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公正與法治:中國夢的價值規則

楊雪冬2013年04月10日08:45來源:光明日報

  楊雪冬

  中國夢是當下人的夢,是面向未來的夢。今天的中國正發生著深刻變革,使得每個人都有機會共享中國夢,成為中國夢的擁有者和實現者﹔這種變革激發了全社會的活力與創造力,使得每個人都有動力共建中國夢,成為中國夢的建設者和實踐者。但是,要保持社會的活力與創造力,不能單單依靠市場經濟釋放出來的物質利益刺激,還必須構建合理有效的制度機制,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在激發個體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好全社會整體利益。

  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包含著多種構件,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三個倡導”內含的“公正”與“法治”,是其基礎性構件。這是因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要使每個社會成員樂於共建共享中國夢,就必須公正地對待他們,賦予他們應有的權利,並且給予破壞規則者應有的懲罰﹔而法治就是維護社會公正的過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或團體都不能超越法律享受特權。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大量的實証研究發現,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在增強,對社會不公的承受力在下降,這直接推動了各類以維護利益為核心的社會沖突的快速增加,對制度的應對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在這種現實下,社會各界都明顯感受到維護公正、加強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也隻有通過維護公正、加強法治,才能筑牢實現中國夢的價值規則。

  其一,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協調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需要共同的基本規則。各國的現代化經歷表明,社會利益多元化必然導致需求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倘若沒有公正和法治為核心的基本規則,各利益群體之間就不可能進行相對平和的協商對話,就可能將社會矛盾推到極端,導致劇烈的社會沖突。因此,堅持社會公正的理念,健全維護公正的法治環境,可以為各種利益相互間的博弈搭建制度化的平台,並依此為基礎不斷理順社會利益關系。

  其二,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因兩極分化產生的社會困難群體,需要得到規則保護。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說,“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當前的中國,盡管社會總體財富在增長,但社會差距也日益凸顯,城鄉差別、地區差別、社會群體差別所引發的矛盾和沖突,越來越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在兩極分化過程中形成的困難群體,亟須獲得必要的保護,使他們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而堅持社會公正,完善法治環境,是對這些群體要求的積極回應,能夠為他們正當要求的表達提供暢通的渠道。

  其三,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國家制度的改革與完善,要依循公正與法治的原則。對於各級國家機構來說,公正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力量。國家是公共權力的代表,承擔著調節社會關系、提供包括公共秩序在內的諸多公共品的責任。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日益復雜的社會關系,國家的各項制度必須更堅定地維護社會公正、恪守法治原則,如此才能更好地約束自身的權力,履行自己的職責。

  既然公正和法治對於中國夢不可或缺,那麼,應當如何通過建立公正和法治的社會環境,共建共享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呢?

  首先,要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規則意識和公共責任意識。中國夢需要勇於擔當。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形成了一種“破壞規則才能獲益、承擔責任就會吃虧”的意識,滋長了各種形式的機會主義和權力尋租行為,挫傷了社會正義,降低了社會道德底線。規則意識與責任意識的缺失,還嚴重破壞了社會公正與法治,導致難以從個人良知與正式規則上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影響夢想的實現。為此,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規則意識和公共責任意識——隻有遵守規則,擔當責任,才能成就夢想。

  其次,要通過推動各項制度的落實來激勵夢想的實現。中國夢需要弘揚正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已經建立,將各種形式上的制度變成實質的結果,將各種紙面上的理論轉化為制度實踐,是對制度建設的重要考驗。公正與法治就是檢驗制度落實的重要標准。維護公正與堅持法治,就是要讓遵守制度的人獲益,讓破壞制度的人受罰。隻有這樣,才能在全社會范圍不斷培育出美好夢想的花朵。

  第三,要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中國夢需要共建共享。不能讓任何人失去追求夢想的機會,要讓社會困難群體也能擁有實現夢想的權利。因此,要通過維護公正、加強法治,不斷完善社會安全網,努力消除各種差距,使社會各界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也隻有困難群體的夢想得到實現,全社會的夢想才會顯得更加偉大而輝煌。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運行機理研究”負責人、中央編譯局研究員)

(責編:張湘憶、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