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11年度國家一般課題開題報告之四: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有效性形成機理及評價模型研究

2013年01月10日14:28

2011年9月20日,由沈凌副教授主持的國家一般課題“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有效性形成機理及評價模型研究”(批准號:BIA110062)開題報告會在武漢理工大學高教所報告廳召開。會議由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張安富教授,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助理、趙恆平教授,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李錫元教授,武漢理工大學高教所萬明芳教授,李志峰教授等作為評議專家與會。參加開題報告會的人員還有高教所吳時明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科技發展院的李峰副處長和吳田瑞主任,以及課題組全體成員。

該課題運用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的價值取向理論和國外的相關經驗與教訓,進而為確定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建設的價值取向提供理論依據。從理論和實証兩個角度分析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形成和發展的背景和成因。然后根據這一合理價值取向確定問卷調查,結合文案研究和實地調查進行數據與個案的採集,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對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建設現狀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和分析。在實証調查的基礎上,採用規范分析法探討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根源,構建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有效性評價模型,然后用實証方法和計算機模擬的方法對其可行性進行論証,並提出推動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建設提供對策建議。

評議專家認真聽取了課題組組長沈凌的開題報告,並經過認真商議,形成了如下評議意見:

跨學科創新團隊是近些年來在我國高校產生深遠影響的,由不同學科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組成的高級專門人才群體。課題立足於高校,將高等院校的特點與跨學科創新團隊的規律有機結合。這對促進我國高校創新團隊的建設與發展,提高科技創新績效,提升創新組織行為學方面的研究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

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是適應"大科學"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應運而生的一種新興的科研組織形式。選擇這一課題旨在深入系統地研究這一組織形式,把握其內在的運行規律,這將無疑對建設高水平的跨學科創新團隊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課題研究方向正確,研究目標明確,內容豐富,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學,技術路線切實可行,研究隊伍結構合理,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和保障條件,經費預算合理,可望達到預期研究目標。不足之處是理論基礎稍顯薄弱,對影響國內外高校跨學科創新團隊有效性的因素研究有待加強。

評議專家組一致認為該研究已經達到開題要求,同意開題。

來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編: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