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11年度國家一般課題開題報告之十三:貴州省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效率評價及機制設計研究

2013年01月10日15:07

2011年10月14日下午,國家一般課題“貴州省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效率評價及機制設計研究”(批准號:BIA110040)開題報告會在貴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舉行。開題報告會主持人是貴州大學人文社科處李波副處長。開題報告的評議專家組成員有貴州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洪名勇教授、貴州省省教育科研所楊躍鳴研究員、貴州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秀峰教授、貴州大學評估中心主任李明教授、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安士敖教授。出席本次開題報告會的還有貴州省省教育科研所劉軍明科長、貴州大學學生資助中心潘欣主任、貴州大學評估中心李忻昌副主任。課題組全體成員楊紹政教授 王元培教授 劉君教授及碩士研究生陳智參加了開題報告會。

該課題運用機制設計理論從信息甄別成本、尋租成本和財政資金的杠杆作用能力角度綜合評價貴州現行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體系的運行效率。用DEA分析方法,將貧困生的甄別成本、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從投入、產出的角度進行量化,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對貴州現行貧困生資助政策的理論效率給予經驗評估檢驗,以驗証理論結論的可靠性。運用信息甄別理論進行自動甄別貧困生的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機制設計,擬尋找高效率的貧困生資助政策。在學生擁有私人信息而政府不存在私人信息的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研究使學生自願提供真實貧困信息、財政資助資金完全用於貧困生和所有貧困生解除資金困境的制度設計。核心在於學生的最優選擇行為是非貧困生不申請資助,隻有貧困生申請資助的制度條件是什麼,這樣的制度條件還要能解決所有貧困生的資金困境。本質是設計一種能夠自動識別貧困生,同時又使所有貧困生解困、財政投入少的貧困生資助政策設計。

洪名勇教授認為這個課題的選題和設計都不錯,研究價值很大。該教育發展都有重大的借鑒意義。該課題中需要重點思考的研究內容之一,是如何解決貧困學生的甄別問題。本質上是如何解決貧困生的信息不對問題,如何建立甄別機制問題。該課題中的尋租成本怎麼定義和度量?這個概論涉及到課題所選擇模型的建立。如何進行具體操作是一個難題。需要課題組進行克服。甄別成本如何定義?從哪些方面來度量?這個從廣義上是交易成本。這個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它能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王秀峰教授認為這個課題對提高大學教育水平具有很大現實價值。該研究項目的總體設計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這是研究真實世界的現實問題,很有意義。如何從制度層面解決貧困生的甄別問題和逃款問題,是一個難題。如何選取指標,以及如何收集數據都需要課題組進行大量的工作。貧困生資助效果如何體現,也是一個難題。貧困生資助效果能不能結合貧困生的感恩心態,人品,道德來做評價,這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資助學生政策的研究要理論結合實踐。課題組要能充分利用各個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解決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楊躍鳴研究員認為該課題的研究方法,研究視角具有很大創新性。它應用經濟學成熟的方法和模型來研究教育現實的問題,在省內和國內都是很有創新的。該課題研究的問題要更加明確。要砍掉做不了,或者沒法做的問題。課題的定位要明確。側重理論研究還是側重應用研究要明確。一定要可以操作。研究要基於現有的數據庫,或者基於可以取得的數據庫。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模型,才有可行性。后期,要基於可行的數據庫來思考現有的問題,簡化相關問題。做出行的研究。

李明教授評認為這個課題是實証研究的典范。反映現代社會科學研究的趨勢。這個課題應用經濟學成熟的理論和方法,對學生資助政策研究,很有新穎性。課題的研究難度大。所研究的內容如果是應用數據包絡分析法來研究難度會小一點。但是這是建立有數據資源的基礎情況上的。這個需要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該課題的數據資源,要進行分類選取和研究。實証研究的本質問題是樣本選取。貴州高校可以依據代表性和真實性原則,選取包括貴州大學的省直院校3至5所,地區新升本科的高校3至5所,高職院校3至5所進行分類。

根據專家意見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結題要求,課題組將最終成果之一:《基於DEA方法的貴州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效率評價》的成果形式由研究報告調整為論文,公開發表。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