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11年度國家一般課題開題報告之四十三: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動的社會分層案例研究

2013年01月10日16:40

由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武毅英教授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動的社會分層案例研究”(項目批准號:BIA110061)於2011年10月6日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會議室舉行開題評議會。與會專家在認真聽取主持人、各子課題負責人關於課題思路、內容、方法、組織、分工、經費分配、課題進度和預期成果等方面的情況匯報后,對相關議題進行了認真質詢、審核並形成以下結論和建議:

1.課題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社會流動是研究社會階層結構分化的量變過程,社會分層是描述社會階層結構分化的質變過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流動作為社會流動的特殊形態之一,在社會轉型加快、經濟波動明顯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對社會階層內部結構的分化具有顯著的作用與影響。該研究以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和區域流動為切入點,選擇若干案例,從多學科視角分門別類地考察畢業生的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向上或向下流動)對社會階層結構分化的影響和差異,以及畢業生就業流動與社會分層之間的內在關系與機理,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2.課題設計新穎,思路清晰,論証充分,有明顯的創新性與前瞻性。該課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動與社會分層結合起來研究探究其內在的關系並透過其表象進一步探究高等教育社會分層的功能與機理,其設計相當新穎,思路也很清晰,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具有明顯的創新性和前瞻性。此外,課題擬分層、分類、分專業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動與社會分層的關系、影響、差異進行實証研究,這一方面可以避免純理論研究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實地調研和資金節約,顯示了該研究方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3.研究基礎扎實,組織有條不紊,經費分配適當,人員結構合理,實施方案可行。該課題是一項承上啟下的研究,是繼前一個相關課題《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向對人力資源配的作用與影響》的后續研究,因此研究基礎扎實,資料積累豐富。此外,課題組長長期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和很強的課題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曾多次主持過省部級以上課題,已發表和出版了多篇、部有關大學生就業方面的論著﹔其他課題組成員也都年富力強,其學歷、職稱、年齡結構較為合理,完全能夠勝任該項課題的研究工作。

4.專家組建議:(1)案例研究的范圍可以再縮小一些,以便突出重點,因此選擇的樣本和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要從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動與社會分層的關系中盡可能挖掘一些具有規律性的東西﹔(2)有條件的話,后續研究還可對國內、國外同類型大學、同一學歷層次畢業生以及同類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流動與社會分層方面的案例研究與比較。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