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11年度國家一般課題開題報告之二十七:當代中國教育研究方法論的演變與發展趨勢

2013年01月10日15:33

2011年11月15日,由李政濤教授主持的國家一般課題“當代中國教育研究方法論的演變與發展趨勢”(批准號:BAA110010)開題會議在中山北路校區文科大樓1107舉行。會議由華東師范大學李政濤教授主持,出席會議的有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夏正江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卜玉華副教授、張永副教授、王佔魁博士以及課題組其他成員。

該課題研究內容主要以問題的形式加以呈現。首先,提出當代中國教育研究方法論的演變歷程是什麼?其次,不同階段的演變分別帶來了什麼?再次,當代中國教育研究方法論與教育改革實踐方法論有何關聯?當代中國教育研究方法論對相關學科研究方法論是如何接受與轉化的?最后,基於現實狀態,中國教育研究方法論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葉瀾教授等5位專家,對李政濤教授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當代中國教育研究方法論的演變與發展趨勢》進行了開題論証。論証組聽取了開題報告后,與課題組負責人及成員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討論,形成了如下意見:

1.課題選題很有現實意義,研究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內容充實,方法得當。

2.課題研究團隊力量強。課題主持人李政濤為華東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先后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全國教育科學成果三等獎等獎項。先后主持3個省部級項目,出版學術專著6本。曾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14種CSSCI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和《讀者》等雜志轉載。該課題成員中有的是教育科學專業委員會的負責人和領導者,有的是學校重要部門的負責人,已取得了多項相關科研成果,為本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課題研究基礎扎實,所在單位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好。本課題主要成員在撰寫《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教育學卷》和《中國教育學科年度發展報告》等書過程中,積累了包括教育學原理在內多個學科一個世紀以來的主要研究文獻﹔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1980年以來發表的相關論文數百篇,以及1990年以來出版的相關學術著作。課題組所在基地有獨立的網絡計算機房,可供數十人同時進行資料查詢、數據處理﹔擁有成套的攝錄像、錄音設備﹔基地專業網站可以為課題研究建立一個研究平台,進行網上交流,推廣研究成果。

論証組成員一致認為,這次開題論証會表明,各個方面都對該課題給予比較大的期望,而且態度積極。專家們對本課題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和希望:

1. 建議在界說核心概念“當代中國”和“方法論”時指出界定的理由和依據。

2. 建議將視野打開,進行多方面的比較。歷史上要再往前推,雖然是做當代中國的研究,但是歷史不是割裂的,當代之前的研究可以作為該課題研究的大背景。

3. 在研究方法論,建議一定要同時關注“言說中的方法論”和“存在於研究中的方法論”,前者是對方法論本身的自覺意識和反思,后者卻是存在於研究結果表述中的真實存在的方法論。

4. 在研究教育時,需要用系統論,用復雜性思維把握深層次的生成性方法基礎,合理借鑒其它學科知識和方法論。

5. 建議把“人”與“方法論”共同納入研究領域中。

6. 希望我們自己的研究一定不能看不起教育學,一定不能沒有教育的自我,需要真實地進入教育情境、教學情境,去分析真實發生的事情和真實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