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提升我國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的路徑與策略研究”研究進展情況報告

2013年03月11日16:32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本課題以《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為理論指導,從全球競爭格局與中國國情兩個實際出發,在充分考慮我國經濟與文化發展階段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探討提升我國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的路徑和策略。

本課題組重點建構了由文化與經濟、國內與國外四個維度的國際競爭力評價模型,其優點在於更加全面反映了我國文化競爭力發展的階段,突出了文化發展的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展開相關調研,收集相關數據,總結國內外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形成的機理,擬進而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具體完成了工作如下:

一、召開課題國際專家前期咨詢會

2012年5月、2012年10月分兩次邀請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文化創意中心Michael Keame教授前來進行專家咨詢,就國際文化市場的主要特征以及目前中國文化產品可能的進入路徑進行了討論。同時廣泛聯系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譬如,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Francis教授咨詢美國好萊塢電影國際競爭力的經驗,與德國漢堡大學教授咨詢中歐文化產品特征,與台灣、香港、澳門的學者咨詢兩岸三地文化產品集群發展問題,與韓國學者咨詢“韓流”現象形成機制等。經過上述前期咨詢工作,理順了本課題研究框架,明確了課題研究的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途徑。

二、文獻梳理和基礎研究成果出版

按照課題設計框架,本研究包含六個子課題。目前已就六個子課題的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比較系統的梳理。譬如,檢索了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 EBSCO (ASC, BSC, CMMC),EBSCO Art & Architecture Complete,Ebrary電子圖書,ISI Web of Science (SCIE, SSCI, A&HCI, ISI Proceedings)和JSTOR等外文期刊全文庫,以及CNKI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檢索系統、博看網暢銷期刊數據庫、超星地方志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等中文圖書期刊,已系統收集到相關文獻資料。

對課題組前期相關成果進行整理出版,目前已經出版了《中國傳媒集團國際化戰略研究》、《我國三網融合運營模式研究》、《融合媒體受眾採納行為研究》、《中國傳媒集團經營戰略研究》。與此同時,發表了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其中《上海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體制改革協同推進研究》獲上海市第九屆鄧小平理論研究成果二等獎。這些前期研究成果的整理出版,為本課題研究資料積累,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三、數據收集和數據庫建設方案論証工作

課題組已與一些國際、歐美傳媒行業協會積極聯系,擬建立相關數據共享機制。通過建立上述合作、交流、共享機制,比較系統地收集到西方發達國家傳媒發展原始數據,為提高研究報告的科學性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已收集到數據主要有:1.報紙產業發展數據。已收集美歐日等國報紙產業歷年發展總規模,各類報紙數量、發行量,廣告收入結構,報紙受眾結構,以及各國報業20強相關基本數據。此外,收集到美歐等國報紙產業歷年競爭指數原始數據。2.電視產業發展數據。已收集到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觀眾歷年觀看電視時長、媒體使用情況,電視廣告結構變化趨勢、電視媒體內容來源,20強電視公司相關原始數據,以及電視家庭數量、商業電視台的數量及電視競爭措施等基本數據資料。3.雜志圖書產業數據。已收集到西方發達國家雜志讀者的人口統計學特征﹔雜志內容結構特征,100強雜志成長過程、雜志產業規模及結構﹔此外,還收集到圖書產業的數據資料,如圖書出版結構、圖書銷售結構,以及圖書、雜志競爭指數等。4.寬帶與游戲產業數據。已收集到中美日歐等國寬帶戶數、寬帶用戶的人口統計學特征,以及視頻游戲、在線游戲和最佳暢銷的視頻游戲類型、電腦游戲類型、網絡游戲等銷售數據。5.電影產業發展數據。已收集到中美日歐電影制作規模及結構,熱門賣座影片的評分,分銷渠道結構、屏幕總數,觀眾、票房趨勢、入場趨勢、人均入場趨勢、觀影頻率,不同年齡組觀影頻率、電影業就業統計等。6.音樂、廣播產業數據。已收集到美歐日廣播聽眾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廣播內容、不同格式廣播的聽眾,收音機市場規模及結構、FCC的廣播站總計、美國廣播電台的數量﹔音樂產業規模和結構、音樂內容類型、音樂受眾年齡和性別特征等。上述原始數據的搜集,為建立傳媒產品競爭力評價模型,分析中國傳媒產品國際競爭力等,奠定了數據資料基礎。

在上述基礎上,探討數據庫開發和建設問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數據庫建設的基本架構,技術標准和規范,以及網站上線運行機制。這些工作對於充分挖掘數據資料,提高課題研究的工作效率,提高課題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奠定了基礎。

四、編制了調研問卷和訪談提綱

針對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評價所需的數據,課題組編制了一些有關文化產品影響力的問卷、訪談提綱和實驗方案。與此同時,已積極向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學者聯系,建立穩定的合作研究關系,以期能夠收集到比較連續、真實可靠的數據。同時,也希望通過數據收集過程,能夠使參與者熟悉課題研究要求,能夠從國外文化消費者視角為課題組提供有益建議。

五、各子課題相關研究進展情況

根據申報書課題設計,本課題包含兩個子課題:子課題1是我國文化產品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研究,子課題2是建構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子課題3是提高我國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路徑選擇,子課題4是我國文化企業提高其產品國際競爭力策略,子課題5是我國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政策保障體系,子課題6是建構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信息系統研究。鑒於子課題3、4、5需要子課題1、2、6的支撐,為此,本課題組今年重點完成子課題1、2、6三個基礎性研究。目前,子課題1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資料整理和成果撰寫階段。子課題2基本數據已收集完畢,但調研工作尚未全部完成,暫無法系統完成評價模式。但以部分數據為例進行了嘗試性前期預研究,擬將預研究成果以《中國傳媒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的形式,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先期出版,以廣泛征求意見,修改完善課題正文研究部分。子課題6已完成框架設計,即將進入硬件調試階段。

總體而言,本課題按照申報書的時間節點順利進行。但涉及到國外調研部分工作,受到簽証手續復雜,國內報銷規定限制等一些具體細節的影響,此項工作還未全面鋪開,課題組已多方協調正在積極推進過程中。總之,文獻資料檢索、面上數據收集、數據庫建設、調研前期准備工作等均已全面完成。下一階段課題組將集中解決國外調研的一些技術性難題,力爭2013年第一季度完成大部分調研工作,進而解決子課題3、4、5的關鍵研究問題。預計2013年4月起陸續為黨和國家提供一些高質量的決策參考建議﹔發表5-6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召開1-3次課題課題成果發布會。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