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郝立新:用共同理想凝聚前進的力量

2013年03月07日13:51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代表和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任務,對於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應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豐富的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具有豐富具體的內涵。我們黨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包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共同願景,包含了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制度的價值訴求,等等。具體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實現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基礎上的小康社會的生活目標,如國泰民安、民富國強、社會安定、生活殷實、人際和諧、精神充實等﹔二是實現健全合理的價值訴求,如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統一、效率與公平的平衡、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社會資源分配的公正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制度,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為前兩方面目標的實現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鮮明的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現實性與超越性的有機統一。一方面,理想需要植根於現實,具有在現階段或不遠的將來可以實現的現實性﹔另一方面,它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現實,要有對更高階段的未來社會的前瞻性表達和目標性訴求,否則就不能引導人民和社會前進。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既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體現了現實性與超越性的有機統一。二是整體性與個體性的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整體意志的表達,代表的是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同時它不是超然於個人而存在的,而是與社會中的各個成員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通過無數個人來表達的,並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得到廣泛認同,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接受,成為公民個人意志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社會成員的自覺追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共同理想之於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為三句話: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正確的社會理想是指引方向的旗幟,是團結人民的紐帶,是催人奮進的號角。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我們在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取得了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在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一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成就。歷史和實踐充分証明:隻有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才能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積極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應把培育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任務,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宣傳和教育同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建設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避免高高在上和口號式的宣傳,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和傳播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現實生活中落地生根。其次,應通過集中教育培訓、宣講、展覽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加深廣大干部群眾對歷史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現實性和科學性的認同,提升干部群眾的思想理論素養,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我國國情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經驗,增強對我們正在從事的偉大事業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再次,應充分吸收我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建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人類文明的精神追求,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廣泛性、感召力、吸引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得到更為廣泛的認同和實踐。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