輝業績,重點突出黨帶領人民進行的英勇奮斗和付出的巨大犧牲,突出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使廣大群眾充分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開展黨史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工作的有效途徑,就是從專題資料著手,這也是新民主主義時期黨史資料工作的重要經驗。《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課題,要在對黨史資料情況進行全面、系統梳理的基礎上,以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針對黨史研究和現實工作所需,從重要專題資料入手,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意義的社會主義時期黨史專題,進行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並在資金、人力許可的情況下,全面展開社會主義時期黨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工作,使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工作更好地為黨的工作大局服務,為黨史研究服務。

首席專家與各子課題負責人對《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課題所涉及的七個子課題逐一進行了研究和分析。“156項”工程的確立和建設,突出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對研究20世紀50年代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三線建設,對研究60年代我國經濟建設布局的變化、研究國際環境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影響具有一定意義﹔經濟特區的創立和建設,突出了改革開放這個基本點,對研究80年代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三峽工程的決策與建設,對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決策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西部大開發戰略,對研究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西藏民族工作和新疆民族工作,對研究我國民族問題,實現民族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課題組對《中共黨史資料征集、整理與研究》各子課題基本內容統一了認識。各子課題都要在全面系統收集與專題相關的所有資料、採訪一些健在的重要當事人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料按專題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研究,整理出專題資料,撰寫大事記和綜述,最后結集出版社會主義時期系列專題資料叢書。每個專題資料叢書的字數大致在30萬字左右,由綜述、文獻資料、口述史料、專題研究資料、統計資料、照片、大事記和參考資料等幾部分組成。

課題組進行了基本分工和大體進度安排。課題首席專家陳夕全面負責課題的實施。子課題負責人董志凱、陳東林、車明懷、祁若雄、黃一兵、劉榮剛等在首席專家的領導、指導下,按照各子課題的研究大綱和時間進度,帶領課題組成員,做好各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