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研究”開題簡報

2013年03月07日15:0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2年6月5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研究” (批准號:12&ZD008)開題論証會在華東師范大學理科大樓舉行。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陳秉公教授、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樊和平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哲學學院院長陳衛平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辦顧長浩副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朱貽庭教授等參加會議。課題首席專家、華東師范大學公民發展與現代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余玉花教授和子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出席了會議。開題論証和專家點評由陳秉公教授主持。

首席專家余玉花教授向專家組匯報了課題計劃,重點匯報了課題實施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思路方法、擬突破的重難點問題和主要創新點,以及如何解決研究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於余玉花教授的匯報,專家教授們先后點評,對課題的理論價值和社會意義,以及課題設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專家們的精彩發言對於課題的順利開展和精深研究有極大的智慧啟迪。

樊和平教授指出,對於國家來說,課題立項的根本是要解決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但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靠一個課題是做不過來的,需要尋找突破口,在方法和視角上聚焦,做有限的而又有效的研究。他建議:一是要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最好把當代中國的誠信狀況出現出來,出一個報告或者數據庫,將社會的誠信問題呈現出來,這很重要。二是要“大題小做”,解決探討其中幾個關鍵性的理論問題。總之,在調查研究上“開花”,在理論研究上“結果”。他還指出,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應當整合為一個系統來研究,即進行關聯性的而不是碎片化的、外科醫生式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邏輯來研究。

陳衛平教授對課題研究提出了四個建議:一是關於中西誠信文化比較研究,他認為不必花費太多精力,集中力量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當前中國的誠信建設上。二是關於對策性研究,應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總體性對策,即提出宏觀的誠信文化建設的對策﹔另一個是具體性對策,即對於推進誠信文化的諸領域,即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的對策。三是要突出重點。由於本課題涉及范圍很廣,政務領域、商務領域、社會領域和司法領域都有誠信問題,不能平分力氣、面面俱到。他建議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為立足點,以此來確定研究的重點。四是可以借鑒已有的誠信成果,降低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

朱貽庭教授對本課題的研究提出了幾點想法:一是對誠信狀況的評判要以“風氣”為依據,為“風氣”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表現。二是要以“誠信”的反面“虛假”來研究誠信問題。誠信與虛假是對立統一的,研究誠信就不能脫離虛假和不誠信。三是要確定誠信的系統結構。誠信作為一種文化,它的內在系統是什麼?誠信的內在價值與利益是什麼關系?誠信與公正是什麼關系?這是誠信研究必須解決的理論問題。四是對當前誠信危機的原因分析不能僅僅限於改革開放后30年,還要研究改革開放前的30年的文化因素,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隻有把原因搞清楚了,才能有針對性的對策。

顧長浩副主任從法學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第一,政務誠信和司法公信都是涉及公權力的,可以合在一起來研究,探討誠信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在關聯性和互動邏輯。第二,這是一個龐大的課題,關鍵要找到一些數據。這些數據可以是直接調查的,也可以是二手的。以這些數據系統為基礎,做出一個客觀的分析和評價,並運用專業知識進行理論建樹。第三,政府誠信在整個社會誠信建設中佔有主導的地位,起著引領的作用,要重點突破,同時也需要理論工作者提出長遠性的對策。第四,要關注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對當前誠信危機的影響。第五,要重視政府誠信和社會誠信的相互影響。

陳秉公教授高度肯定了余玉花教授對本課題研究認識的高度性、准備的充分性、態度的嚴肅性,並對課題邏輯、結構和細節設計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可行性表示贊賞,預期課題肯定會取得重大進展。指出,本課題難度較大,應當從三個方面突破,即調研評估突破、理論突破和對策突破。

首席專家余玉花教授代表課題組感謝專家們的鼓勵和點撥,表示要認真研究專家們的寶貴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計劃,以對國家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力投入課題研究,力爭拿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課題組供稿)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