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陶德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2012年12月03日16:24來源:湖北日報

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科學地回答了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這四個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寫進黨章,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這次大會的統領全局的歷史性的成就。

要正確認識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

中華民族是一個在人類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的偉大民族。1840以后我們在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長期陷入了血淚斑斑的深重災難之中。為了救亡圖存,中國人民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中國的先進分子千辛萬苦地引進西方資產階級的理論,也一次又一次地破產。直到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才如撥雲霧而見青天,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煥然一新。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九十多年的艱難曲折的偉大實踐,使中國由受人欺凌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變成了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社會主義偉大國家。歷史的經驗証明,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沒有出路。但是,馬克思主義不可能直接為中國問題提供現成答案,隻有把馬克思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正確地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取得成功。中國實際(包括中國所處的時代特征和國際環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不可能一勞永逸,而必須與時俱進。從毛澤東思想到科學發展觀,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不同時期的成果。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是一脈相承而又不斷發展的關系。

要正確認識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的意義

科學發展觀地位的確立有一個實踐和認識的過程。胡錦濤同志2002年在黨的十六大當選為總書記后,2003年7月28日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2007年召開黨的十七大就已把科學發展觀寫進了黨章,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次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是經歷了十年的實踐考驗和認識提升的結果,是勢所必至和水到渠成之舉。它保証了我們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以清醒的認識,昂揚的精神、科學的方法和堅定的步伐,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繼續前進,邁向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關乎民族復興、人民福祉和子孫萬代的頭等大事。

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有機的整體來把握

科學發展觀是由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組成的理論體系,其中的每一命題都與其他的命題相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在著重運用某一個命題的時候必須照應到其他命題,考慮到整體和全局。比如在考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這五個方面的建設的時候,在估計機遇與挑戰、優勢與劣勢、當前與長遠、國際與國內、本地與外地等等的關系的時候,都必須辯証思考,合理決策。如果離開了對科學發展觀的整體把握,就會顧此失彼,事與願違,違背了科學發展觀。

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開放的體系來把握

科學發展觀不是封閉的體系,它與任何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一樣,必然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發展的活水源頭就是人民的實踐,就是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就是人民的創造和革新,就是世情,國情和黨情的變化。必須從活水源頭不斷地吸取養料,深化認識,揭示規律,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使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指導作用越來越強大。

(作者系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

(責編:張湘憶(實習)、張湘憶)