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滿族說部”研究斷想

江帆2013年04月07日09:41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滿族說部”系列研究成果

長春師范學院東北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供圖

“滿族說部”是滿族及其先民女真人自遼、金以來在北方民間傳習的古老的長篇說唱藝術,滿語俗稱“烏勒本”(ulabun),以講唱部族英雄業績為基本主題,內容涵蓋滿族及其先民社會生產、生活和氏族發展的廣闊歷史圖景與生存軌跡,是中國北方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麼,滿族民眾為何敘事?所敘何事?如何敘事?潛心其中,筆者有些許斷想如下。

滿族說部系列敘事堪稱滿族民眾用心記憶、憑口流傳的民族興衰史。它以史詩般的氣勢,反映了從南北朝至清末民初1500年間滿族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它的內容建構與播衍蘊含著豐富的族群歷史及文化變遷的質素,是我國北方民族生命意識的藝術展現與詩化歌頌。對滿族說部進行深層透視及剖析,在一定意義上復原和再現滿族文化自然積累、發展的原生形態,能夠引導現代人另辟蹊徑進入北方民族歷史文化深處,以獨特視角洞悉滿族社會發展及族群文化變遷的歷史軌跡。

“文人”與“精英”聯袂是滿族說部傳承人的文化特質。滿族說部系列敘事之所以能夠成為讓世人驚羨的泱泱巨著,除北方族群社會與歷史的獨特背景因素之外,歷史上或在當地為官、或流放到北疆的一些滿漢齊通的大家、學士、編修等有較高文化的人士參與潤飾,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他們堪稱滿族說部創作、傳承與完善的文化推手。可以說,滿族說部敘事是無數位“文化精英”與民間講述者、聽眾一起共同完成的與民族歷史及文化構建相關的歷史記憶書寫。

“史實加故事”及“類型化敘事”是滿族說部的敘事謀略。一部部說部敘事亦真亦幻,敘事的情節既因依附於某些史實而顯得真實可信,又使處於沉積狀態的族群歷史因為黏著了故事、賦予了人性與情感的溫度而顯得更為生動,便於記憶和傳承。在滿族社會歷史的漫長孕育中,滿族說部系列作品在內容與形式上幾乎都清晰地顯現出承襲傳統的特征。此中,“類型化敘事”是突出表現之一。滿族社會的文化傳統以及歷代滿族聽眾的審美汰選是滿族說部類型化敘事特征的形成動因,正是古往今來無數說部講述者與聽眾的“合力”,使得滿族說部的文本內容與敘事形式呈現出今日之完善與考究。

滿族說部的敘事旨向在於真實袒露滿族歷代民眾的心靈歷史。滿族說部創作者及傳承者的敘事旨向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展現北方民族或族群的苦難歷史﹔勾描北方族群社會歷史演進的軌跡及進程中的跌宕與延展﹔謳歌民族或族群英雄,表現其坎坷的命運與百轉千回的人生際遇﹔揭示民族精神與道德興衰的動因﹔彰顯對生命存在意義的叩問,對自我與人性的省察與反思等等。在滿族說部敘事的深層結構中,可以體味到此中所凝聚著的民族心智、哲學思考與價值傾向。

滿族說部對歷史文本具有激活與重釋之功用。滿族說部對歷史的表述帶有鮮明的北方族群的思想與文化印記。滿族說部是滿族及其先民用自己的聲音記述的族群的歷史,對滿族及其先民各個部落、氏族重大事件往往有生動描寫與細致記錄,此中大都是有據可考的真實歷史,是滿、蒙各部族祖先的親身經歷,很多歷史事件與實事鮮為人知,具有見証歷史的特殊價值。然而長久以來,由於民間的許多歷史記憶與宏大歷史不相干,往往被歷史排除,這種情況從本質上說是反歷史的。事實上,歷史是合力作用的結果,應嘗試從更多的角度、以更多樣的方法復原和闡釋歷史,將以往忽略的底層社會的歷史、普通民眾的歷史、日常生活的歷史和民間文化史撣去灰塵,重新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承傳至今的滿族說部敘事已經蓄積成為一個個意義增殖的文本。滿族說部系列敘事雖然歷經了若干世紀的反復傳講,但敘事的主題與情節結構卻並未發生大的改變。究其原因,蓋緣於滿族說部的敘事主題彰顯了滿族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敘事中的英雄模式符合滿族社會的基本觀念意識與倫理規范,敘事模式根植於滿族社會的文化傳統,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強化著滿族社會的精神倫理與價值取向。今人應直面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對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與文化建構做出當下的價值評判。

氣勢恢弘的滿族說部敘事,猶如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老人,負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資訊,已經矗立在我們面前,而我們的審視、解讀與研究,才僅僅是開始。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滿族說部研究——敘事類型的文化透視”負責人、遼寧大學教授)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