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11年度國家一般課題開題報告之十二:
大學實踐教學體系與支持系統研究

2013年01月10日15:04

在阜陽師范學院科研處的組織下,國家一般課題“大學實踐教學體系與支持系統研究”(批注號:BIA110075)於2011年10月14日在我校四樓會議室進行了開題報告。評議專家有浙江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研究院院長眭依凡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胡建華教授、阜陽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鄒斌教授、阜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汪明教授、阜陽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程向陽教授。課題組全體成員,以及教科院部分教師約有24人參加了課題會。

該課題首先對大學實踐教學的邏輯起點展開探討。其次,在調查我國大學實踐教學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大學實踐教學問題成因。再次,著力構建課程實踐教學與支持系統及專業實踐教學與支持系統。最后,對社會實踐教學與支持系統進行了探究。該課題的研究能為大學實踐教學提供理論支撐,促使實踐知識價值的實現,推動實踐教學取向轉型,解決當前大學教育教學問題。

評議專家組認為該課題的選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加快,如何正確處理好規范、質量、結構、效益之間的關系是擺在高等教育發展面前的難題,為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教育部加大了高等教學改革力度,以全面提高高等教學質量,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著力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求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切實把教育教學同社會實踐相結合,強調加強實驗室與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為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大學教學兩種基本形態,實踐教學又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這就使實踐教學問題成為理論研究與實踐關注的重要課題。從現實的評估取向及教育教學實踐來看,高等院校實踐教學在專業課程、通識課程以及社會實踐課程等方面缺乏宏觀思考,使許多應有的實踐教學形式與場景失去實踐機會與教育價值,因而,如何理解實踐教學,推動實踐教學形成系統完備的體系,依托相應的支持系統,彰顯實踐教學意義成為實踐教學問題必須研究的課題,也就使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課題研究的重點大學實踐教學的邏輯起點、現狀調查、問題分析以及課程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以及社會實踐教學及其支持系統等方面研究。課題研究思路清晰、重點突出、結構合理,同預設目標相吻合。該課題採用理論分析、文獻研究、問卷調查以及專家該談等方法對國內外大學實踐教學現狀及研究情況進行研究,對實踐教學體系的三大核心內容展開研究,該方法體系將能有效支撐相關研究對象,獲取相應的數據,取得相應的理論進展。同時,課題組組織架構清晰,成員分工明確,研究進度適宜,經費預算合理,預期成果較為明確。

評議專家組提出了如下建議:該課題開題論証在核心概念上需要進一步明確,加大實証性研究、調查研究和比較研究的力度,進一步明晰大學社會實踐課程類型,明晰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深化對大學實踐教學支持體系要素的研究等。

基於課題負責人及團隊的前期研究成果與學術積累,特別是學校關於科研管理制度的規定以及提供的良好科研條件與學術環境,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開題報告。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