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在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了國家一般課題“中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有效銜接研究與實踐”(批准號:BJA110081)開題報告會。參加開題報告會的專家有廣東省教育發展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曹志超、中山大學教授馮增俊、廣州大學教授楊運鑫、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教授級高工劉奕華、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鄒德軍,課題組成員及相關專業教師及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基於職業能力的中職和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研究對建立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該課題首先在系統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中高職有效銜接的概念、原則與方法結合點及邏輯關系,研究學歷証書與職業資格標准的銜接,提出了指導創新專業能力培養的梯度模型,並建立典型專業的職業能力標准。其次,研究中高職有效銜接的課程標准原則,指導建立中高職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再次,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最后,該課題對建立的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實踐探索。
評議專家組一致認為該課題開題報告內容詳實,課題目標明確,研究方法可行,研究進度安排合理,預期研究目標恰當。課題研究立意新穎,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著眼創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出中高職教育的職業能力有效銜接研究與實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課題研究方案重視在分析行業、企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對人才需求類型、層次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行業與職業資格要求提出了若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形成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並在中職和高職兩種層次的多個教學單位實施。同時,課題在設計上重視比較研究及中高職銜接的職教理論研究,並將這些成果運用於人才培養方案。從課題的開題報告中看出,課題的研究中注意明晰了行業技能人才職業關鍵能力層次遞升與中高職職業能力的關系以及中高職職業能力培養的關聯性、延續性﹔重視建立中高職有效銜接的課程標准原則,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課題研究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方法可行、研究重點突出,在實施中重視實驗與研究結合,中外研究結合,中職與高職實驗結合。課題組織有序,分工明確,為課題的順利展開創造了客觀條件。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素質較高,重視把職業教育研究者、專業教師及行業企業人員的結合,國內與國外專家的結合,有較強的研究能力。
鑒於課題實施中調研對象略顯不足,建議增加對往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同時,建議加強研究領導,結合學院發展,建構有深度的能力為本的發展體系,形成職教發展品牌。
專家組經聽取開題報告及充分討論,認為該課題方案有較好可行性,同意課題開題。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