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客家文化研究”舉行開題報告

2013年03月18日11:0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3年1月12日上午,由贛南師范學院周建新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客家文化研究”(批准號:12&ZD132)開題報告會在贛南師范學院舉行。參加開題的專家有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周大鳴教授、福建師范大學謝重光教授、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楊彥杰研究員、贛州市客家博物館萬幼楠研究員等。

首席專家周建新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組的幾位子課題負責人,分別是:華東師范大學客家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曾少聰教授(因出國在外,由袁理博士代為出席),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劉大可教授,贛南師范學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羅勇教授,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學報主編鐘俊昆教授。

在報告會匯報評議階段,周建新教授代表課題組就本項目的研究意義、整體思路、研究框架、研究內容、研究重點、創新之處、預期成果等作了詳細匯報。周建新教授的匯報從四個方面:一是本課題設立的背景和應對﹔國家對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視、客家文化研究的歷史積澱和研究價值以及贛南師范學院的優勢與實力。二是本課題的總體思路和框架結構,立足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點、難點、熱點和空白點,圍繞“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一主線,設立了6個子課題,形成“2+3+1”的框架結構。三是課題的重點和創新之處,重點是整理和總結已有成果,開創客家研究的新范式、概括和提煉客家文化的內涵與特質、分析和探討客家文化的傳播和族群認同的構建、探討客家族群認同的形成,及其對中華民族認同、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團結的啟示、探尋客家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文化產業化及其發展前景﹔創新之處在於,本課題有寬闊的學術視野、有鮮明的問題意識、有嶄新的解釋體系。四是課題的預期目標和成果,課題的預期目標是:努力構建客家文化研究的新范式和學科話語體系,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客家文化,並在此基礎上直指客家文化的核心問題促進客家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升客家學的建設和發展﹔最后的成果為六本公開出版的專著以及近百篇學術論文。

專家們認真聽取了開題匯報,他們充分肯定該課題研究的重大意義,大家一致認為,課題組的准備工作全面系統而完備,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基礎扎實,研究思路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預期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高度評價課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思路,極具針對性和現實意義,課題組成員都是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學者,具有良好的科研信譽,為課題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位專家還針對課題中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

課題組認真聽取了與會議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並與評議專家進行了討論交流。周建新教授代表課題組全體成員向與會專家致謝,並表示將認真領會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完善項目的研究設計,力爭在客家文化研究取得更大突破,並表示課題組一定會盡全力完成這個任務,推出代表國家水准的研究成果。

開題報告會與會專家意見和建議

周大鳴教授:課題的准備工作非常充分,課題設計完整,思路清晰。建議在六個子課題的整合上,需要找一下關鍵詞,如客家、族群、認同這一類的關鍵詞,從這個關鍵詞出發再找一下跟關鍵詞相關的過去的理論的發展脈絡,這樣就更能做一個學術的關懷。還有一個就是需要制定一個工作的計劃。這麼多的子課題組,什麼時候下田野,什麼時候完成,要有一個共同的時間表。還有就是建議課題組組建一個QQ群,或者建立一個共同的網站,這樣大家就可以在一個網站上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發表一些看法,比如約定一個時間如每隔一個月在網上開一個討論會,這樣便於大家的溝通。也可以開一個博客。這樣會對課題組會有好處。

謝重光教授:剛才周建新教授提到一個總體思路裡面就是說客家文化既是一種地域文化同時又是一種族群文化。這是一個角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呢,我覺得客家文化既是一個傳統文化也是一種鮮活存在的、繼續發展的文化,這也是一個視角。如何處理傳統文化與鮮活存在的文化之間的關系,也應該是這樣一個重大課題所應該關注的一個重點。還有就是要加強對於這個相關歷史文獻的資料的挖掘整理,借這個課題推出一大批客家文化研究的歷史文獻。

楊彥杰研究員:六個子課題也好,六本書也好,要注意到它們內部的完整性,他們內在的關聯,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客家文化研究新的理論范式,所以在整個理論的,有來自不同地方的課題組成員,這個整體思考要加強,不然的話這六個子課題都會成為獨立的課題,這個完整性就會不夠。

萬幼楠研究員:我覺得我們要多下田野,掌握第一手的資料,我覺得第一手的資料,哪怕是很普通的存下來對后人的貢獻都很大,把這個資料挖掘出來了留個后人了,哪怕現在不給他觀點,以后會有更有智慧的人給他以觀點,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我覺得這是要加強的,並且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不僅僅調查贛南,還有閩西、粵東,甚至台灣、香港以及國外客家地區等等,把以往的重要的東西弄出來。另外一點,就是要勇於打破地域界限。最后表個態,現在我們做文物這一塊,課題組如果需要我們的地方,需要文物普查等方面的資料都可以找我們,我們一定會全力配合。

劉大可教授:國家重大招標課題就要打造標志性的成果。這既是提建議也是給自己的壓力。所謂的標志性的成果,建議編輯出版大型客家研究的資料文獻,把那些沒有挖掘出來的進行挖掘整理,挖掘整理再加以研究。再一個標志性的成果就是要出版大型客家研究田野調查的資料匯編,要出一系列的高水平的客家研究專著,就是精品力作,能夠代表高水平的著作。

王東教授:一個大題目底下六個子課題,怎麼樣把這六個子課題的邏輯關系理順,要有一個中心的主線,就是怎麼樣用一條主線把六個子課題串起來,讓人看到這是一個整體而不是說每本書都有每個人的考慮。作為一個首席專家,最重要的任務到不是你將來自己負責的那個子課題怎麼樣,關鍵是你作為總導演,怎麼樣把其他五位演員按照你這個總導演的思路來做。我想說的就兩點,一方面感謝領導,還有一個就是希望領導繼續支持關心。第二就是依靠我們專家,集中他們的智慧,不會的我們要去請教,最少我們要立足現有的,代表客家研究現有最高成果融入到我們的成果裡面來,否則,我們現有的最高的成果都沒有就更不要說去創新去突破了。

課題組成員一致表示,將認真分析各位專家的意見建議,力爭採取多學科合作、跨領域交流的方式來開展客家文化研究。大家認為,近期課題組的工作重點應該首先是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務以及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組建聯系機制。

開題匯報會結束后,周建新教授召集各位子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在贛南師范學院客家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了第一次課題組工作會議。子課題負責人相繼發言,以“感謝、合作、守信”六個字表達了課題參與者的心聲,並認為子課題與總課題、子課題之間應加強交流,通力合作,力爭抓住亮點,尋求突破。在會上還進行了各位子課題負責人的任務分工以及組建研究團隊,各位子課題的負責人在一起點兵點將,挑選最合適研究伙伴。在會上,劉大可教授從自身的研究資源、研究優勢出發,提出與鐘俊昆教授交換研究主題進行協商,由劉大可教授負責“台灣與大陸客家文化研究比較”子課題,由鐘俊昆教授負責“客家文化結構與特質”子課題。以上申請將向國家社科規劃辦報批。同時設立了課題秘書處,辦公室設在贛南師范學院客家研究中心。課題組秘書處主要負責資料收集、調研信息匯總、課題組成員聯絡、課題組對外宣傳等工作,聘請課題組秘書,並根據工作質量和數量給予必要的勞務補貼。隨后周建新教授提出稍后將與各子課題負責人簽訂了子課題委托協議。並對本課題的成果形式進行了初步的意見交換。

本次開題報告會取得了預期目標,各位課題參與人員仔細聽取了與會專家的與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各位課題負責人表示這次開題報告會非常及時也非常成功,有了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扶持,有了各位專家的悉心指點與幫助,讓自己更加明確了研究主題,堅定了研究信心,堅決完成首席專家周建新教授分配的研究任務,服從研究大局。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