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由河南科技學院校長助理梅憲賓教授主持的國家一般課題“目前並行的三種國家助學貸款模式的實施效益評價”(批准號:BFA110027)開題報告會在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會議室召開。河南科技學院校長助理梅憲賓教授、河南科技學院副校長劉榮增教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陳國維教授、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申家龍教授、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段寶霞教授、河南科技學院科技處副處長李保麗副教授作為評議專家與會。參加開題報告會的人員還有課題組成員嚴全治教授、李軍法教授、劉麗芳副教授、羅延副教授、田志磊、張倩倩。另有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5位研究人員和該校教師、研究生等20余人。
該課題採用調查法、雙倍差分法、比較研究方法對九方面的內容展開了研究。首先,解析中央政府實施國家助學貸款的總體目標、具體目標,分析三種國家助學貸款模式的形成背景和具體政策條款,解析三種助學貸款模式要實現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目標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其次,梳理國內外已有相關研究,為科學測量國家助學貸款運行效益奠定基礎。再次,通過概念界定、變量選取與模型建構,通過數據採集與變量測量,回歸分析助學貸款的目標人群獲貸率、金額滿足度、違約率與運行模式之間的關系。最后,在國家助學貸款模式運行效益運行模式評價、國家助學貸款運行效益與世界主要助學貸款模式運行效益的比較、國家助學貸款與國家助學金的運作效益比較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國家助學貸款模式提高運行效益的政策建議。
評議專家提出了以下意見和建議:1. 原來設計的研究內容各部分之間邏輯性不夠。2. 應該有一部分研究內容是專門評述已有研究成果﹔3. 建議取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構建數學模型,計算一個結果﹔4. 該課題應該加大助學貸款違約率與模式之間關系的研究。5. 數據採集可能是難點,尤其是生源地助學貸款以縣為單位開展,如何能夠得到樣本縣的助學貸款覆蓋率?6. 第一批試點生源地助學貸款的總共有幾個省?能否考慮在東中西部各選一個省,同時減少在一個省所選擇的縣(市)數?這樣會更具有代表性﹔7. 為什麼課題的數據採集在2013年下半年?是否能夠提前?這樣的研究進度可能使得該課題不能按期結項﹔8. 是不是應該加大助學金的資助力度,同時降低助學貸款的覆蓋率,甚至以助學金替代助學貸款。該課題應該增加這部分研究。9. 研究方法由構建實施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專家賦值法”,改為大面積基線調研所使用的“調查法”﹔10. 研究假設需要擴充,歸納的創新點不夠明確,在將來寫研究報告時要注意這些。
課題組根據開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該課題的研究做了如下調整:一是課題組採納專家意見,研究內容增加“助學貸款項目運行效益:國內外已有研究評述”,作為五個主要部分之一﹔二是課題組取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內容,改為“研究構建數學模型”,通過計算數值比較各種助學貸款項目的運行效益﹔三是課題增加助學貸款違約率與模式之間關系的研究﹔四是課題組充分考慮專家意見,並結合研究需要,進一步考慮確認調研方案,最后決定仍然要在部委所屬高校、河南省高校、吉林省高校以及在江蘇、湖北、陝西各選擇5個縣(市),逐一進行基線調研﹔五是增加了助學金與助學貸款之間替代性研究﹔六是在研究方法上,改“專家賦值法”為“調查法”。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