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突厥語族諸語言詞源研究”項目組召開學術研討會

2013年04月02日16:0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2年11月22日,“中國突厥語族諸語言詞源研究”(項目批准號:11&ZD130)課題組在中央民族大學文華樓召開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

會議由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央民族大學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教授主持。參加會議的有特邀專家、各子課題負責人、課題組成員及中央民族大學相關院系部分教師和研究生。會議特別邀請德國梅因茲大學突厥語系主任HendrikBoeschoten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系外聘專家Volker Rybatzki博士、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王遠新教授等參加會議並作專題講座。子課題負責人有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力提甫·托乎提教授、維吾爾語言文學系博士生導師阿布都魯甫·普拉提教授、哈薩克語言文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定京教授、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主任鐘進文教授等參加會議。其他課題組成員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陳宗振研究員、趙明鳴研究員、哈薩克語言文學系阿力肯教授、包拉什副教授、維吾爾語言文學系艾爾肯·阿熱孜副教授、阿達來提·阿布拉博士等也參加了會議。

根據會議議程,首先由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教授作了題為“國內外突厥語研究概況”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國內外突厥語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及這些研究成果對本課題的指導意義。然后由各子課題負責人分別總結了這一年的研究進展、發表的研究成果及今后的研究計劃,同時也談到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方法論問題。此后,會議邀請三位專家做專題講座。首先,特邀專家王遠新教授作了題為“突厥語詞源學研究方法”的專題報告。結合詞源學的研究方法和突厥語的實際,他談到一些重要的方法論問題,如區分借詞的層次性,具體談到中古漢語借詞、近代漢語借詞、現代漢語的分段問題,還論述了維哈新文字中的借詞和老文字的借詞的區分問題、語碼的臨時夾雜問題、書面語和口語借詞的區分等一些重要的論題。他提出在研究中首先要避開一些各民族語言中對詞源有較大爭議的詞語﹔對出現頻率較低的古代詞語可以採用做附錄的辦法進行收集整理﹔在考察借詞(外來詞)時要兼顧詞語的文化背景及時代背景﹔對方言土語中的借詞要進行實地調查,並分步驟收集和挖掘,特殊詞語可以做附錄。他還強調,在詞源研究中一定要保持開放的語言態度和慎重的學術態度,這也是本課題研究成果能否客觀的前提和保障。其后,Volker Rybatzki博士作了題為“突厥語中的蒙古語詞匯”的報告,對現代突厥語中保留的蒙古語詞匯、意義及其來源進行了細致的介紹。報告結束后,與會代表就詞源研究的一些方法論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最后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教授做了總結發言。首先他肯定了各子課題負責人及其課題組成員一年來所做的各項工作及發表的研究成果。其次,他表示課題組成員都應該嚴格按照課題研究計劃的指導下,盡快開展下一步工作,爭取在明年發表更多的研究成果,為課題的順利進行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並為計劃明年召開的全國《突厥語詞源研究學術研討會》做好准備。

11月23日,課題組全體成員在完成本次會議第一天的各項議程后,列席了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的“西域-中亞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聽取了國內外專家有關突厥語言史、突厥語詞源的報告,並與相關專家進行了深入地交流。

本次會議雖然很短,但在成功完成各項議題的前提下,達到了以下幾個預期目的:首先,對突厥語詞源研究的一些方法論問題,尤其是對借詞的層次問題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為今后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次,對突厥語蒙古語詞語的來源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課題這一部分的研究具有推動作用。此外,對一年來各項子課題的進展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收集整理了研究成果,總結了第一年的整體工作﹔在匯報工作的同時,各項子課題成員進行了相互交流,提出了面臨的問題,探討了解決方案﹔與會代表與特邀專家學者交換了意見,聽取了建議,梳理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調整了研究方法,明確了研究任務,為推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