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形勢總體向好,但也面臨農民傳統增收空間受限、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后勁不足等突出問題。為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一是以家庭經營為載體構建“小農戶、大產業”發展機制。通過小農戶聯合形成適度產業規模,逐漸實現以農戶家庭為基礎的農業規模化經營模式。提高對普通農戶的扶持力度,通過“農超對接”等方式幫助農產品直接進入銷售渠道。二是以合作社為平台加強公司和大戶的輻射帶動能力。在種植業發展上,應重點支持“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在畜牧業發展上,可重點推廣“公司+養殖戶+合作化養殖小區”模式。三是培養一批專業化素質較強的職業農民。探索建立職業農民補貼保障制度,對具備資格的職業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給予補貼,對返鄉從事農業經營的能人給予支持。四是創新農民轉移性收入發放和利用方式。按照“存量不動,增量調整”原則,在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探索糧食直補資金村級使用辦法﹔借助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放大財政直補資金規模,用於改善當地緊缺的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要報》特約撰稿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