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程美東:馬克思主義是今天中國人的基本世界觀

2013年03月08日08:5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還有沒有生命力?如果抽象地、籠統地提出這樣的疑問,估計有些人會作出否定的回答。的確,無論是從實際運用的角度,還是從學術界心理取向的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似乎已不是顯學,在某種程度上好像是逐漸被邊緣化的理論和學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表明,除了馬克思等領袖外,中國人文社科界被引用得最高的一批學者中,屬於馬克思主義學科的極少,本土的相關學者更少。但是,這不等於說它在中國沒有生命力,就像文史哲學科雖然不是當今中國的顯學,卻無法否認它對於文化中國存在所具有的特殊價值、意義,無法否認其在現實中國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一樣。其實,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義理,經過近百年來中國人的闡釋、宣傳、運用,已經會通為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化,它已經深深地嵌入到中國人的骨髓、融入到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已經有意無意地形成了一種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自覺,這一點甚至表現在那些自稱為非馬克思主義者和反馬克思主義者的人身上。對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沒有生命力、有多大的生命力,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理解。

  馬克思主義不是單純的文本

  近代以降,在西方炮火和制度、文化的多重沖擊下,國人開始無奈地、逐漸自覺地學習西方。但辛亥革命后中國亂象叢生、混亂無序的局面以及一戰的爆發及其帶來的西方世界的殘酷和衰敗的景象,使得中國中上層社會企圖以西方世界為參照來改造中國、振興中國的希望大受挫折和動搖,於是,重新設計振興中國方案的思潮在思想界、知識界、政治界驟然間風起雲涌,百家爭鳴的新局面應運而生。但是,無論是復古主義、國粹派、新文化運動、文化折中主義、西化論、實業救國論、科學救國論、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都是圍繞著振興中國的目標而展開,都是中國固有的家國天下責任意識的自然流露,其根本目的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為中國尋找出路。從這個時代背景來看,馬克思主義被傳入中國有其必然性,馬克思主義成為后來中國的顯學有其歷史依據。可以說,五四時期國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濃厚興趣主要由蘇俄而來,主要目的是救國救民,因此對於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興趣點不在於具體的文本,而在於其根本的價值取向。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和主觀動機來選擇馬克思主義,就決定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多數不可能脫離中國的國情來理解馬克思主義,這樣的馬克思主義必然是為了延續和升華自己國家、民族的生命性。如果離開了這個前提,人們就無法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全部含義和內容,也無法掌握其真諦。現在有些人特別強調文本馬克思主義、回歸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以此來理解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那就偏離了方向,甚至會陷入經院哲學的窠臼中。

  馬克思主義仍是中國人的基本世界觀

  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真的如有人所言,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中國已經無人相信,只是簡單的口號了嗎?多年前筆者就思考過這個問題,研究的結論是:當今中國人基本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和指導的。因為,中國人基本的認識方式、價值取向,還是遵循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世界觀和方法論。

  前幾年學術界在熱衷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時,筆者曾提出過一個問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到底大眾化了沒有?如果大眾化了,那麼其具體的水平如何呢?對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是否實現了大眾化,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試想一想,在今天的中國,還有多少人相信鬼神、相信因果報應、相信輪回轉世?這難道不是長期唯物主義教育的結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總是希望借助於科學、借助於人類自身的奮斗來解決,很少有人再寄希望於求天告地、焚香拜佛了,這不也恰恰是唯物主義在中國深入人心的最好佐証嗎?中國人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實踐,不符合共產主義的發展方向嗎?

  的確,在今天的中國人當中,對於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經典著作不像以前那樣多讀了,對於過去視為馬克思主義神聖道理的一些話語不再信服了——如階級斗爭論、資本主義腐朽論,但這些很大部分是我們過去誤讀馬克思主義或者不顧時代條件發生變化而教條對待馬克思主義具體結論的結果,而不是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拋棄。

  不能從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待馬克思主義

  一些人攻擊馬克思主義、否認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價值,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馬克思主義無法具體指導當今中國的改革,如政治改革、經濟改革、教育改革,等等,我們的改革主要得益於借鑒吸收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技術、人員、方法。更有甚者,有經濟學者明確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主要不是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結果,而是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指導的結果。筆者以為,此一論點最大的錯誤在於,論者沒有站在國家意識形態的高度,或者說政治文化的高度來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和價值,而是從工具理性的角度來看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現實地位和價值,這無疑是貶低了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降低為一個隻能管理具體事物的知識機器。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生命力其實在於,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信仰,而不是一種簡單的可以立刻付之於實際謀生的工具,它解決的是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不是具體的微觀實際的問題。它所解決的問題關涉人的精神信念和理想追求,關涉具體實踐的發展方向和價值取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很多人在實際中都容易發生錯誤,比如,有人認為馬克思的這個那個觀點過時了,這個那個預測錯了,甚至認為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是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當年的設想所建立的,因此斷定馬克思主義現在沒有價值了。這些不僅是錯誤理解馬克思主義內涵的結果,更是不懂得理論的層次性的結果。

  當然,在中國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上,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文獻、學說、運動、理想區別開來,不能混為一談,否則就容易由於每個使用者所持語境的差別而產生互相誤會的問題,也容易致使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誤會。

  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離不開馬克思主義

  在現實中,總有一些對馬克思主義有成見的人,用當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昌盛、生機勃勃的景象來批評馬克思當年對19世紀資本主義的批判和詛咒,以此來証明馬克思主義的乏力。筆者在這裡不想用過多的筆墨來陳述19世紀英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世界如何的不平等、兩極分化、弱肉強食及由此造成的社會和世界的對立,僅就當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對繁榮的背后原因做一點簡單的探析。試問,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出現,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能否走出瀕臨崩潰的邊緣?答案顯然是不可能。正是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制度種種弊端的揭示和猛烈批判,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喚醒下揭竿而起的被剝削被壓迫階級和民族的強大反抗,使得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不得不主動地採取了很多緩和社會矛盾、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措施,甚至主動地採取了一些社會主義的政策,使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二戰后普遍獲得了全面而高度的發展,出現了相對安穩和諧的局面。但這個局面的出現,不能說是馬克思主義的失敗,而恰恰是印証了馬克思當年理論批判的價值所在。

  近代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理論深深地打動和震撼了他們,使得他們在為國家獨立富強、人民自由幸福奮斗的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理論指導和精神支撐。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獲得了民族獨立自由﹔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宏偉局面,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中國得到充分展現。

  中國的勝利靠的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所存在的問題也隻能依靠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去解決。今天中國改革中所面臨的很多問題,比如貧富分化的問題、社會不公的問題、城鄉差距的問題,等等,都是馬克思主義所要克服和超越的。也許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才格外具有生命力,才讓那些懷疑馬克思主義價值的人感到困惑不已。中國不僅過去所做的事業總體上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起來的,而且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業也越來越趨向於馬恩所設想的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社會安定、人人自由的發展目標。

  總之,無論是從歷史、現實還是未來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