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跨境民族教育研究”(批准號:BMA110095)在廣西民族大學逸夫樓舉行。廣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唐德海、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玉時階、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陳武元作為此次開題評議專家出席會議。課題組匯報了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評議專家對課題組匯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該課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多學科協作,採用實地調查法、跨文化比較研究法、跨學科綜合研究法及數理統計法等,開展綜合研究。研究過程中注意借助計算機等現代技術和手段。課題首先以越南、老撾為例對中國周邊國家跨境民族教育發展的國際經驗研究﹔對新時期中國跨境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中國跨境民族教育的特殊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跨境民族教育的基本特色、制約因素、策略選擇開展專題研究﹔最后,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對中國跨境民族教育合作與交流進行了個案研究。
專家組經評議認為,本課題研究中國跨境民族教育現象,揭示跨境民族教育的特殊規律和特殊性,對於指導邊境民族地區教育實踐活動,促進邊境民族地區教育發展與改革,維護祖國統一和邊疆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課題的開題過程中,該課題組根據課題申請書,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內容與重心,確定各階段的研究任務、經費分配與使用狀況以及預期的最終研究成果。總體上,課題開題組織有序,程序合理﹔確定的研究內容論証科學,問題明確,重點突出,邏輯嚴密﹔課題的組織分工細致,任務明確,管理有序﹔課題經費安排得當,項目明晰﹔預期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可以在規定時限內完成。評議專家組認為課題研究計劃科學可行,研究重點明確突出,與課題申請書基本一致,因而沒有重要變更。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