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由中南大學科研部人文社科處副處長羅英姿主持的國家一般課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寫作教學模式研究”(批准號:BAA110009)開題報告會在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召開。會議由江西師范大學教授歐陽芬、台州學院教授鄭友霄作為評議專家與會。參加開題報告會的人員還有課題組成員劉碧燕、張新強、金曉濤、肖培東、鄭可菜、陳友中以及09級、10級、11級溫州大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12人。
該項目研究內容豐富。研究寫作本質論、寫作狀態論、寫作行為論、寫作教學論﹔研究寫作哲學、寫作美學、寫作修辭學、寫作動力學、寫作文化學、寫作思維學﹔研究寫作要素觀、寫作過程觀、寫作能力觀、寫作實踐觀﹔研究寫作主體、寫作客體、寫作載體和寫作受體﹔研究寫作經驗、寫作技巧、寫作方法和寫作模式﹔研究寫作理念、寫作思想、寫作原則和寫作規律……諸如此類研究能豐富寫作學習理論,發展前途廣闊的“寫作學”,服務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
評議專家組認為該項目研究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該課題是語文教學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專項的少數項目之一,是中小學寫作教學研究第一個獲得的國家項目。該項目選題新穎、特色鮮明。主要研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寫作教學模式,它選取素描作文、快速作文、快樂作文、課本作文、情境作文、想象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生活作文、活動作文、體驗作文、綠色作文、文化作文、生存寫作、生命寫作、合作作文、鄉土作文、生本作文、新概念作文、網絡作文和非構思作文等為樣本進行研究。提倡中小學教師在理論指導下、在實踐基礎上繼承、改造和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建構多元寫作教學模式。該項目對中小學寫作教學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評議專家組認為該項目主持人有能力完成研究工作。彭小明為溫州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主持教育部、省、市、校重點課題《新課程改革與校園文學研究》《活動教學模式研究》《語文板書設計及評釋》等20多項﹔主編、參編《中學語文教材教法》《語文教學基本技能訓練》等14本論著、教材。獨著《百科溯源辭典(一)》《語文板書設計及評釋》《語文教學專題研究》《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有80余篇論文在《教育研究》《教育評論》《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江西社會科學》《上海師大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其中15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獲省社聯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教育廳教育科學成果二等獎、省教育科學規劃委員會優秀成果三等獎。其語文教學研究、寫作教學研究和校園文學研究在省內外有一定的影響。主持人有基礎、有經驗、有能力完成國家項目《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寫作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
評議專家組認為該項目研究有較好的前期基礎。主持人已收集了大量的研究文獻,並基本寫出了《寫作學習論》和《寫作教學論》的初稿。溫州是較發達的城市,有較雄厚的經濟基礎﹔溫州大學是較強的浙江省地方綜合院校,有較濃厚的學術氛圍。該課題組由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設立總課題組辦公室,專人負責,組織管理日常研究工作﹔又將聯系建設50—100所實驗學校或基地,開展研究、競賽和交流等活動。課題研究有基礎,有條件,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其次,該課題研究有許多創新之處。如“寫作學習” 研究與“寫作教學”研究相結合。從“寫作學習”角度研究寫作教學,以學生為本,重視寫作學習方法指導,為中小學生學習寫作服務,為中小學教師作文教學服務。如高校“寫作課” 研究與中小學“作文課”相結合。打通高校與中小學的界限,以高校理論研究指導中小學教學實踐,以中小學教學實踐檢驗高校寫作理論研究﹔以研究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研究。如“繼承傳統”與“創新模式”相結合。在學習前人經驗基礎上,學生建構自己不同的寫作模式,教師建構自己不同的作文教學模式。等等。
再次,該課題研究方法合理。能根據本課題理論性與實踐應用性相結合的特點,依據素質教育的科學理論和新課改的先進教育理念,按照《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探索作文教學活動的規律,構建科學的多樣的寫作教學模式。研究採取調查、訪談、總結、比較、文獻研究、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等方法開展,做到文獻研究與實証研究相結合,方法合理。
最后,評議專家組認為該課題研究研究思路清晰。基本按“收集材料——文獻綜述——調查訪談——數據分析——理論假設——實踐建構——總結成果——推廣模式”路徑推行,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